蜃
大多数人则无心分辨蜃的本体模样,他们已经被蜃施展的大型幻术迷住了。传说大雨之前,蜃会喷吐光气,在茫茫海面上结成城郭、森林、山峦之象,缥缈有若仙境,这就是“海市”,也叫“蜃楼”。对于迷航的海客,海市蜃楼无疑是最为致命的**,**着失去理智的水手,疯狂驶向蜃以幻术营建的烟屿楼榭,驶向活人永远无法抵达的诡幻彼岸。
鱼国
山东莱郡,是东海海神正祠所在,自古海洋信仰极盛。传说在很久以前,莱郡近海的海面上一夜之间出现了一座高山。沿海居民从未见过这般异象,众口惊喧,老人们说,兴许是有什么了不得的妖怪将要登岸,被剑仙神佛移山搬岳压在了海底;也有人猜测,那是秦始皇、汉武帝找了半辈子而不得、永远漂流无定的海上仙岛,漂到了咱们眼前。
无论如何,这情景太过惊世骇俗,连续多天,没有一条船敢解缆出海,连累一位搭船过境的秀才也只好滞留渔港,终日抱膝船头,看渔人舟师晒网补帆,百无聊赖。
渔港日间极闹,入夜之后,船户各回各家,留在船上的,也早早歇息了。只有秀才沽得一壶老酒,带回他独宿的客舱剔灯浅酌。夜阑人静,潮声送盏,十分惬意,只可惜缺一个可共把酒闲话的醉侣,未免美中不足。秀才摇晃着酒盅,自己想些有趣的事情,忽地毡帘掀处,进来一个少年,长身玉立,轻裘缓带,神气清朗。一进舱,先斜睨一眼酒壶,笑吟吟地对着秀才兜头一揖道:“清樽落月,寒夜独酌,兄台不嫌寂寞吗?”
秀才也是个伉爽好友之人,原就嫌自斟自饮了无趣味,见了这不速之客,不但毫无被人打扰的愠色,反而大喜道:“小弟正愁闷饮无聊,兄台请上座奉酒。”
那少年便不客气,笑嘻嘻地坐下,接过秀才递上的酒杯,送到鼻端一嗅,心迷神醉道:“小弟适才经过邻舟便闻到酒香浓冽,果然是陈年佳酿。”一饮而尽,闭目咂舌,回味不已。秀才瞧得有趣,这酒虽有两年工夫,到底也只是寻常村酿,何至于就馋成这副模样了,此人年纪轻轻,看不出酒瘾倒真不小。于是提起温在炉中的酒瓶,再满上一盅,那少年笑得眼睛发光。飞觞浮白,推杯换盏之次,二人互通姓名,少年自称姓于,字“子游”,秀才喜他吐属风雅,脱略率真,放出一片赤心款谈结交,二人酒逢知己,一壶酒喝到中宵告罄,已经是倾盖如故了。
喝尽最后一盏酒,两人皆已有六七分醉意,少年畅快地仰天长呼一口气,低头望向灯火,眼色忽转迷离,将手中所执的一支竹箸,在几边轻敲道:“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得与吾兄把盏,一夕欢言,如梦如幻,足以快慰平生。”这句话说完,蓦地推案而起,拱拱手道,“就此别过,他日有缘再见。”
秀才道:“子游兄住在何处?夜色已深,水上不好走路,不如且在我这蜗居将就半宿。”
少年笑道:“小弟何尝不想在吾兄处长醉不醒。”他略略一停,轻轻说道,“小弟实非本地人士,只为清明将近,扈从我家大王前往拜墓,途经此地,稍作盘桓,明日辰牌时分,便要启程了。职务在身,无法耽搁,实在是情非得已。”
秀才也不知道他说的“大王”是谁,心想这少年难道竟是哪位王侯跟前的人?只是少年既然没说,他也就不加详询,当下取了灯笼,送少年来到船头,欲待喊人搭跳板时,少年陡地纵身一跃,跳入冰冷的海水。秀才惊呼一声:“子游兄!”却见暗淡的灯光下,一条大白鱼上下翻游再三,带起一道水线劈浪而去,眨眼隐没在黑沉沉的潮声里。
次日辰时,海上那座山峰倏而移动,顷刻间下沉不见。沿海居民听了秀才所述,憬然而悟,原来那座“仙山”,竟是条巨大无比的鱼,想必正是子游所说的“大王”了。
