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在学习经典中培育爱国情怀(1 / 1)

经典文学,特别是中国的古诗文,内容博大精深,是民族精神的教科书。诵读经典古诗文,能使学生对祖国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加深认识和体验,感知我们民族的伟大灵魂,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离骚》让人感受到伟大诗人屈原“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高尚品德和爱国情感。《岳阳楼记》表达了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体现了作者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再如“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位卑未敢忘忧国”“,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这些经典语句都教育学生要关心祖国、民族的命运,要有忧国忧民的情怀。

在我接现在这个班时,学生们阅读的书籍并不少,但关于民族和英雄的并不多。在背诵了岳飞的《满江红》、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等爱国作品后,学生们了解了词人的赤子之心,感受了“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的气壮山河,也深深感叹于岳飞这样的民族英雄想要“精忠报国”却壮志难酬的无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这一句也成了班中几个男孩子的座右铭,他们常常会在不用功时相互勉励:“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国庆节,我们把背诵毛泽东的《沁园春·雪》作为国庆节献礼送给祖国母亲。在背诵过程中,孩子们对长征岁月有了粗浅的了解,孩子们稚嫩的心灵渐渐攀上情感的巅峰,他们庆幸生在伟大的中国;他们开始对这个有着悠久历史、灿烂文化、壮丽山河、英雄儿女的祖国产生了深深的归宿感。

书籍中的思想浸润着孩子们爱国的种子,老师在恰当的时机播下雨露,这些种子很快就会生根发芽。记得那是一个周一的上午,是我们全校升旗的日子,同学们都穿着洁白的校服,胸前佩戴着鲜艳的红领巾,精神抖擞地参加了升旗仪式。可令我没有想到的是,回到教学楼后便出现了这样的景象:几个淘气包将红领巾蒙在脸上当“蒙面大侠”,还有的孩子将红领巾当武器,缠在手里挥来挥去……看到这种场景,我没有生气,而是对全班同学说:“我们一起背诵毛泽东的《七律·长征》吧!”在孩子们琅琅的读书声结束后,我开始给同学们讲这首诗背后的长征故事,讲当时中国的国情,讲无数革命烈士用流血牺牲换来了今天的幸福生活。而当讲到我们胸前的红领巾正是用他们的鲜血染成的,我们佩戴它就是在纪念革命烈士们时,一些“淘气包”的头已经深深地低下去了,还有的学生用小手捧着胸前的红领巾,像是捧着一件珍宝。此情此景中,我起头:“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在诵读诗歌中,学生们的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民族使命感也植根于他们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