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亲爱的老爸(1 / 1)

2010年2月9日 星期二

他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村男子。

出生农村的他,共有七个兄弟姐妹。由于社会的落后,一大家人个个都尝过饿肚子的味道。他永远也忘不了自己年少时趴在板凳上,饿得头昏眼花时向妈妈哭要食物的过往。好在他长就了一副好身板,虽然挨饿,却也长得身强体壮。

慢慢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同村的一位阿姨看上了他做农活时的大力气,把自己的大女儿许配给了他。于是,他开始了为自己的小家而努力奋斗的生涯。在农村里,结了婚,就应该离开父母,俗称“分家”。分家时,妈妈给他的整个家当就是一间茅草房和一筐稻谷,以及妻子从娘家带来的一点点嫁妆。

生活虽然是清苦的,但随着大女儿的出生,家里也充满了欢声笑语。为了生计,他不得不离开家庭,到城里去打工,做的是最苦最累的活——装卸工,也就是在仓库里扛大麻袋。当时的农村,人们的观念总是重男轻女的。受不了周遭人的轻视眼光,他们决定再生一个儿子。于是,在大女儿三岁那年,他们的第二个孩子呱呱坠地。但天不从人愿,他得到的仍然是个女儿。也许是受了城里观念的些许影响,又或许是他本身就对儿子并无多大渴望,也或许是他本就善良,总之他对两个女儿都很好,并无一点点重男轻女的行为。曾经有人劝他妻子说:“把孩子交给老人带吧,你和丈夫都到外面去打工,能挣很多钱的。”但妻子是聪明的,她不愿意把自己的孩子交给别人来教养,心想有些东西不是钱能代替的。就这样,妻子在家里做农活,料理好家务,照顾好女儿,他则在外面放心地打工。

一晃,十年的岁月已悄然流逝。妻贤子孝,家里也有了一点存款。茅草屋翻修成了漂亮的瓦房,一对女儿也踏上了求学的征途。也许是遗传了读过高中的母亲的聪明,也许是遗传了他的善良淳朴,总之两个女儿很好学,因此她们的学习成绩都很好。当大女儿以第一名的成绩小学毕业时,面临到哪里上初中的选择。如果到自己居住地所在的镇上,由于路远,必须早出晚归,上学和放学都会成为一个问题。和妻子商量之后,他决定送大女儿到相邻的乡镇去读书,因为那里可以住校,虽然学费会贵一点,但能让人放心一些。而他也面临着人生的选择,装卸工总不能做一辈子吧,正好岳父在农村经营的小商店准备转让。和妻子一合计,干脆自己回来经营小店吧。于是,他回到了老家,开始了他的“经商”之路。然而,人生的道路总不会那么顺畅。

大女儿初中毕业了,需要填报志愿。女儿想读高中,然后读大学,这是她的梦想。但如果走这条路,需要很多很多钱,而且前途也会很渺茫,特别是二女儿的成绩也不赖,相差三岁的姐妹俩,求学都走这条路,所需的费用是他们这个农村之家所不能承受的。妻子决定让大女儿去读师范学校。一来三年毕业后就能保证有工作,因为那时候的师范校包分配;二来师范校每个月还要发53元钱的生活费,多好的选择呀!于是,在违背大女儿本人意愿的情况下,她们修改了大女儿的志愿。还好,这个决定是明智的,现在的大女儿已经为人师表。而二女儿呢,初中毕业也顺利地考入了当地的重点高中,然后步入大学的校园。确实,二女儿的求学之路,花去了家里更多的钱。小商店的零星收入全花在了两个女儿的学业上,还因为要用大笔的钱去进货,家里开始欠账了,真是入不敷出啊!但生活的重担没有压垮他,他用农村男子独有的韧性扛了过去,他深信:为子女的付出是值得的。这在当时的农村是很多人所不能理解的。周围的人,陆陆续续地,房子从瓦房换成了楼房,电视从黑色变成了彩色,而他家的一切“硬件”都没有改变。当隔壁的人家又花了2000元买了一台彩电时,他的家里不是没有钱,他有整整6000元呢。可是这个钱是不能用的,因为那是小女儿大二开学时的学费。

终于,二女儿也算争气,在大学生就业非常困难的情况下,也通过自己的努力,成了一所中学的正式老师。两个女儿都踏上了教书育人的道路。大女儿嫁为人妻,升为人母,过着幸福的生活。村里的人都羡慕他说:“你现在可以享福了。”但他依然没有停下忙碌的脚步。小商店早就结束了经营,通过一大家人的努力,欠款终于还清了,已经55岁的他,依然在工厂里打工。

漫漫人生,他尽职做好为人父的责任,但同时,他也没有遗忘为人子应尽的义务。老父亲已经80岁的高龄,而母亲已经离开他们十多年了,留下父亲孤独终老。虽然拥有7个兄弟姐妹,但身在农村,家家都有本难念的经。现在的他应该没有什么生活压力了,每个月有着千余元的收入,于是他悄悄地为自己的老父亲买了一台小电视,用去了他半月的工资。当大女儿知道这个消息时,被他的孝行深深地打动了。他从未把爱字挂在嘴边,但他却用自己的一言一行,为女儿们上好了爱的每一堂课。因此,女儿们也知恩善报,一家人其乐融融。

这就是他的人生,虽然贫困,虽然辛苦,但他却拥有最大的精神财富,拥有两个懂事能干的女儿,最重要的是他拥有一颗善良的心,因此上天也会回报他美好的晚年生活。好人好报,愿他永远幸福!

他,就是我最亲爱的老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