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松中文大师写作课:跟着中文大师学写幽默感 内容导读(1 / 1)

“幽默”是一个历史悠久的词,它最早源于古希腊,原本是一个医学概念,指人类的体液,引申为人的个性与气质。经过数千年的发展,这个词的含义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并逐渐从医学术语演化进入了文学艺术领域。到十七世纪时,它开始作为一种特殊的喜剧形式受到人们的关注。二十世纪上半叶,我国著名作家、学者林语堂将它从英文单词Humor音译为“幽默”,这一诞生于西方世界的概念自此被国人普遍认识和了解,人们开始用它来阐释某种特定的喜剧美学,同时也将其广泛地运用到杂文、小说、话剧、漫画等新的文学艺术创作之中。

作为一种文学表现手法,幽默是指作家在认真观察和体悟了现实生活中某些包含喜剧因素的题材后,对这些题材进行专门化的处理,创造出一种特殊的情境,使读者产生共鸣,并发出会心会意的笑。“笑”并不是作家在写作时运用幽默手法的目的,而是一种结果,这个结果所包含的意味取决于作家具体使用的构思手段、写作方法和作家本人的态度立场。这些笑有讥讽的笑、同情的笑、愉快的笑、无奈的笑、感动的笑、含蓄的笑……而常用的幽默手法则包括反讽、夸张、双关、比喻、谐音、仿拟、飞白、归谬、反差等。

具备幽默感的作家,或者说善于使用幽默写作手法的作家,通常具有极为敏锐的观察和想象能力,其思维亦具备严密的逻辑性,给读者最直观的印象便是机智。俄国著名作家车尔尼雪夫斯基曾说:“有幽默倾向的人,还必须具有温厚的、敏感的,而同时善于观察、不偏不倚的天性,一切琐屑的、可怜的、卑微的、鄙陋的东西都不能逃过他们的眼。他们甚至在自己身上也发现许多这样的毛病。”通过他的话我们可以得知,幽默感是高度的理性与敏感相结合而形成的艺术品格,因此,幽默的作品能使人发出各种不同意味的笑,但这些不同的笑底下都埋着同一个宝藏——深刻的思考。

本书《跟着中文大师写幽默感》共收录了30篇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颇有影响力的名家幽默代表作,涵盖了各种不同的题材、幽默类别、具体写作手法等,力求多方位地展现大师们的幽默风采,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做好写作示范。无论是批判讽刺的,或是轻松逗趣的,体现艺术审美性或道德教化性的同时,都具备强烈的启迪作用。本书对每一篇文章都做了正文要点批注和全文阅读赏析,对于同一篇文章里多次出现同一写作手法的情况,本书编者多择其一条进行分析,一则为了保证在有限的篇幅内尽可能丰富地摘出文章精华部分,二则为了将其他同类手法留待同学们自行举一反三,加深印象。

前文已经说过,幽默不是目的,跟着大师“写幽默”,观摩写作技巧仅仅是其中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学习大师们观察生活、思考生活的方式和角度。在本书的“阅读延伸”这个栏目中,有一些要求同学们进行仿写练笔或相关资料的拓展阅读,这是编者特别希望同学们引起重视的部分。书中的作者们生活的时代背景与我们的大为不同,结合自身现实进行仿写和拓展阅读,是我们借他们的“双眼”了解当下时代、了解我们自己的最好方式之一。希望同学们从中有所收获,在自己的生活和写作中发掘更多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