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完本书,相信你一定对其中某些篇目或作家产生了深刻的印象或强烈的共鸣,也在幽默的写作手法方面有了自己的心得。也许你本身就具备一定的幽默感,其中有一种或几种表达方式与你的性格和观念非常契合;或者你平时个性严肃,但大师笔法的出色感染力势必也让你时不时地会心一笑过。无论你收获了什么,希望以下几点总结可以作为一些补充,更新或强化你日后的写作系统。

1.幽默不等于低俗,幽默感是智慧的反映。学习幽默的写作技巧首先需要明确一点,即不是所有引人发笑的都属于幽默。无厘头的网络搞笑段子、戏弄他人的恶作剧手段、夸张滑稽的肢体动作表演等,都不属于幽默,这些引人发笑的方式都在“审丑”的范畴里,从文学艺术的立场来看,多少是有些轻浮的。而幽默是审美的,尽管所表现的对象有美也有丑,但表现的方法仍然是高雅含蓄的,具体特征为“内庄外谐”。

2.从作者的情感色彩角度区分,幽默风格大致可分为两大类:肯定的和否定的。这种分类简洁明了,对同学们作为创作主体进行构思是非常实用的。肯定的幽默大多表达作者的正面情感,有的抒发对人或物的喜爱,例如本书中的《我读一本小书同时又读一本大书》《阿咪》《手把羊肉》《姚蓬子先生的砚台》等;有的是表现人物积极豁达的人生态度,例如《有了小孩以后》《买书》《观火》《牙疼》等;还有的呈现出作者独特的生活情趣,例如《市集》《春是多么可爱的一个名词》《“春朝”一刻值千金》《家常豆腐》等。否定的幽默大多是批判嘲讽的,文章往往语带机锋,表达了对不良现象或反面人物的否定,希望世人能引以为戒,例如《差不多先生传》《新年醉话》《男人》《不亦快哉》《骂人的艺术》《理发》《吃瓜子》等。和风格严肃的批判性文章不同,幽默手法能使文章显得相对温和,更易于教人反省自身,而不是讥笑他人。

3.用幽默手法表现的题材,需从小处着眼。什么样的题材可以使用幽默手法进行表现?编者的建议是从日常生活的小事中进行选择。若只就事论事,体现的是作者真切的生活感悟;若能以小见大,则体现的是作者宽广的格局和视野。幽默原本就是从理性的角度审视微小的、琐碎的事物,是一种“跳出来看”的方法,正是这种“跳出来看”的新角度,既亲切又疏离的情形,使题材产生了幽默元素。而宏大的主题往往离我们的日常生活较为遥远,且有着比较明确的、既已约定俗成的是非判断和情感指向,因此并不适合做幽默的对象。

4.在具体的幽默写作实践中,表现的手法是多种多样的,如本书开头“名家导读”中提到的,常见的有反讽、夸张、双关、比喻、谐音、仿拟、飞白、归谬、反差等。但实际上,这些是所有类型的写作中都会用到的手法,因此并不是使用了这些手法就一定能产生幽默的效果,真正的关键不在于技巧,而在于创造性的思维方式,这并非一日之功所能达成,需要同学们认真地生活,并辅以长期大量的阅读输入和练笔输出。希望本书能稍稍发挥引路之用,给同学们一点儿写作上的启发和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