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从文

探索思考

说到“牺牲”,你会想到什么?为国家大义而牺牲,为救他人而牺牲……但如果告诉你有人为了救一只鹅而宁愿自我牺牲,你相信这个故事吗?阅读沈从文先生的这篇小说,让我们来看看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吧。

阅读批注

这世界上,有多少害病的人,就有多少人对于医生感到不大愉快。这也正是当然的道理。的的确确,这个世界上,由于他们那种无识,懒惰,狡猾,以及其他恶德,有很多医生,是应当充军或用其他同类方法来待遇的。有许多医生,应得的一份,就正是一个土匪一个拐骗所得的那一份。但这并不是一种普遍的情形。世界上各个小小角隅都有很好的医生,既不缺少一个软和的灵魂,又知道如何尽职,知识也十分够用。

可是凡在说故事上提到什么医生时,我们总常常想说,这是一个有法律保障的骗子。即或他不是骗子,但他的祖先,还是出于方士同巫师,混合了骗术与魔术精神,继续到这世界上存在的。许多性情和平的老妇人,一见到医生,就不大高兴。许多小孩子,晚上不梦到手执骷髅的妖魔,总常常梦到手执药瓶的医生。

因此那一批商人,留住在那个名为金狼旅店的客寓中,用故事消磨长夜的时节,就有一个从前曾作过兵士的,说了一个医生的故事,把这故事结束到极悲惨的死亡里。这兵士说:“……这方法是那地方人处治盗匪的,恰恰也给这个骗子照样的布置了。”1

1 诗意的抒情

漫漫长夜,留住在金狼旅店的商人以讲故事来消磨时光,这样的设定本身就有一种诗意化的浪漫情调,从而奠定了故事浪漫主义的基调。

把故事说完后,有赞成的,有否认的。各人如对别的其他事情一样,不外乎用自己一点点经验来判断一切。有些人遇到过很好的医生,就说凡是医生绝对不坏,有些人在某时曾吃过医生的亏的,就又说在十个医生之中不会有一个值得敬重的好东西。

其中有个毛毯商人却说:“既然有人从医生故事上说过医生的恶德,也应当有人来从医生的故事上证明医生的美德。我们这里廿一个人,看看是不是有人记得到这样一个故事?”

大家都没有这种故事,故售毛毯商人又说:“我倒有这样一个故事,请大家放安静一点,听我把故事说出来。”

大家自然即刻就安静下来了的,下面就是这个故事。2

2 套盒式结构

套盒式结构简单来说,就是故事套故事。作者以金狼旅店的毛毯商人讲故事的方式来讲下面的故事,既营造了悬念,又很自然地引起了下文。采用套盒式结构,能够使作品更富有立体感,值得借鉴。

医生罗福,为人和平正直,单身住家在离京都三百里左右一个地方,执行业务。3平生只有一个女儿,嫁给京都一个读书人。因来都城看望女儿,就搁下事业,在京城住了些日子。有一天听人说,大觉寺有法师讲经,十分动人,全城男女,皆往听经。凡到过那法师身边的,莫不倾心佩服。故这医生,也就走去听听。听经以后,出庙门时还觉得那法师有一分魔力,名不虚传。那天法师讲的是牺牲精神,说到东方圣人当年如何为人类牺牲,也如何为畜类牺牲,在牺牲情形中,如何使生命显得十分美丽。这法师不谈牺牲果报,只谈牺牲美丽,因此极其为这医生钦服。出庙门后,医生就心想,一个人若能够为一个畜生也去受点苦,或许当真这痛苦也可以变成一分快乐。4

