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曾祺

探索思考

在前面的阅读中,我们感受了汪曾祺先生对美食的深入研究和独到见解,理解了他文字里对生活的关注和热爱。在本篇文章中,我们将跟随汪曾祺先生的文字走入他的童年,感受腊梅花带给他的难忘记忆,进一步体会他笔下的生活味道。

阅读批注

“雪花、冰花、腊梅花……”我的小孙女这一阵老是唱这首儿歌。1其实她没有见过真的腊梅花,只是从我画的画上见过。

1 开篇点题

开篇从小孙女的儿歌引入,点出文章的写作对象“腊梅花”,开门见山,直奔主题,在结构上起到引起下文的作用。写小孙女的“没见过”,为后文“我”的“见过”做铺垫。同时,用儿歌开篇使文章的语言平和,让下文作者的回忆更显亲切自然。

周紫芝《竹坡诗话》云:“东南之有腊梅,盖自近时始。余为儿童时,犹未之见。元祐间,鲁直诸公方有诗,前此未尝有赋此诗者。政和间,李端叔在姑溪,元夕见之僧舍中,尝作两绝,其后篇云:‘程氏园当尺五天,千金争赏凭朱栏。莫因今日家家有,便作寻常两等看。’观端叔此诗,可以知前日之未尝有也。” 看他的意思,腊梅是从北方传到南方去的。但是据我的印象,现在倒是南方多,北方少见,尤其难见到长成大树的。我在颐和园藻鉴堂见过一棵,种在大花盆里,放在楼梯拐角处。因为不是开花的时候,绿叶披纷,没有人注意。和我一起住在藻鉴堂的几个搞剧本的同志,都不认识这是什么。

我的家乡有腊梅花的人家不少。我家的后园有四棵很大的腊梅。这四棵腊梅,从我记事的时候,就已经是那样大了。很可能是我的曾祖父在世的时候种的。这样大的腊梅,我以后在别处没有见过。主干有汤碗口粗细,并排种在一个砖砌的花台上。这四棵腊梅的花心是紫褐色的,按说这是名种,即所谓“檀心磬口”。2腊梅有两种,一种是檀心的,一种是白心的。我的家乡偏重白心的,美其名曰:“冰心腊梅”, 而将檀心的贬为“狗心腊梅”。腊梅和狗有什么关系呢?真是毫无道理!因为它是狗心的,我们也就不大看得起它。

2 细节描写

作者用凝练的语言,从枝干粗细、栽种位置、花朵颜色三个角度还原了记忆中腊梅的形态。细节描写要求写作者抓住生活中的细微而又具体的典型情节,加以生动细致的描绘。没有细节就没有艺术,正是作者细致入微的刻画,让读者领略到让他难忘的腊梅,也理解了他对家乡和儿时时光的怀念。

不过凭良心说,腊梅是很好看的。其特点是花极多——这也是我们不太珍惜它的原因。物稀则贵,这样多的花,就没有什么稀罕了。每个枝条上都是花,无一空枝。而且长得很密,一朵挨着一朵,挤成了一串。这样大的四棵大腊梅,满树繁花,黄灿灿地吐向冬日的晴空,那样的热热闹闹,而又那样的安安静静,实在是一个不寻常的境界。3不过我们已经司空见惯,每年都有一回。

3 细节描写

作者细致刻画了腊梅开放时生机勃勃的姿态,“挨着”“挤着”“吐向”几个动词进一步增添了腊梅蓬勃的生命力,作者用鲜活生动的语言印证了腊梅的确是“很好看的”,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腊梅的喜爱。

每年腊月,我们都要折腊梅花。上树是我的事。腊梅木质疏松,枝条脆弱,上树是有点危险的。不过腊梅多枝杈,便于登踏,而且我年幼身轻,正是“一日上树能千回”的时候,从来也没有掉下来过。我的姐姐在下面指点着:“这枝,这枝!——哎,对了,对了!”4我们要的是横斜旁出的几枝,这样的不蠢;要的是几朵半开,多数是骨朵的,这样可以在瓷瓶里养好几天——如果是全开的,几天就谢了。

4 动作描写、语言描写

作者回忆童年时与姐姐折腊梅的经历,通过动作和语言描写还原出孩童时期天真烂漫、无忧无虑的生活片段,在姐姐的感叹里,童年时嬉戏的乐趣跃出文字,当读者真切地感受到作者记忆里那段难忘的童年时光。

下雪了,过年了。大年初一,我早早就起来,到后园选摘几枝全是骨朵的腊梅,把骨朵都剥下来,用极细的铜丝——这种铜丝是穿珠花用的,就叫做“花丝”,把这些骨朵穿成插鬓的花。我们县北门的城门口有一家穿珠花的铺子,我放学回家路过,总要钻进去看几个女工怎样穿珠花,我就用她们的办法穿成各式各样的腊梅珠花。我在这些腊梅珠子花当中嵌了几粒天竺果——我家后园的一角有一棵天竺。黄腊梅、红天竺,我到现在还很得意:那是真很好看的。我把这些腊梅珠花送给我的祖母,送给大伯母,送给我的继母。她们梳了头,就插戴起来。然后,互相拜年。5我应该当一个工艺美术师的,写什么屁小说!

5 侧面描写

作者怀念腊梅花,也是怀念自己的故乡和无忧无虑的少年时光,在这一段中,作者并未再直接写腊梅花之美,而是借自己做珠花送家人,以及家人们一团和气、互相拜年的场景反映出儿时的美好。这些记忆被腊梅花串联起来,从一个侧面表达出自己对腊梅花的喜爱,进而升华到对故乡的怀念。

阅读赏析

汪曾祺先生的散文关注日常生活中细小琐屑的题材,从《萝卜》《豆腐》到本篇《腊梅花》,我们都能看到他文字里个人化的经历和思考。在本文中,已经年迈的作者借腊梅花回忆过往,用平淡质朴的语言将幼时在家乡的温馨回忆娓娓道来,借景抒情表达了对腊梅、对亲人、对故乡的怀念。

借景抒情是指作者带着强烈的主观感情去描写客观景物,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感情寄寓在此景此物中,并通过描写此景此物予以抒发的抒情方式。借景抒情要求对景物有细致地观察和感受,通过详细刻画景物,为抒情打下良好的基础,再将真切的感受融入对景物的理解之中,达到情景交融、情景相生的效果。在本文中,作者生动刻画了记忆里腊梅的优美姿态,还原出儿时嬉戏的烂漫光景,向读者展示了一幅动人的回忆图景,再自然而然地注入对过去的怀念,使得行文朴实典雅、亲切隽永。

阅读延伸

1.作者围绕腊梅花写了哪几件事?是按照怎样的顺序记叙的?

2.如何理解文章的最后一句话“我应该当一个工艺美术师的,写什么屁小说”?

3.本文的语言有怎样的特征?分析这种表达方式在文章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