这一幕惊人的景象,令许多年老的海客再度想起了那个古老的传说:传说大海的水体,实则是一个俗世之人无法理解的灵性世界。海洋深处,人迹难至的地方,有一处神秘的鱼王之冢,每年清明节前,海中大鱼都要携儿女子嗣前往拜墓,无数巨型水族成群移徙,壮丽不似人世。若有渔船躬逢其盛,船上的渔民都会暂时中断捕捞,以示对海洋的敬畏与尊重。虔诚的海客们相信,那个世界的灵物,能够理解人类的致意。作为回报,鱼王也会严惩那些兴风作浪、翻船伤人的大鱼,维护大海的规则,荫护航船平安。
泥魃
泥魃只有二尺来高,不穿衣服,遍体通红,远望好似孩童。旧传在直隶宁河七里海那泥泞的滩涂中常有此物出没,发现有人靠近,泥魃便兴奋地将湿漉漉的泥块掷向行人,似乎以此为有趣的恶作剧,人被击中,必然生病。后来有人发现泥魃畏惧金属,于是每每路经泥滩,总要奋力敲打铜盆铁板,泥魃不堪忍受锐利的金属声音,只好狂奔远遁。
楠木大王
安徽天长市石梁镇,在元朝时出过一件奇事。那时镇上有座古刹,相传为史上最佞佛的君王梁武帝敕造。此后数百年间,多经翻修扩建,到元代时,已极具规模,殿宇庄严,庭院宏敞,庙产尤其丰厚。但僧众却腐化堕落,不事修行,专一拿着庙中香资放贷盈利,坑蒙诈骗,蓄财敛赀,更有甚者,在地窖之中藏纳女子,花天酒地。表面上万法皆空、离垢清净的有道高僧,实际上奸盗**邪,奢**浇堕,而外人一概不知。
某一年正殿大修,庙里大张旗鼓,请了一批木匠、泥瓦匠、漆匠、石匠,在那檐上柱下,一齐动工。有个漆匠搭着梯子,替桁架补漆,忽觉一旁的楠木梁上光芒一闪,跟着“啪”地一声掉下块砖,摔落地上跌得粉碎。漆匠转头看时,梁上伏着两只模样古怪的蜥蜴,赤睛苍髯,一身白银似的细鳞闪闪发光。蜥蜴向他略一瞪视,“嗖”地窜下梁去。下面的工人们叫道:“什么东西?”陡然间一阵怪风,飞沙走石,直卷入殿中,继而天色遽暗,黑云四合。两条银蜥迎风暴长,眨眼长到一尺多长,腾身飞起,满殿盘旋。众工匠大骇,纷纷惊叫走避,只有漆匠待得太高,等他滑下梯子时,同伴们早已一窝蜂不知逃到哪里去了。
这时但听得半空惊雷滚滚,一声近似一声,宛若潮水般向这座寺庙涌来。那漆匠说什么也不敢跨出殿门逃走,惶急中不及细想,往香案下一钻。震天价一个大霹雳打将下来,震得屋瓦抖动,漆匠被震得耳朵嗡嗡乱响,只觉得心胆都要被震裂了。他从香案下侧头张望,殿门之外火电飞驰,一团极浓的云雾开处,探出一条巨大的青龙。那龙体型太大,脑袋抵在门口,伸不进来。漆匠近在咫尺,看得分外清楚,只见龙头上凸起一物,形如香炉,想必即是传说中的“尺木”了,此物之上,符文纵生,赤光隐隐,有如丹火。两只龙角多分支杈,两角上各系有一条黄绢,却不知是什么东西。青龙尝试了几次,终于把头侧过,勉强挤进了门。殿内两条银蜥一声轻鸣,化为小龙,盘旋更急,激得瓦砾飞舞。青龙昂首探爪,缓缓从殿脊宝瓶之中取出一枚海碗大的珠子,两条小龙各挟一根楠木梁,伴随青龙冲天而起,破殿飞去。佛殿轰然坍塌,三龙绕寺一扫,阖寺屋宇楼阁尽成齑粉。
少顷,雨霁云散,有人在废墟里发现了漆匠,他被吓得闭过了气去,除此之外,全身上下倒全无损伤。而偌大的古刹,却化为乌有,唯留下遍地瓦砾泥污,以及众僧的尸首。此事震惊当地,镇民纷纷赶来清理营救,直到在殿基之下,发现了隐藏的密室,以及酒窖、女子衣物之类,世人方知是寺僧玷辱佛门,才遭此恶报。
就在那风吼雷暴、三龙毁寺之时,邻镇居民也注意到了天象异常。有人远望黑云如山,压向石梁镇方向,旋即腾起,跟着便见云层中两条银龙,各持一根木梁,向东飞去。位于天长以东,江苏高邮甓社湖边的渔人也目睹了神龙之影,渔人们说,那天双龙持木舞于空际,不移时,蓦然抛入湖心。从此以后,每逢阴雨,湖中即闻两木撞击之声,咚咚作响,仿佛是在自行相斗。
