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4月18日 星期一
很早就起床了,并不是因为心里担忧今天的磨课,而是希望形成良好的作息时间,早睡早起。对于磨课,因为心中对结果的淡定,所以更加珍惜这个磨炼的过程,于是乎也更加享受这个过程,绝不能让它成为自己的负累。
今天打算上一节关于统计的课,一年级下册的“组织比赛”。构思之前,想起了新课标里的数据分析观念,于是进行了专门的揣摩。数据分析观念是指:对于现实生活中的许多问题应当先做调查研究,收集数据,通过分析做出判断,体会数据中隐藏着的信息;对于同样的数据可以有多种分析的方法,需要根据问题的背景选择合适的方法;通过数据分析体验随机性,对于同样的事情每次收集到的数据可能会有不同,但只要有足够的数据就可能从中发现规律。
基于此,上课有了大致的方向。
课后反思如下。
在一(2)班结束了“组织比赛”,还没听到老师评课的意见,先来自我反思吧。
本来设计的核心是想通过对数据的分析,让学生感受统计的必要性,然而自我感觉却是:重视了对统计方法的处理,而忽视了对数据结果的分析;备了课的大环节,却忽略了对学生作业的处理和生成,导致上课的时间不够用。最后,关于学生的活动方式,一年级的孩子,更不敢放手小组合作了,那么,就回到了单纯的师问生答的方式,这一直是困惑自己的地方,也是不知该如何突破的地方。师问生答,似乎也成了我唯一的方式,单调而乏味啊!
让我感到比较成功的地方是课堂氛围还是很不错的,很多优生的答案都让听课的老师发出了笑声,说明大家都投入了。对于大部分孩子来说,这节课应该是快乐的。然而,对于学困生呢?我不知道这节课实效性究竟如何,这主要是我没有把握清楚一年级上学期时,孩子们对于统计已经有了什么样的掌握,他们已经达到了哪一种水平。而且,对于落实到笔上的部分,指导还是不够的,我不应该立即放手让学生到书上操作,而是应该多一些指导和示范。然而指导和示范多了,又害怕别人说是老师在牵着学生的鼻子走,矛盾啊!不过,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或许应该多示范一些吧,不然他们会找不着北。
今天的课,也有很多不足,但庆幸自己已经能用一种快乐的心态来反思,这也算是一种进步吧!
老师们的评课意见如下。
第一,课堂时间把握不好,前半段引入用时太久,对于统计的方法用时太多(或许他们没有明白我的用意,是想孩子们通过对数据的理解来感知数据分析的观念)。
第二,在画统计图时,第一步老师必须示范,否则,效果不好(解决了我的困惑,确实是可以示范的)。
第三,组织教学方面,还是有很多孩子没有跟着老师的思路,在下面玩自己的事情(自己不够投入,也没有过多的考虑,确实存在不足)。
第四,刘老师建议,把小组加五星的评比改成“五星往上爬”的形式,既可以融统计于其中,又可增加趣味性(这个建议不错,下次可以用上)。
很感谢老师们,感谢他们的用心聆听,也感谢他们的不吝赐教。确实还有很多地方需要打磨啊,这是一个磨课的过程,更是一个磨人的过程。
在一次次的“折磨”中,县上的学科大比武终于结束了。综合各方面表现,我被评上了县第七届小学数学学科带头人。面对这个称号,没有一点喜悦,反而有更多的压力。因为我知道,面对课堂,要学的还有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