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育是有温度的(1 / 1)

学校一直倡导自主发展,做自己的主人,强调激发自我潜能,追求一种有引导的自然成长,而非被动遵从;追求一种在“自我”基础上的提高,为了老师的这种自主性的发展学校创造了很多学习机会,让我们在一次次学习中找到自己发展的方向。

一个寒假里,学校组织老师参加北师大的培训,尤其是广渠门中学高金英老师的讲座,让我深有感触。

“让阳光的味道洒满校园”是她一生执教的追求。她娓娓道来,幽默的语言,鲜活的实例,巧妙的方法……无论是对自己,对自己的生活、家庭、亲人,还是对自己的职业都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听着,听着,不由自主地就把自己放到了故事里去比较了,让我看到了不足,让我有了学习的冲动,让我有了“为什么我不能?我一定能”的想法。

人要有阳光心态。我们生活在这个社会里,有时显得是那样的弱小,那样的微不足道,但我们需要幸福与快乐,我们要适应环境,改变自己,改变对事情的态度,用阳光心态去做事情。我们不要求达到什么高度,但我们能开心地去做,想象着我们是那个撒种子的人,不久将会开满鲜花,给自己给他人带来美的享受,一生如此,没有惊天伟业的平凡也精彩。

作为老师,内心要充满爱。我们常把“爱”字挂在嘴上,但真的能做到吗?回忆过去,至少有很长的一段时间我不能。举个小例子:为了锻炼孩子们的能力,会让小干部做一些事情,检查纪律几乎是每天必须的一件事情,广播需要检查,眼操需要检查,排队需要检查,吃饭时也要检查。小干部们穿行在同学之间,不时会听见这样的话语:表扬某某,批评某某。我美滋滋地想着这些小家伙还挺会干的。但随着一次次的“批评某某”的声音传到耳朵里,我不禁对这个“批评”产生了思考:孩子只是没有做好,能提升到批评吗?批评什么呢?没有批评内容,这么严肃的词,这么轻松地从孩子嘴里冒出来,听者有何感受?我意识到了这个问题,立刻把“批评”改为“提醒”,并要求小干部一定要耳语提醒。很快我发现,孩子们逐渐从最初的抗拒过渡到欣然地接受。这只是工作中的一个小例子,但就是这一个个微不足道的小事情,可能就在影响着孩子们的思想,改变着他们解决事情的方法,改变着他们为人处世的态度。爱,是尊重,是温暖,是善意,不是苛刻,不是让对方难堪。

俗话说,孩子是父母的影子,在学校里学生又何尝不是老师的影子。让你的脚步慢下来,让你的语言生动起来,让你的腰弯下来,让你的双眼平视你的学生,让你的学生看到你的真诚与信任、鼓舞与赞赏。你做到了,就如同投下了一粒种子,这粒种子正在你呵护的土壤里悄悄地发生着变化。

一个老师还要有丰富的知识,的确,当今社会不学则退。金老师的笑话、小魔术、脱口而出的俚语、名山大川、风俗习惯等,无不冲击着我的大脑,有些从不入眼入心的东西,竟然是课堂上的调味剂,让我对“丰富的知识”有了更深一步的理解。

这让我重新理解老师的定义,老师,除了方块字与乘除运算,需要不需要一点温度?我开始尝试着让教育、教学、管理阳光起来。

把学到的应用起来,这就是学习的收获。做一个有心人,一个有想法的人,一个能行动起来的人,回头看,你走过的路上绽放着绚丽的花朵。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语文,阅读是基础。如何才能让阅读阳光起来呢?如何让阅读成为一种修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