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记忆的深处(1 / 1)

2011年6月3日 星期五

妈妈曾经说过,在重男轻女的岁月里,我和妹妹的出生是不被大家看好的。但是,或许是父母帮我们承担了所有的压力,我的童年是快乐而幸福的。

小时候上学,家离学校特别近,往往是自己先到学校放下书包,再三五成群地和小伙伴去“接”另外路程比较远的同学来上学。一路奔跑撒欢,那才叫痛快。特别是夏天的时候,小河里潺潺流水,自然少不了同学们欢乐的身影。遇到水果丰收的季节,桃子、李子、樱桃、橘子……家家户户都有,没有吝啬和自私,大家共同分享着,或许,这样的处世方式影响了我的成长。

没有过多的学习压力,再加上成绩还不错,童年的回忆是美好的。在小学二年级的时候,家里盖新房了,是当时最洋气的小青瓦房,和叔叔伯伯四家人一起,组成了大四合院。春节时,四围的人都会到大四合院里来,大人们打牌,小孩子们玩耍,会从大年初一一直乐到初五。不需要人组织,大家自发地就来了。于是,在这里我学会了爸妈的处世原则,他们是那么大方和好客,某些性格,从此印在了心间。四合院,给我留下了许多美好的回忆。

渐渐地,我们长大了。我和妹妹的学业,耗尽了父母所有的收入,小青瓦房已被周围的小洋楼所掩盖,房子渐渐破旧了。我出嫁了,妹妹也工作了,偶尔回家一趟。破旧的房子,叮咬的蚊虫,不方便的生活,让我们不愿多待。于是,在拆迁改造的当头,我是多么渴望它能早日“旧貌换新颜”啊。

父母也满心期待着,盼了很久,终于要修新房了。由政府统一修建,根据各家原来的面积去兑换。村上开了会,在6月10日以前,必须把旧房拆掉才能领到政府的过渡费。真的吗?那个满载我童年美好回忆的房子就要被拆除了?满心的不舍。

再一次走进房子,首先是“堂屋”,也是我们家吃饭的地方。想起了小时候和妹妹的“战争”,我曾经生气地把饭桌掀翻了。当时就想:为什么我要有个妹妹呢?如果没有该多好,就没人和我争东西了,多么真实和幼稚的想法,然而现在却特别感恩有个妹妹的存在。有了她,我们家又有了好多快乐和寄托。

隔壁是房间,最温馨的地方,也是回忆最多的地方。过年时的新衣,妈妈会放到衣柜里;难得吃到的糖果,妈妈也会放在最安全的角落里;房间里的摆放曾经搬动过很多次,由于条件限制,我最满意的一次是把房间布置成了书房和寝室二合一,一个人关在房间里静静地写字、看书、画国画。那时,最渴望的就是拥有一间自己的房间,属于自己的私人空间。但是没有办法,我和妹妹必须住在一起。

还有我们的厨房,爸爸的厨艺很好,旧式的厨房,是烧柴火的。我喜欢坐在下面烧火,然后满心期待老爸的杰作。未出嫁前,我是很爱掌厨的。那时候家里请了很多人帮忙收稻谷,小小年纪的我可以一个人张罗三桌人的饭菜。现在的朋友们经常觉得我很懂事,穷人的孩子早当家,或许就是这个道理吧。现在,厨艺已经生疏了,但是骨子里对做菜的热爱没有减少,这还是得益于老爸的“遗传”。

还有我们的“天井”,那才是记忆中的瑰宝。自家在院子里挖了一口井,用水相当方便。特别是那时候的井水,冬暖夏凉,掬一捧在嘴里,甜滋滋的,犹如甘泉一般。可现在已经没有那种感觉了,井里经常没有水,环境被污染了。

还有我们的猪圈。农村里,家家户户都要养猪的,而且,是最大笔的收入了。记得有一年,妈妈养了很多小猪,卖得又特别好,一下子卖了八千多元,妹妹的大学学费就有着落了。当然,少不了的还有鸡、鸭、鹅,等等。我最喜欢的是家里养的兔子,最乐意的事情就是到田间去给兔子割草。如果有幸发现一大片兔子喜欢吃的草,那会异常兴奋的。对了,小时候还放过牛,呵呵,那是爷爷养的,一大家人,轮流照看。左手食指上的疤痕,就是为牛割草时留下的。

还有一间房子,是爸妈的房间。那时,家里曾经种过草莓、枇杷、橘子,等等。家里的收成都会放到那个房间里,然后爸妈再拿去卖钱,那是全家的希望所在。记得读师范时,爸妈外出,我需要去城里读书了,可是没有生活费。收草莓的人到田里来,于是我独自一人摘下草莓,卖了,带着钱读书去。当时的艰辛都成了美好的回忆。还有枇杷,一颗颗地摘下来,要非常小心,不能碰到果皮,否则枇杷的光泽度不好,就卖不到好价钱。枇杷一颗颗用纸包好,摘下来密密地摆在地上,洒上水,外面的纸打湿了,一剥就掉。然后小心翼翼地拿出枇杷,有顺序地摆放在篮子里,妈妈就像呵护婴儿一样照料着它们,然后再和着篮子一起卖掉。这一切,作为长女,当然是要参与的。

还有四合院里的那个大坝子,骑自行车就是在那里学会的。爸爸在后面扶着车座,一下子丢开,吓得我哇哇大叫。不过,也许车技就是这样被吓出来的,初中时我可以前杠一个后座一个地搭同学上学。对了,还在院子里学过老爸的摩托车,本来都可以在马路上骑了,可是好像不怎么协调,生疏了下来,主要还是胆小吧。那个摩托车对于我来说,确实太重了,害怕自己驾驭不住。院子里,还有小时候的很多游戏,打沙包、跳“房”、步子猫等,留下了串串银铃般的笑声。现在我的儿子回到那里,也特别喜欢在院子里奔跑,可惜,就要拆掉了。

22岁出嫁,那个承载我22年记忆的地方,如今就要被“摧毁”了。记得有句话:不管你活多久,前20年都是你生命的一半。如果说求学和工作让我习得了谋生的手段,那么那所房子让我习得了比谋生更重要的东西。在那里,我学会了爱和感恩,获得了比谋生更重要的人格养成。一直以来,特别感谢自己的父母,不仅仅是生我养我,更是以农民特有的纯朴和憨厚浸润了我,才会让我拥有阳光的心态和执着的精神。

拆去了破旧的房子,留下了永恒的回忆。一切,将永存心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