猾
仓兕
上古时代,有一种似牛而独角的野兽,叫作“兕”,《山海经·海内南经》说:“兕在舜葬东,湘水南,其状如牛,苍黑,一角。”
鲿鱼
鲿鱼也叫黄颡鱼,是常见的淡水鱼类,本没有什么奇特之处,唐末《录异记》记录的一种豫章郡独有的鲿鱼却颠覆了世人的印象。
据称豫章郡境内,许多污浊泥泞的陂塘中有鲿鱼游**,最大的不过一尺多长,背上生有血红的斑纹,数量猥多,却没有人胆敢捕捉。因为这种鲿鱼能够施放致人于死的可怕幻术,令心怀不轨者的脸孔扭向背后,手足反转,必须赶紧告罪求饶,才有可能在关节拧碎之前捡回性命。
历来因不敬和无知被鲿鱼所杀者不计其数,死者们诡异扭曲的身体,是最触目惊心的警告,告诫妄图渔利于自然之人保持敬畏,遵循规则。另一方面,倘若不去冒犯鲿鱼,而是向其通诚祝祷,鲿鱼也会准允人类垦耕池沼附近的土地,甚至汲引它们所处的池水灌溉,这些田地的收成往往极其丰硕。
横公鱼
相传在极北大荒绝域,有一片巨大的冰湖,名为石湖。石湖方圆千里,深不可测,近岸水湄最浅之处,亦深达五丈有余。北荒苦寒,亘古以来,此湖终年冰封,唯有夏至前后五十天左右,日悬较久,局部才得稍稍解冻。
石湖中有种“横公鱼”,体型颇大,能长到一人多长,其状似鲤鱼,两目赤若朱砂,平常深潜水底,夏季冰消时节,成群游到岸边,一俟日落,便幻化成人形,登上岸来。冷月森森,残星寥落,无数横公鱼幻化而成的古怪人形,目射红光,在冰寒幽暗的湖畔游**,情状诡异可怖。
水脉
破岗渎开凿期间,发生过一件怪事。当时士兵凿断一座山岗,在山腹之中挖出了一条巨大的不明黑色之物。此物身黑若漆,长达数十丈,有如一艘巨舶,但无法分辨哪端是头,哪端是尾。更怪异的是,这东西好像具有生命,自出土以来一直蠕蠕而动,周身不断渗出**,仿佛正在融化。
士兵们没人知道挖出的是什么,也不知是吉是凶,更不敢贸然处理,只好派人守在那里。不消几个时辰,黑色之物融化成了一沟浊水,渗入泥土,消失无踪。
猰貐
神话中的昆仑山,乃是“帝之下都”,天帝神宫所在。上古时代,那里是尘世碌碌凡人最向往的神仙境界。
《山海经》记载:“猰貐,居弱水中,其状如貙,龙首,是食人。”
丹鱼
三足鳖
后来民间传说又提到一种三足鳖,则是奇毒无比的变异之物。相传明朝的时候,江苏太仓有户普通人家,丈夫不知从哪里得来一只三足鳖,拿给妻子炖汤。那只鳖太小,作为一家之长的丈夫一个人吃都不太够,家里的其他人自然连染指的机会都没有。
丈夫吃完,照例要睡个晌午觉,睡着睡着,竟然化成了一摊血水,全家骇极喧嚷,惊动了四邻。当时人命大案,四邻都要作为证人过堂见官,一个搞不好,轻则“讼累”——被官司拖累农桑,赔损盘缠;重则自己都有牢狱之灾,因此邻居们一见死了人,赶紧把那位妻子送到了衙门。
太仓知县名叫黄廷宣,他是读书人出身,心思缜密,头脑清楚。虽然从来不曾见过这等活人融化的诡异案例,却仍按部就班地耐心审问勘察,把案发之前死者行止作息的点点滴滴一一问到。问及饮食,死者之妻如实回禀,黄廷宣沉吟半晌,命差役找一部医书来。
鬼舶
鬼舶即是“幽灵船”,南海舟师贾客之间常有所传闻。当时海船远航,在海上与别船相遇,要由司职引航的“火长”登上船头,高举火把,遥遥传讯,其原理类似后世航海的“旗语”。但有时火长举火挥舞,对面的船只却始终默然无应,再驶近些,可以瞭望到来船的残颓破败,甲板船舱空无一人。
“是鬼舶!”
