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普通高中特色定位的一般要求(1 / 1)

(一)普通高中特色定位常见问题

1.定位不准

特色定位不准是指学校特色的定位不符合学校的实际状况,主要原因有:

(1)有的普通高中特色定位缺乏对学校特色建设内外部环境的调研分析,或者进行了调研,但调研的科学性不足,导致特色定位科学性不足,或者脱离学校实际,使得学校特色定位成为空中楼阁。

(2)有的普通高中虽然在特色定位前进行了调研,收集了一些信息和素材,但缺乏科学、系统、全面的分析,导致定位决策的偏颇。

2.定位功利

定位功利是指普通高中特色定位的目的性不纯,有急功近利倾向,特色的教育内涵不高,如有的普通高中在特色定位的过程中目的性有偏差,眼光只盯在部分容易出成绩、出效果的少数特色项目上,特色内容只能让少数学生受益,学校发展规划中缺乏对特色建设系统而全面的顶层设计。

3.定位不稳

定位不稳是指普通高中特色定位存在不稳定、持续性不好的问题,其主要原因有:

(1)有的普通高中在特色定位中,忽略了学校内外部资源的有效开发,导致特色定位开放性不足,特色建设中后劲不足,难以持续。

(2)有的普通高中经常更换特色,一是因为学校内部没有制定有效的制度支持,导致做不下去就更换的问题。二是因为校长更换周期过于频繁。

(二)普通高中进行特色定位的一般要求

普通高中进行特色定位要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精。但特色定位又不能仅仅只考虑特色本身的独特性,还需要兼顾以下几方面的要求:

1.整体性

普通高中特色定位的整体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面向学校所有学生,尊重每一个学生,关怀每一个学生,为他们兴趣和个性的发展提供平等机会与公平的平台,增加可选择性,尽量使所有学生个性都得到发展。因此学校在特色定位时应充分吸取本校学生的意见建议,发挥学生在特色定位工作中的主体性。尊重本校学生存在的差异性与客观实际,观照社会属性与个性的培养。二是特色定位时,整体性考虑就是从特色建设理念、特色建设制度、特色建设行为、特色建设环境设计整体系统化规划。

2.前瞻性

普通高中特色定位要体现教育发展方向,满足社会发展需求和学生发展需求的统一。

如深圳中学王占宝校长正是清楚地看到世界高中教育发展的趋势,把握高中是学生个性形成、自主发展的关键期,有着独特的、完整的存在价值,对提高国民素质和培养创新人才具有特殊意义,而不能只理解成义务教育的延伸和高等教育的预备。深圳中学特色定位为“学术性高中的育人模式”,第一,旨在帮助学生成长为富有生命力的人,其核心是独立与思考;第二,高中教育的当下应该是充满生命活力的,师生当下应享受生命的精彩;第三,帮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学会深度探究、学会解决问题;第四,帮助学生在学术素养、专业精神、审美情趣三个方面获得提升;第五,既着眼于帮助学生升入优质大学,更着眼于帮助学生拥有幸福的人生。[1]

3.可行性

特色定位既要体现前瞻,还要体现可行。不能脱离实际,盲目追求“特”、追求“新”,需要考虑学校进行特色建设所能够开发的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进行科学、可行的特色定位。

如北京市一七一中学的“学生领导力特色项目”的定位就是既看到当前世界各国对学生素养培养的前瞻要素,又充分考虑了本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分析中学生领导力包含影响他人和自主发展两个维度。学校把影响他人维度称为“精英领导力”,自主发展维度称为“自我领导力”,提出了“有层次无淘汰,经营好每一个孩子”的理念,学校在日常的教育工作中,营造公平、平等的教育环境中,“经营好每一个孩子”,搭建各种舞台,让每一个学生都充分发挥自己的“领导力”,改变着自己、影响着他人。[2]

4.稳定性

特色建设是一个涉及教育多方面的系统工程,需要经过不断建设、不断积累、不断完善才能最终形成。特色定位应具有一定的相对稳定性,不能经常变动。

如北京市顺义一中特色定位“自我教育”特色,从2001年开始坚持至今长达10余年的“自我教育”研究历程,使得顺义一中“自我教育”办学特色日趋彰显,学校的“自主教育”得到了国家领导人的高度赞扬。2010年,温家宝总理对学校的课题成果做出重要批示:“自我教育是一种重要的教育理念,是发挥学生的自觉性、主动性的重要途径。所谓‘教是为了不教’就是要培养学生‘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的能力。从这个意义上说,‘自我教育’的理念,在教育改革上具有重要意义。”这是对顺义一中持之以恒开展自我教育办学特色建设的巨大激励,也更加坚定了学校建设“自我教育”特色学校的信念。[3]

[1] 王占宝.学术性高中的育人模式[EB/OL].http://mp.weixin.qq.com/s?__biz=MjM5Njg0ODc5NA==&mid=200683439&idx=2&sn=bf3428bd3a3d9d195db2690697b2e1bd#rd.

[2] 陈丽.建构个性,追求品质——首都高中校长的特色建设之旅[M].重庆: 重庆大学出版社,2013:138-140.

[3] 陈丽.建构个性,追求品质——首都高中校长的特色建设之旅[M].重庆: 重庆大学出版社,2013:2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