3 第三人称叙事

采用第三人称来讲述毛毯商人叙述的这个故事,写法不受限制,可以更加灵活客观地反映现实。这也是多数小说采用的叙事方式。

4 做铺垫

医生听法师讲经,“不谈牺牲果报,只谈牺牲美丽”,且医生对这一观点也很信服,这样的描述既暗示出小说的主题,又为后文情节的发展做铺垫。

这医生从一个穿珠人家门前过身,看到那个穿珠人手指为针戳伤,流血不止,正无办法,心生怜悯,照着乡下医生的慷慨精神,不必别人招呼,就赶忙走过去为这穿珠人止血,用药末带子,好好把这受伤人调理妥贴。那时穿珠人正为国王穿一珠饰,有一粒大珍珠在盘盂内。这医生按照当时风气,身穿红衣,映于珠上,珍珠发红,光辉炫目,如大桑椹。穿珠人因医生好意替他照料伤处,十分感谢,就进屋里取一些点心,款待客人。那时有一只白鹅,见着珍珠,如大桑椹,不问一切,就把它一口吞下。若这鹅知道这是珠子,并不养人,除了人类很蠢,把它当成宝物以外,别的生物,皆无用处,就不至于吃下这东西了。5穿珠人取了点心出来请客时节,记起宝珠,各处寻觅,皆不再见。这宝珠既为宫中拿出,值价自然非常贵重,穿珠人家中并不富裕,若真失去,如何可以赔偿?

5 文白夹杂

在这段叙事中,作者很明显运用了文白夹杂的语言来描写,句式参差而整齐,有一种独特的自然流畅的节奏感,令文章显得古朴高雅。要说明的是,这种写作方式需要作家的知识、文学的素养积累到一定的程度,否则很容易给人矫揉造作之感,因此我们在写作中要注意这一点。

心想铺里并无别种罅穴,可以藏下这颗珠子,并且决无另一生人,把珠拿去,现在事情,不出这医生所作所为。就向医生询问:“见我珠吗?”

医生就说:“没有看见。”

医生说话虽极诚实,仍不能使穿珠人相信,故这穿珠人又告他这珠归谁所有,安置何处,手指盘盂,一一说给医生。

这医生见鹅吃珠时节,以为吃的只是一颗桑椹或草莓,不甚介意,今见穿珠人脸上流汗,心中发急,口说手比,6心中清楚,这珠此时正在白鹅腹中。医生心想:我一说明,这鹅即刻就得杀去,方便取珠。当设一计策,莫使鹅死。但如何设计,方能保全这扁毛畜牲性命,倒很为难。因记起先前一时法师所说各种牺牲之美丽处,故决心不即说出,等候再过一时,鹅把珍珠从大便中排出以后,再来说明。鹅命虽小,若能救此小小性命,另一体念,当可证明。7医生既作如此打算,故不说话。

6 神态、动作描写

寥寥几笔写出穿珠人汗流浃背、指手画脚的神态和动作,表现出他此时焦急万分的心情。

7 前后呼应

前文写医生听法师讲经,且认同法师关于牺牲观点,此处又提到法师,呼应前文,令文章显得十分完整。

那穿珠人,眼看医生沉默不语,疑心特增,便说:“我这宝珠分明放在盘中,房中又分明只你一人,赶快退还,莫开玩笑。若不退还,一定得大家认真变脸,你会受苦。今天这事,不要以为一言不发,就可了事。今天事情,决不容易轻轻了事。”

医生心想:“用自己痛苦,救别的生命,现在不说话,尽其生气,只望一时不即杀鹅,小小痛苦,不甚要紧。”

医生仍不说话,只是摇头,表示这珠并非自己拿去,且解衣脱鞋,尽穿珠人各处搜索。但穿珠人问及“不是你拿是谁拿去?”医生又不想说谎,就索性不答不理。

穿珠人越问越加生气,先尚看到医生神气忠厚实在,以为不象盗贼。现在看来,就觉得医生行为,实在有意装傻。

医生眼看穿珠人生气样子,知道结果必有苦吃。四向望望,无可怙恃。身加鹿獐,入围落网以后,便无法逃脱。但也不想逃脱,只是静待机会,等候吃亏。一面心想法师所说:“生活本极平凡,实无多大趣味,使一人在平凡生活之中,能领会生命,认识生命,人格光辉炫目,达到圣境,节制,牺牲,必不可少。”8于是端正衣服,从容坦白,仿佛一切业已派定,一切无可反抗,如今情形,只是准备挨打,不必再作其他希望。

8 心理描写

医生此时想到法师所说的牺牲,表明他打算为救鹅而牺牲的决心,彰显出医生的善良。

穿珠人看到这个医生神气,就说:

“你既拿了我的珠子,不愿退还,作出这种神气,难道预备打架吗?”

