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加快普通高中多样化办学的新形势下,系统深入地认识普通高中特色建设评估工作的意义和价值,既是坚定信心、进一步明晰普通高中特色建设评估工作原则的前提,也是深入思考、进一步达成普通高中特色建设评估工作实效的基础。具体来说,普通高中特色建设评估的主流价值,主要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教育行政部门落实“纲要”精神的重要举措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第五章第十三条“推动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中明确指出:“促进办学体制多样化,扩大优质资源。推进培养模式多样化,满足不同潜质学生的发展需要。探索发现和培养创新人才的途径。鼓励普通高中办出特色。”[1]
这标志着,明晰普通高中教育的战略地位,重塑普通高中教育的价值取向,促进普通高中多样化办学、特色化发展的变革诉求已从学术探讨转变为重要的政策指向。此后,各地相继研究出台了地方性的“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也都把推动普通高中办学特色的培育,增强普通高中的开放性和选择性,最终形成“高质量、多样化、有特色、可选择”的普通高中教育发展格局,作为努力方向。
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表明,“鼓励普通高中办出特色”的方式和途径可以多种多样,如,开展赋权改革尝试,普通高中管理从分级指导走向分级指导和分类指导并重,以分级指导和特色的组合式分类指导,促进和适应普通高中多样化办学的发展;根据不同层级普通高中办学特色意愿差异,采取针对性的分级指导;积极为提升普通高中特色培育路径的开放性创设平台;着力探索多样化的普通高中办学评估体系;整体布局与规划,提升普通高中特色项目的影响力;建立完善国家、省(自治区)、市、区县多级的普通高中特色培育项目创建与资助体系;探索启动“高等学校与特色高中联合育人计划”[2];建设特色培育合作联合体,搭建资源共享与差异化发展机制[3];等等。但是,“正确导向的体制内评估”,仍然是普通高中最为迫切需要的政策举措和最为关注的激励推动因素。
各有关教育行政部门、教育督导部门以及培训研究专业机构,应高度关注评估的“规则先导、标准前置式鼓励”价值,把开展对所辖普通高中学校的特色建设评估列入规划计划和议事日程,而绝非可有可无的官样文章、可抓可放的应景之事。要从区域、领域角度分析现状,发掘经验,剖析问题,谋求深化,切实改善对普通高中学校“一刀切”的评估体系,正确对待普通高中学校管理和教育教学工作中形成的特色实验,为普通高中特色办学提供必要的环境[4],真真正正地构建起“教育行政部门推动、学校主动以及学校与社会特别是与大学的互动”[5]的普通高中特色建设运行机制,使普通高中特色发展步入健康和可持续的发展轨道。
(二)是普通高中学校自我改进、打造品牌的必由之路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全面深化改革做出了重大部署,其中围绕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的“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总体要求,明确了教育改革的攻坚方向和重点举措,对于促进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具有重要的战略影响和指导意义。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就是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为主线,以“改进政府教育管理方式、激发释放学校办学活力、构建全民终身学习体系”为重点,努力满足人民群众对多样化、高质量教育的现实需求[6]。
高中,是一个学生从未成年走向成年,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尤其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形成,进行人生规划和选择的重要阶段。高中阶段教育是学生个性发展、自主发展的关键时期,对个人的终身发展,对人才的培养质量,对提高国民素质和培养创新人才具有特殊意义[7]。作为义务教育的延续,普通高中教育,既是基础教育的终结阶段,又是高等教育的准备阶段,是整个国民教育体系健康运转的关键“枢纽”,上影响整个高等教育,下影响整个基础教育,横向上又决定了我国的教育布局、教育结构和教育分流。[8]
就高中阶段教育改革而言,亟待推动三大重点领域——深化课程改革、加强特色建设和深化考试招生改革[9]。当前,在“加强特色建设,推动高中多样化发展”方面,教育部正在组织修订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各学科课程标准,旨在进一步优化课程结构,增强课程的选择性,引导指导地方和普通高中努力构建“学校特色鲜明、课程优质多样、资源开放共享、体制充满活力”的普通高中教育体系,以满足学生的多样化教育需求。
因此,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在“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大背景和高诉求下,以普通高中特色建设为依托的优质教育品牌,越来越成为一所普通高中校社会声誉和地位的重要载体和基本表征。
“任何一项评估工作都具有教育意义,它使各个参与者更好地认识其行动。”[10]自主、及时、客观、有效的特色建设评估,既有助于梳理判断特色建设的进展阶段和发展水平,找准与时代诉求、政府要求和百姓需求的对接点,更有助于推动学校建立“依法办学、自主管理、民主监督、社会参与”[11]的现代学校制度,进而带动学生个性和潜能的全面、和谐、自由、充分与可持续的发展,真正实现“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打造普通高中学校品牌。
(三)是基础教育融入社会、融入国际教育改革潮流的重要途径
教育本身的开放性和当今国际交流的发展,要求每个国家和地区的教育要参与到相应的国际活动中去,并提出有水平的建议,共同提高教育的水平。[12]普通高中特色建设及其评估,亦如此。
在当前的“大数据时代”“自媒体时代”,普通高中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已经成为当代中国社会高度关注的领域之一,关注的范围广、群体大、观点多。把握普通高中发展全局,抓住难点和热点问题,实事求是地宣传普通高中特色建设评估工作的目的、意义、过程和成果,是让公众客观了解普通高中教育和普通高中学校、正确引导社会舆论的重要途径,对于普通高中学校的社会声誉也会产生重要的积极影响。
与此同时,在教育国际化的大背景下,我国普通高中教育国际化发展迅速,取得了一系列成就。但也面临着“国际化与民族化失度”“教育目标定位失当”“课程设置功利化”“教师资源匮乏”“管理机制错位”“教学质量评估偏颇”“挤占教育资源”[13]等问题,普通高中特色建设领域的国际化经验借鉴严重不足,与国际上的特色建设先进水平仍有较大差距。
鉴于此,通过建立健全普通高中特色建设评估的制度、机制、工具、标准、平台和资源库,特别是必要、充分、专业的第三方机构,不仅对于促进我国普通高中教育和普通高中学校的发展至关重要,也有利于中国融入教育国际化的潮流,增加话语权,不断扩大中国基础教育的国际影响,进一步提升中国基础教育的国际地位。
[1] 教育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EB/OL].教育部官网,http://www.moe.edu.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moe_177/201008/93785.html.
[2] 张志勇.如何科学确立普通高中的战略地位[J].教书育人,2010(9).
[3] 冯明,潘国青.上海市普通高中办学特色调研报告[J].上海教育科研,2012(1).
[4] 陶西平.谈高中特色办学[J].中小学管理,2009(8).
[5] 詹春青.广东省普通高中特色化发展的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J].广东教育(综合版),2014(5).
[6] 袁贵仁.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N].人民日报,2013-12-17.
[7] 教育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EB/OL].教育部官网,http://www.moe.edu.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moe_177/201008/93785.html.
[8] 张志勇.如何科学确立普通高中的战略地位[J].教书育人,2010(9).
[9] 马海燕.教育部:三方面推进高中教育改革[EB/OL].中国新闻网,2014-02-28,http://www.chinanews.com/edu/2014/02-27/5892646.html.
[10]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丛书.教育:财富蕴藏其中[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151-152.
[11] 教育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EB/OL].教育部官网,http://www.moe.edu.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moe_177/201008/93785.html.
[12] 陈效民.基础教育学校评估新视界[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I.
[13] 金忠明,孙玉洁.中国普通高中教育国际化发展现状及未来展望[J].现代基础教育研究,20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