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的心灵史诗(1 / 1)

2010年7月26日 星期一

今天观看了《唐山大地震》。一场电影下来,流了太多的眼泪,到现在,双眼都还隐隐作痛。

我想说:没有经历过的人,绝对没有发言的权力;没有切肤之痛的人,永远不知道痛到底有多痛。

汶川大地震,已经过去了两年有余,而看了这部电影,我才知道其实那场大地震,离我们是多么遥远,我们,连痛苦的边儿都没沾上。忘不了电影开场时地震的镜头。蜻蜓成群地飞,金鱼也不安地跃出了鱼缸,天紫了,地陷了,房塌了,人死了。当徐帆不顾一切危险,飞奔向自己的孩子时,我的第一场热泪夺眶而出。母爱啊!一瞬间,我满脑子都想着自己的儿子,我想,如果危难来临,我该怎么去保护我那幼小的宝贝呢?肯定会不惜一切代价,哪怕是付出自己的生命。

救援人员到达,龙凤胎被压在了楼板的两头,撬这头的儿子,牺牲那头的女儿,撬那头的女儿,牺牲这头的儿子,怎么办?救援人员要求做最后决定,否则两者皆失。徐帆痛哭失声,我的第二场眼泪也流了下来,我猜想是由于中国千年来的传宗接代的观念吧,徐帆毅然决然选择了儿子,因为他可以延续方家的血脉,因为他们的父亲已经不在了。这个决定,不仅把女儿的心伤成了碎片,也把为人母的心揉成了一团,并且还在伤口上撒了那么大一把盐。

徐帆和儿子获救了,但他们不知道其实女儿还没有死,就这样,故事展开了。女儿被解放军收养,带到了另一个城市,儿子跟着徐帆,留在了唐山。其间,我的第三场泪来了。那是因为地震后,奶奶来到了唐山,要接孙子回济南,由他们来抚养这个方家血脉。从美满的四口之家,转眼变成了两口之家,儿子还因此没有了左手臂,但如果儿子再被接走,就只剩徐帆孤零零的一个人。为了满足老人家的心愿,为了替已逝的丈夫尽孝,徐帆决定让他们带走自己最后的生命所在。当儿子坐上车,徐帆的全身都在颤抖,但她强忍着,竭尽了她所有的力量。还是姑姑给了她生命的希望,在车开走百余米后,竟然放回了儿子。当儿子向徐帆奔来之时,徐帆发出了最强烈的呼喊:达啊!!!!!(儿子的名字叫方达)那一声叫喊,叫出了全场观众的热泪。大腕就是大腕啊!

镜头拉到了十年后,龙凤胎姐妹都该高考了。儿子不是读书的料,选择了放弃,到杭州去打拼天下,女儿考取了杭州的医学院。不久,养母去世,陈道明饰演的养父则把父爱演绎到了极致。他了解女儿,一直让女儿回唐山去找亲人,可女儿就是不愿意。他不知道,当徐帆决定救弟弟时,“救弟弟”这三个字,已经把女儿打入了精神的地狱,她恨自己的母亲。

若干年后,儿子也靠着自己的打拼出人头地了,拥有了自己的公司,开着宝马回家去看望母亲。想为徐帆买新房,可她就是不愿意。因为她怕丈夫和女儿找不到回家的路,原来的家已经盖成了百货大楼,再搬家,他们更找不着道了。第四场泪,无声滑落,为了徐帆心中的那份执着。

女儿未婚先孕,男友说为了前程,让她打胎。女儿说:她是在拉尸体的车上醒过来的,旁边就躺着自己的爸爸。男友根本不了解生命在她心中的地位,她又怎么忍心亲手扼杀掉自己的宝贝呢?于是,女儿悄悄地离开了男友,离开了养父,离开了所有人,独自去抚养属于她的小生命。

终于,儿子有了儿子,女儿有了女儿,毕竟是龙凤胎啊,他们的子女都取名为点点。

在大年三十,张静初终于带着自己的女儿点点回老家去看望自己的养父,第五场泪来了,因为这没有血缘却胜似血缘的浓浓亲情。陈道明一下子就老了,老态龙钟的模样,对女儿的不辞而别,对女儿的杳无音信,虽然心中百般抱怨,但终究敌不过深沉的父爱。他对张静初的包容,感动得我流下泪水。可怜天下父母心啊!虽然女儿回来了,但是,她却又决定远嫁他乡。最终,还是留老父一人孤独终老,他又一次毫无怨言地成全了女儿。

