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实秋
探索思考
梁实秋先生的家里遭了“贼”,这一度让他十分头痛。在厨师的帮助下,他终于抓住了这只“贼猫”,给了它严厉的惩罚,却没想到不多时它便再次登门。野猫究竟有怎样的经历?梁实秋先生又将给我们讲述一段怎样的故事呢?
阅读批注
猫很乖,喜欢偎傍着人;有时候又爱蹭人的腿,闻人的脚。唯有冬尽春来的时候,猫叫春的声音颇不悦耳。呜呜的一声一声的吼,然后突然的哇咬之声大作,唏哩哗喇的,铿天地而动神祇。1这时候你休想安睡。所以有人不惜昏夜起床持大竹竿而追逐之。祖传有一位和尚作过这样的一首诗!“猫叫春来猫叫春,听他愈叫愈精神,老僧亦有猫儿意,不敢人前叫一声。”这位师父富同情心,想来不至于抡大竹竿子去赶猫。
1 夸张
作者将猫叫春的声音形容为“铿天地而动神祇”,用夸张的修辞手法写出了猫叫声音之大,为后文猫打扰了作者的生活做铺垫。本段中作者对猫叫的不满也起到欲扬先抑的作用,前文对猫有多不满,后文发现了猫光临的真相后便有多理解和感动。
我的家在北平的一个深巷里。有一天,冬夜荒寒,卖水萝卜的,卖硬面饽饽的,都过去了,除了值更的梆子遥远的响声可以说是万籁俱寂。2这时候屋瓦上嗥的一声猫叫了起来,时而如怨如诉,时而如诟如詈,然后一阵跳踉,窜到另外一间房上去了,往返跳跃,搅得一家不安。如是者数日。
2 以静衬动
此处通过环境描写渲染了深夜静谧的气氛,为猫的出场做铺垫。此处用以静衬动的手法,猫的吵闹声打破了原有的宁静,“静”使得猫的“动”更加突出,也使它的行动更加恼人。
北平的窗子是糊纸的,窗棂不宽不窄正好容一只猫儿出入,只消他用爪一划即可通往无阻。在春暖时节,有一夜,我在睡梦中好像听到小院书房的窗纸响,第二天发现窗棂上果然撕破了一个洞,显然的是有野猫钻了进去。大概是饿极了,进去捉老鼠。
我把窗纸补好,不料第二天猫又来,仍从原处出入,这就使我有些不耐烦,一之已甚岂可再乎?第三天又发生同样情形,而且把书桌书架都弄得凌乱不堪,书桌上印了无数的梅花印,我按捺不住了。
我家的厨师是一个足智多谋的人,除了调和鼎鼐之外还贯通不少的左道旁门,他因为厨房里的肉常常被猫拖拉到灶下,鱼常被猫叼着上了墙头,怀恨于心,于是殚智竭力,发明了一个简单而有效的捕猫方法。
他用铁丝一根,在窗棂上猫经常出入之处钉一个铁钉,铁丝一端系牢在铁钉之上,另一端在铁丝上做一活扣,使铁丝作圆箍形,把圆箍伸缩到适度放在窗棂上,便诸事完备,静待活捉。3猫窜进屋的时候前腿伸入之后身躯势必触到铁丝圆箍,于是正好套在身上,活生生悬在半空,愈挣扎则圆箍愈紧。厨师看我为猫所苦无计可施,遂自告奋勇为我在书房窗上装置了这么一个机关。我对他起初并无信心,姑妄从之。但是当天夜里居然有了动静,早晨起来一看,一只瘦猫奄奄一息的赫然挂在那里!
