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几何时,我一直把“身教胜于言传”当成一句理论性很强的或是不接地气的名言。总觉得有不识人间烟火之嫌。老师嘛,如果身教比言传还多,那多半老师可能都被累死或禁锢死了。所以总把它当成一句口号或是写论文时的理念。根本没有体会到它的内在的深刻哲理。而那天小小的尝试却验证了这句话的作用。
伴着略带羞涩的阳光,学生们像小鸟一样,(不过是像被猎人的猎枪惊到的鸟群)叽叽喳喳,相互推搡,相互大叫着向着小操场飞去。看着其他班的孩子都规规矩矩的样子。真是令身为组长的自己颜面扫地。看这群受惊的“小鸟”,我真是火冒三丈。伴着“黄鹂鸟与蜗牛”的曲调,一顿歇斯底里的狂吼,顿时立竿见影。孩子们顿时安静了下来。正在我沾沾自喜之时,学生中那几个“顽固分子”,又开始蠢蠢欲动,先是挤眉弄眼,再者是搔首顿胸,花样百出,几分钟的工夫就又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之势”。怎么办?是继续狂吼,还是各个击破?两节课后的我,嗓子早已干涩难忍,再加之刚才一吼更是雪上加霜。刚想再来一次时,顿觉得喉咙中一种咸涩之感。竟一下子发不出任何声音。只好选择各个击破,于是我就在孩子的队列间不停地穿梭。有晓之以礼,动之以情的;有横眉立目,愤世嫉俗的;有拉到队外,小锅伺候的。但效果总是“按下葫芦,起来瓢”。
正在我束手无策之时,我突然看到三班学生却在自觉地兴致勃勃地做操。而赵老师却只是站在队伍的后面在专心地做操。看她专注的神色和标准的动作,完全沉浸其中。再看看自己的窘态真是羞愧难当。
在失败和羞愧的夹缝中苦苦挣扎的我忽然觉得既然言传不行那就学着赵老师身教一次试试。于是我整理整理衣服,装出一副越战越勇的架势。站在队列的最前面,学着学生的样子认真地做起操来。自己煞有介事地完成了每一个动作,虽略显笨拙,但力求态度认真。起初学生们先是一愣,而后就是面面相觑,再后来就是认真地完成每一个动作。我发现那几个“淘气包”像变了个人似的不再“胡作非为”,而是“身先士卒”。
我突然想笑自己,自从当上老师之后“身教胜于言传”这句话就挂在嘴边,自己却把它当成口号,当成标语。无论是“述职”还是写“个人总结”总不忘借此句表扬自己。但当老师17年有余的此时,我才真正体会到了“身教”的作用。人们总是说“有什么样的老师就有什么样的学生”。其实这句话一点都不假,因为老师的一言一行总会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每一名学生,这就是身教的作用。老师的职业的“光辉性”由此可见一斑。我们的工作中,这句话不但是理论更是约束我们言行的标准,我们说什么话做什么事总会有学生一双双天真纯净的眼睛看着我们,继而用行动甚至用思想来模仿我们。
这句话不但是口口传诵的名言更是我们工作中的策略。爱我们的学生,首先爱我们自己的言行吧,因为那才是孩子成长中最最重要的“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