时间的车轮碾到了2008年,汶川大地震来了,中国人的又一次劫难来了。儿子方达,拉了一大车的物品来到震中汉旺,抗震救灾;女儿张静初,乘着加拿大的飞机,也在第一时间奔赴了灾区,因为她的大学专业是基础医学,她对自己说:她必须去。已经记不清是第几场泪了,总之,在这一组组镜头中,自己真是泪如雨下。

镜头再现了汶川大地震的救援现场,一位小女孩被压在楼板下,一位母亲撕心裂肺地哭着,解放军努力着,张静初就守在小女孩旁边,举着输液瓶。余震不断,救援时刻一点也不能耽搁,而小女孩的腿却依然被重重地压着,还有人因为对她的营救而付出了自己的生命。终于,那位濒临崩溃的母亲做出了让女儿锯腿的决定,因为她不能因为自己的女儿,而葬送更多人的性命,也不能因为自己的女儿而耽搁大家去营救更多的生命。那个小女孩救出来了,可是右腿没有了,母亲发疯般地去寻找女儿的断腿,张静初努力地拉住她、抱住她,而那位母亲却依然奋力地寻找着,哀号着。正是这位母亲的一声声呼喊,仿佛叩问到了张静初最深处的灵魂、最痛苦的角落,她似乎明白了什么。

在救援的间隙,发放食物。张静初穿着隔离服,背着消毒水,拿了一瓶矿泉水和一包饼干,坐在废墟上。旁边,两个男子的对话,让故事得以继续展开。对话的男子,就是她的胞弟方达和另外一位来自唐山的救援者。那位男子,唐山大地震时才两岁,却转眼成了没爹没妈的孤儿,方达说出了自己的经历,妈妈决定救他而放弃了姐姐。还说,妈妈现在最爱说的话就是:没了,才知道什么是真正的没了。也是这句话,说到了我的心坎上,没有经历过磨难的人,没有经历过切肤之痛的人,真的不知道磨难有多苦,切肤之痛有多痛。

两姐弟相认,张静初终于决定回家看望母亲,泪水又来了。已经很老了的徐帆,包饺子的手不停地颤抖,我想,不是因为老了,是因为心中那份沉重的负担,那份压了32年的愧疚。母女相见,徐帆咚的一声,给女儿跪下,嘴里除了对不起,还是对不起,母子三人抱头痛哭。在场观众,无不为之动容。特别是在遗像前,徐帆为女儿准备的西红柿,更是点睛之笔。因为就在地震前,姐弟俩都想吃唯一的一个西红柿,但徐帆给了弟弟,并许诺明天再给姐姐买,哪知,一场地震就让这个承诺变成了虚无。面对女儿死而复生的归来,徐帆没有忘记自己的承诺,对女儿说:妈妈说话算数,给你买了西红柿。谁能想象,那个红红的西红柿曾经折磨着徐帆,她一定在后悔当初应该把最后一个西红柿留给女儿吃,能让年幼的女儿少些遗憾地离开。

最后,一家人到墓地看望父亲,也开启那个为女儿所立的墓碑。里面放着地震前送给女儿的书包,也放着地震后徐帆从小学到高中一直为女儿准备的课本。正是那一摞书,瓦解了女儿心中最后的一丝怨恨,女儿终于后悔了,终于知道自己错了,她竟然狠心地折磨了自己的母亲32年。两母女再次抱头痛哭。

是啊,为人母者,需要什么样的力量,才能做出救弟弟而放弃姐姐的决定呢?手心手背都是肉,哪一个决定不是在砍去自己的左右手呢?哪一个决定不是要了自己的命呢?但是,为人母者也是坚强的,面对现实做出自己最大的努力,让自己受尽痛苦却也延续下了夫家的血脉。因为,是丈夫用自己的性命救了自己,有谁,能用性命来爱着一个女人呢?徐帆所饰演的母亲是伟大的,也是痛苦的。在回味影片的此刻,那种深深的痛在刺激着我,泪水似乎仍有夺眶而出的冲动。

中国人的心灵史诗,是啊,这部影片,写尽了中国人的坚强,写尽了中国人心灵的纯净,也激发出了现代中国人更强大的情感力量。父母之爱,是一种多么伟大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