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爱是可以传递的(1 / 1)

现在的孩子一般都是独生子女,以“自我”为中心的现象屡屡皆是。中外有很多学者、教育家曾提出过这样的观点,“让孩子学会关心”是21世纪的教育。一个人在这个世界上,完全不知道关心别人,习惯于从小养成的人人都在关心自己,这样的人以后在社会中是寸步难行的。因此,在教育活动中,我首先从培养学生关心家人做起。

在“三八”妇女节前夕,我在班中搞了个小调查,调查的题目只有三道:一是写出妈妈的生日;二是写出妈妈的爱好,可以是任意一个方面的,如:饮食、穿衣、兴趣等;三是询问你事先考虑过给妈妈过节吗?调查结果触目惊心,其中有一半的孩子写不出妈妈的生日,更有一多半的孩子不知道妈妈的爱好,给妈妈过节就更谈不上了。面对这样的现实,我先让孩子们认真观察妈妈的一天,或是采访自己的妈妈,结果不少孩子逐步对妈妈有了深入的了解,从中深刻的体会到了妈妈的良苦用心,觉得妈妈为了自己、为了家付出得太多了。紧接着,我就启发孩子们能否根据你了解到的妈妈的爱好或是结合妈妈最需要的,给妈妈过一个有意义的“三八”妇女节。经过孩子们在一起思考、讨论、交流,在反馈中,我发现通过这一系列的活动,最终出现了与第一次调查截然不同的结果,从而达到了我事先设想的教育目的。

有的孩子看到妈妈由于工作忙,很少打扮自己,就亲手给妈妈化妆,使妈妈漂漂亮亮地过了一个节日;有的孩子看到妈妈平时总是看着自己吃披萨、蛋糕这样的美食,就用自己的零花钱给妈妈买了一个蛋糕;还有的同学联合父亲,一起布置房间,为妈妈开了个派对。妈妈们在联系本上动情地写道:“看着眼前的儿子,突然感觉到他长大了、懂事了,不再是以前那个顽皮、不听话的小孩儿了,我很是欣慰。衷心感谢您这几年来对孩子们的教育与培养,是您的辛勤汗水换来了孩子的茁壮成长!……”一个个微小的举动却充满了温情,一件件细小的事都洋溢着亲情。

我认为,家人是孩子们最亲近的人了,只有学会关心家人,才会学会关心同学,乃至陌生的人。

在三月初,一位家长在微信群里发起了向山区孩子捐赠书籍的倡议,一项名为“书香飘逸,爱心传递”的活动就此铺天盖地展开了……

周一,同学们很快就把从家里搜罗的书籍带到了学校:“听说山区孩子很贫困,经常上顿吃完没下顿,知识来源也少之又少。但愿他们能尽快看到我们捐赠的书吧!”这些话中无不透露着同学们对山区孩子的关切。大家并不比谁捐得多、谁捐得少,只要自己尽力就好。捐出的书籍竟将空空如也的两个大箱子塞得满当当的。

联系好了贵州山区的学校后,由于箱子过重,搬到邮局很费力气,是孩子们无法做到的事情,于是,我在微信群里发出了招募义工的信息,热心的家长们马上积极响应,在3月5日那一天,家长们便开车将两箱书籍送到了邮局。

孩子们将书称重,分装,填单,付费……并附上了用爱书写的祝福信,那隽秀的字迹里饱含了浓浓的情谊,此时所有人都感受到了,虽然两地的孩子未曾谋面,但心已经紧紧地联系在一起。我用手机拍下了孩子们的精彩瞬间,见证这爱的足迹。邮局工作人员十分热情,知道这是捐赠给山区的书籍后十分支持,主动帮孩子们免去了邮件包装费,这非常让人高兴。孩子们的行动在不知不觉中感染了邮局的工作人员,爱心也这样传递了下去!

在家长的帮助下,同学们的邮件寄出去了,孩子们都盼望着听到远在千里之外孩子的消息。返回学校,孩子们的脸上都洋溢着难以遮掩的喜悦。有的孩子说:“捐书对于我们来说,只是举手之劳,却能给山区同学带来那么大的帮助,何乐而不为呢?”这就是助人为乐的快乐吧!同时,在这次活动中,也体会到了家长、邮局工作人员对这次活动的支持,这就是爱的传递,爱的力量!

培养孩子们向善的意识,善良不是挂在嘴边,要用实际行动来体现。爱,是整个人类社会的基石。作为整个世界的一分子,我们理应让孩子学会爱,爱父母、爱他人、爱国家、爱世界。

爱,是伟大的,它可以使整个世界充满了阳光,可以使黑暗变得光明。若没有爱心,则没有阳光,整个世界也将陷入一片黑暗之中。因此,作为教师,我要把爱的种子播种在孩子柔软的心灵,呵护种子发芽,并让这颗爱的种子能茁壮成长,这是人性的需要。因为尽管社会中还存在着许多负面的现象,但让孩子们心存善良,心怀爱心,将使他们快乐一生。

世界由爱筑成,我的爱传递给了学生,学生将爱带到身边的人,这爱的力量将感染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