医生微笑说:

“谁来同你打架?你说我把你珠宝偷去,我无话说。若说不偷,这宝珠又当真因我来到铺中失去。若说偷去,又退不出。我先前沉默,只是自己身心交战;现在准备,只是尽你处罚!”

穿珠人看到这医生疯疯颠颠,不可理喻,就说:“不要装傻,装傻不行。绳子,鞭子,业已为你准备上,好,再不承认,就得动手!”9

9 对话

穿珠人认定宝珠是被医生拿去了,所以他的一番话很直接,而且显得理直气壮,目的是逼迫医生老实交代。而医生的话则显出他此时的两难境界,同时也表现出他已经做好牺牲准备的伟大情怀。穿珠人和医生的这番对话可谓“鸡同鸭讲”,很好地为故事制造了冲突。

医生心中想起法师格言:

“身体如干柴,遇火即燃烧,希望不燃烧,全靠精神在。

牛马皆有身,身体不足贵。人称有价值,在能有理想!”

这医生既认为应为理想,尽身体忍受一切折磨,故虽明知穿珠人业已十分愤怒,鞭棒即刻就得加于身体,仍然微笑不答,默然玩味另一真理,一切全不在意。

穿珠人忍无可忍,就尽力鞭打这个医生。那时医生两手并头,皆已被缚,不能动弹,四向顾望,不知所逃。鞭子上身,沉重异常,流血被面,眼目难于睁开。轻轻的自言自语:“为一只小鹅牺牲,虽似乎不必,但牺牲精神,自然极其高贵。一切牺牲,皆不自私。为人类牺牲自己,目前世界,已不容易遇到,我所遭遇,可以训练自己。每人生活,若皆只图不痛不痒,舒适安逸,大猪同人,并无分别。我的所为,只在学习来用自己精神,否认与猪同类。”10

10 正面刻画

“流血被面,眼目难于睁开”,作者仅用十个字就生动地刻画出医生被打的凄惨模样,之后又以医生大段的独白写出他为践行牺牲精神的不悔,塑造了医生性格坚毅,坚守信念的形象。作者采用这样的正面刻画,能给人以最直观的印象。

穿珠人打了医生一阵,看到医生头脸流血,毫不呻吟,询问医生:“傻子,你有甚话说,只管说来。”

医生说:

“没有话说,说即更傻。只请不要单打头部。我这肩背各处,似乎比头稍稍结实,若不愿意一下把我打死,必须拷出结果,请打肩背。

若这种行为,不至于使你疲倦,一两天内,你那宝珠仍然可望归回。”11

11 语言描写

面对毒打,医生意志力坚定,仍旧倔强地没有说出实情。他请求穿珠人不要单打头部的这番话,也突出了医生倔强中的可爱一面。

穿珠人以为这医生倔强异常,直到这时,还说笑话,就大声辱骂,“不用多说空话,装傻装疯,以为因此一来就可让你逃走!”于是重新把手脚缚定于屋柱上,加倍鞭打。并且用绳急绞,因此这医生到后鼻孔口中,皆直喷血。

那时那只白鹅,见地下有血,各处流动,就来吃血,穿珠人把鹅嗾去,不久又复走来。引起瞋忿,就一鞭一脚,把鹅即刻打死。

医生听鹅在地下扑翅声音,眼睛不能看见,就问穿珠人道:“我的朋友,你那白鹅,如今是死是活?”

穿珠人闷气在心,盛气而说:

“我鹅死活,不关你事。”

医生极力把眼睁开,见白鹅业已死去,就长叹了好些次数,悲泣不已,独自语言:“担心你受苦,我为你牺牲,若早知你因此死去,也许我早说,主人为爱你,反不至于死去!”