3 细节描写
作者在仔细观察的基础上详细介绍了厨师是如何捕猫的,整个制作工具的过程一气呵成,显示出厨师的熟练和“足智多谋”。
厨师对于捉到的猫向来执法如山,不稍宽假,我看了猫的那副可怜相直为她缓颊。结果是从轻发落予以开释,但是厨师坚持不能不稍予膺惩,即在猫身上用原来的铁丝系上一只空罐头,开启街门放她一条生路。只见猫一溜烟似的唏哩哗喇的拖着罐头绝尘而去,像是新婚夫妻的汽车之离教堂去度蜜月。4跑得愈快,罐头响声愈大,猫受惊乃跑得更快,惊动了好几条野狗跟在后面追赶,黄尘滚滚,一瞬间出了巷口往北而去。
4 动作描写、比喻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野猫逃跑的样子比作新婚夫妻去度蜜月,用诙谐的语言表现出野猫逃跑的狼狈,也表现了野猫逃跑的速度之快。
她以后的遭遇如何我不知道,我心想她吃了这个苦头以后绝对不会再光顾我的书房。窗户纸从新糊好,我准备高枕而眠。
当天夜里,听见铁罐响,起初是在后院砖地上哗啷哗啷的响,随后像是有东西提着铁罐猱升胯院的枣树,终乃在我的屋瓦上作响。屋瓦是一垅一垅的,中有小沟,所以铁罐越过瓦垅的声音是格登格登的清晰可辨。我打了一个冷战:难道是那只猫的阴魂不散?她拖着铁罐子跑了一天,藏躲在什么地方,终于夤夜又复光临寒舍,我家究竟有什么东西值得使她这样的念念不忘?5
5 心理描写
作者将自己再次听到野猫声音的紧张心情生动地呈现出来,接连用两个问句将读者代入了相同的情境,充分调动了读者的阅读兴趣,为后文揭示野猫光临的真相起到铺垫的作用。
哗啷一声,铁罐坠地,显然的是铁丝断了。几乎同时,噗的一声,猫顺着我窗前的丁香树也落了地。她低声的呻吟了一声,好像是初释重负后的一声叹息。随后我的书房窗纸又撕破了——历史重演。
这一回我下了决心,我如果再度把她活捉,要用重典,不是系一个铁罐就能了事。我先到书房里去查看现场,情况有一些异样,大书架接近顶棚最高的一格有几本书洒落在地上。倾耳细听,书架上有呼噜呼噜的声音。6怎么猫找到了这个地方来酣睡?我搬了高凳爬上去窥视,吓我一大跳,原来是那只瘦猫拥着四只小猫在喂奶!
6 景物描写
在进行景物描写时,往往需要调动多种感官进行描摹,方能获得生动的表达效果。这一段中,作者按照从视觉到听觉的顺序,生动还原了自己进入“现场”的所见所闻,给读者如临其境的感受,这种写景的方法层层递进,同时增强了文章的悬念感。
四只小猫是黑白花的,咕咕容容的在猫的怀里乱挤,好像眼睛还没有睁开,显然是出生不久。在车船上遇到有妇人生产,照例被视为喜事,母子好像都可以享受好多的优待。我的书房里如今喜事候门,而且一胎四个,原来的一腔怒火消去了不少。天地之大德曰生,这道理本该普及于一切有情。猫为了她的四只小猫,不顾一切的冒着危险回来喂奶,伟大的母爱实在是无以复加!
猫的秘密被我发现,感觉安全受了威胁,一夜的功夫她把四只小猫都叼离书房,不知运到什么地方去了。
阅读赏析
《猫的故事》以作者被猫“打扰”的遭遇和对猫的感情变化为线索,叙述了野猫为了四只小猫不顾一切冒险的故事,表达了作者对伟大母爱的赞美和对生命的珍视。
在文章中,作者多次运用环境描写,为读者营造出一个颇具悬疑感的野猫“犯罪现场”,带领读者一步步侦破野猫“入侵”的真相,从而使文章形成抽丝剥茧的叙述效果。与此同时,作者对猫的情感也从厌恶、憎恨、同情升华为赞美,用欲扬先抑的写法传达出对母爱的礼赞。
梁实秋先生的散文将性情、经验、学识熔于一炉,他在《文学的纪律》一书中说道:“伟大的文学乃是基于固定的普遍的人性,从人心深处流出来的情思才是好的文学,文学难得的是忠实——忠于人性。”他的一生给中国文坛留下两千多万字的著作,散文集更是创造了中国现代散文著作出版的最高纪录,成为继周作人之后的闲适派散文大家。
阅读延伸
1.本文按照怎样的顺序写猫?主要交代了有关猫的哪些故事?
2.作者对猫的感情经历了怎样的变化?
3.文章使用了大量文言色彩很重的词语,试着找出这些词并分析它们的表达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