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抽测”,“夹缝”中绽放美丽(1 / 1)

五年级,被学生们戏称为“黑色恐怖年”。迎接抽测、备战小升初、考个好中学、有个好前途……当这一连串的“人生重大事件”被串联起来的时候,上到学校老师,下到学生家长,谁也不敢怠慢。

当新学期刚刚开始之时,马儿就套起了缰绳,箭就绷上了弓子,四下里弥漫着紧张的气氛,大家都做好了“迎战”的准备。有些老师很是负责,早上的测试,中午前就合算了分数出来。分秒必争,而且分数必定要在孩子们桌前的饭即将入口前念上一遍的,弄得大家没了吃饭的心情。更有甚者想出了“妙计”,将全班成绩发至班级邮箱。自己行不行,您的孩子行不行,自己斟酌比较去吧。结果呢,一看见老师来,孩子们就条件反射似地问成绩问排名,心里紧张得不行,真应了那句老话:“考考考,老师的法宝;分分分,孩子的命根。”

老师的敬业可圈可点,但这样的教法我真不敢苟同,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吧。考试分数只能作为反映学生学习成就的一项数据,如果只看考试分数,就会偏离现实。每个孩子的接受水平、学习能力有所不同,这种唯考独尊的情况,这种对学生进行等级排序的方式,除了可以把学生分成三六九等,让他们学习的自信不断被打击与消磨外,没有任何优势。我们应该关注的难道不是他们的努力过程和进步程度吗?!我们应该保护的难道不是他们的学习胃口和自信吗?!

其实仔细想想,孩子间存在着智力的差异吗?学生都是愿意进步和要求上进的,都希望得到周围的肯定,只是个人意志品质坚强与否的差异而已。这也是学校的核心价值观所强调的每个人的进步首先取决于自己纵向的比较,只要人人都努力“做最好的我”就足够了,可贵的是那份努力与态度!我们教师做些什么,不是阻更不是挡,激一激,推一推,彰显前浪推动后浪或是利用后浪推前浪,让水流尽可能地融合,尽可能地协调,前面的走了,后面的也就来了。如果把教育比作水,在这条教育长河之中,小小的“抽测”是那么的渺小与不值一提。任何的急功近利和急躁都是目光短浅的体现,也都会把教育引向失败。所以在我的语文教学活动中,模糊某次分数,强调个人进步;模糊个人成绩,强调小组进步。一次的成绩并不能说明什么,关键要找出症结和错因,避免重复在一处栽跟头。作业本中、课堂练习册里、试卷上,看拼音写词拼错读音、多音字组词颠倒位置、因为没有回读而不明所以的句子、丢题丢标点……这些低级的错误都是我们要防微杜渐的。为了加以警醒,题旁被我打上了大大的“!”。不仅如此,还要加倍减分。相反地,如果没有此类低级错误,即使作业未得到满分也是有加分奖励的。这些加分减分和我们前面提到的“小乌龟评比”息息相关。自己的一时疏忽不但会令自己的成绩无法提高,更拖了整组的后腿,这种来自学生内心的自责和来自同伴间的压力足以鞭策他们在做每一次作业和试卷的时候,多加小心,有题不会是人之常情,但如果连该得的分数都没有把握住就是不得原谅的了。这个有着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的评比方式,令我一直以来屡试不爽。

友情小贴士

提高成绩,我来支招

听了佐藤学先生的讲座,深有体会。什么样的学习才是最有实效性的?形成“学习共同体”。学生、教师、家长的心和劲儿往一处使,教育才能成功。打开学习的胃口,树立学习的自信,好成绩水到渠成。

一、用扎实的备课丰满纯真朴实的课堂

如果说课堂是教学质量的生命,那么备课就是课堂的心脏,备好课才能上好课。所以教师必须要在备课上下足功夫。对课文内容及资料的整体把握、充分的预设会让教师的教游刃有余,学生的学兴致勃勃。

二、建立一间能够“互相倾听“的教室

在我们的日常课堂里,与其鼓励学生们发言,不如培养其倾听的能力。宁静的教室里教师循循善诱的课堂才是最高效精彩的课堂。

三、让教室成为一个可以静心学习的地方

当一个孩子明白老师的关爱并不是单纯地对分数的榨取而是对自己由衷地关心的时候,做让老师高兴的事情就是他最大的追求。

四、没有一个学生不想进步

教师应该抓住学生潜在的上进心理,视其能力大小,敏锐发现他的点滴进步并给予及时的鼓励表扬。激发他的小宇宙,使他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全力以赴。

五、家长的支持牌是教育成功的引擎

在一个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只有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步调一致、相互补充、形成合力,教育才能成功。

作为老师,班中的隐患、孩子的问题一定要说,怎么说却是学问。记得三步走法则:肯定进步、指出问题、真情鼓励。

总之,既要让他们明白学习中只有勤思、慎写才可提高的方法,又要永保“我能学好语文”的自信。我们一定能通过共同的努力做到这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