穿珠人见状希奇,不知原因,就问医生:“这鹅同你非亲非戚,它死同你有甚关系?自己挨打,不知痛苦,一只小鹅,使你伤心到这样子!”

医生说:

“我本为它牺牲,训练自己,想不到为它牺牲,反使它因此早死。我的行为稍稍奇特,因为我有理想。所想的好,做到的坏,愿心不满,所以极不快乐!”

穿珠人说:

“你想什么,你愿什么?”

医生就告这穿珠人一切事情经过。12

12 对话

医生与穿珠人的这番对话,将焦点落在鹅的身上,目的是巧妙地引出事实的真相,令文章显得有层次。同时,也为了突出医生“因为我有理想”的信念,再次渲染医生对真理的执着。

那时穿珠人将信将疑,赶忙把鹅腹用刀剖开,就在白鹅嗉囊里,掏出那颗大珠。因鹅吃下不少鲜血,珠浴血中,红如血玉。穿珠人见到宝珠以后,想起医生行为,以及自己行为,就大声哭泣,爬伏医生脚下,向医生作种种忏悔,不知休止。

医生那时已证明牺牲的美丽处,不用穿珠人说话忏悔,也能原谅那种愚蠢卤莽行为,只十分客气同穿珠人说:“一切过去,不必算数。劳驾老兄,替我把绳子解解,你这绳子缚得太紧太久了,我脚发木。让我坐坐,稍稍休息,喝杯热水,不会妨碍你工作吗?”13

13 语言描写

平白受了毒打,医生却没有怪罪穿珠人,只是十分客气地希望穿珠人能解了他的绳子。同时,“不会妨碍你工作吗”这体贴的一问,再次突出医生的善良。

……

这医生这样训练自己,方法倒不很坏。因这次牺牲,他自己也才认识自己生命的价值。因这个故事,所以说这故事的那一位,否认人家对医生的指摘,证明医生中有这样一个人,作过了这样一件事。且说,世界上只要有这样一个医生,也就可以把一切医生罪过赎去了。

这医生大家都承认他可爱,他可爱处,显然是他体念真理的精神。14

14 议论

作者以议论性的话收束全文,点出医生“体念真理的精神”,既是对故事中医生的评价,同时也暗含着作者对如医生这样的人的赞美。

阅读赏析

20世纪30年代,沈从文先生创作了《月下小景》这一故事集,以住宿在金狼旅店的旅客讲故事的方式来行文,创造了一系列“套盒式结构”的佳作,就好像《一千零一夜》一样,令人在一个个的故事中充分感受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产生一种较为复杂的空间感。本文就是这部故事集中的一篇,通过讲一个医生为了保护一只小小的鹅,宁愿被穿珠人误会,遭受他的毒打,也不肯将珠被鹅吃了这样的实情告诉穿珠人的事,赞美了他勇于牺牲的精神和对“真理”的追求。

在行文中,作者在前半部分铺垫很多,比如一开始先说医生怎么不好,甚至还简单讲述了一个医生行骗被处死的故事,之后再引出本文主人公的高尚行为。这样的描写方式前后对比鲜明,有一种欲扬先抑的味道,既令文章显得有波澜,也令医生的形象更加突出。而在具体讲述医生的故事时,作者也巧妙地设置了情节铺垫——法师讲经,为后文医生为了救鹅甘愿牺牲提供了精神上的支撑,同时也与本文主题“牺牲”暗合,增加了情节的张力。正是因为作者的层层铺垫,医生种种的奇怪行为、变得自然而合理,更容易被人理解。这便是作者叙事的妙处。此外,文中还以大量的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及心理描写来对医生进行正面塑造,叙述生动灵活,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也更能让我们对医生勇于牺牲的崇高人格产生敬意。

而作者在结尾承认医生的“可爱”,其实也是在赞美他的这种人格,体现了作者对理想生命的追求和无惧牺牲的忧国忧民的情怀。

阅读延伸

1.请分析这篇小说的叙事技巧。

2.试分析医生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