火长大声确认,船上的巫祝马上开始施法,扯开发髻,披散头发,向海里抛洒糯米,用古老神秘的法术,防御鬼舶带来的强大邪气,同时立即转航,尽最快速度逃开。
方蚌
旧日闽南沿海的居民常驾船出海,远涉海外荒岛伐木采药。那些荒岛与世隔绝,千万年来人迹罕至,繁密的林薮深处,不知盘踞着怎样的异物。
传说有个樵夫随船到一座荒岛樵采,那岛上覆盖着大片的森林,放眼望去,满目苍翠,只有岛缘窄窄的一带沙岸,未生林木,岛屿中央,怪峰森耸。樵夫思量着,这种荒无人烟的岛屿腹地,必然多生珍贵的药材木材,何不深入探索一番,碰碰运气?于是不管其他主张慎重、不愿走远的同伴,独自取了斧子绳索,就以远方的山峰为向导,扪萝攀藤,直望岛心而去。
穿过密林深箐,耳听水声潺潺,一条山涧出现在眼前,樵夫猛地停住脚步,不能置信地看着眼前的景象:那山涧之内,散落着无数巨大的蚌类,最大的超过一丈之巨,最小的也有数尺长宽。樵夫做梦也想象不到世上居然有如此巨大的蚌类,更让他惊诧的是,这些大蚌竟都是方形的!
一大片方形大蚌,如同无数怪诞的小屋、箱子,密密麻麻挤满山涧,不知几千几百。樵夫丝毫没有身入异境的惊喜感觉,他只感到出离的诡异,毛骨悚然。他小心翼翼挪步后退,猛不防脚下一滑,山石簌簌滑落,几块飞石正击在较近的一只巨蚌壳上。樵夫大惧,屏住呼吸,回头望向那只巨蚌,山涧之中,只听流水淅淅,一片死寂。忽然,那只巨蚌的贝壳徐徐张开,露出蜷曲其中的一个人形的东西,皮肤靛蓝,两眼血红,奇丑无比,见了樵夫,手足俱动,似乎想要出来,只是脊背粘连在贝壳上,急切间脱身不得。樵夫吓得脚都软了,张皇之下,脚下连蹬却站不起身。这时,仿佛是得到了某种讯号,满涧的巨蚌次第张口,每只蚌中都生有一个蓝肤怪人,大大小小,扭曲挣动,盯着樵夫伸手欲抓。
樵夫干号一声,鼓起平生力气一跃而起,没命逃奔,听得身后剥剥有声,仓促间回头一看,魂飞魄散,那些大蚌竟像车轮似的跟在身后疾滚,紧紧追了上来。樵夫恐惧至极,脚下跑得飞快,而大蚌的形状显然不利于翻滚,加上密林丛莽,障碍颇多,樵夫逃到海边船只泊靠处时,身后已经没剩几只大蚌了。船家正倚在舷边翘着脚晒太阳,老远听见樵夫的哭号,转眼看时,也吓了一跳。但那船家悍勇之极,抄起伐木的大斧跳下跳板,正碰上一只追来的大蚌,暴喝一声,双手抡开大斧,劈头直砍上去,“咔嚓”脆响,蚌壳应声而碎,碧血迸溅,连蚌壳里的蓝肤人也一道劈死了。其他大蚌好似嗅到了危险,不敢再追,慢慢退入丛林。
蛘
水母
古传江河之底,生有一种异物,如龙如蛇,又似虹霓,长十余丈至数十丈不等,头尾等粗,名为“水母”,也叫“玄霞之兽”。虽具“兽”名,但未见此物表现出生物特征的记载,是否生灵,难以究证。
水魈
桂龙晚天精
全全幽魂精
鹿身戒尸精
??
茈鱼
《山海经·东山经》记载的泚水源出“东始之山”,向东北流注入大海,水中多产个大味美的贝类;还有一种怪鱼,形如鲫鱼,一首十身——一个鱼头,十个身子,名为“茈[zǐ]鱼”。茈鱼闻起来毫无腥气,反而清香隐隐,香味令人想起药材芎?草的嫩苗。茈鱼入馔,极具健胃固肠之效,食用者从此不再放屁。
《山海经·北山经》也载有一种一首十身的怪鱼,名为“何罗鱼”。此鱼叫声如狗,鱼肉对痈疽毒疮疗效极佳。明代人杨慎认为,《山海经》记载的这两种鱼,或许是章鱼之类,所谓十个身子,其实是章鱼的触腕。这样解释,“一首十身”就毫不稀奇了。
鯈鱼
鯈[tiáo]鱼产自彭水,这种鱼实在没有一点鱼类特征,《山海经·北山经》描述说,此鱼外观更像是鸡,全身长满红色羽毛,三尾、六足、四个脑袋。最特别的是其食疗功效,“食之可以忘忧”——具有兴奋神经的作用,可以令人忘掉一切不开心的事情,人生失意之时,最适合吃一尾。大规模饲养后开烤鱼店,一定生意兴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