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了不起的外出,并不是去北极那样遥远的地方,而是走不出自我。作为一名教师特别是班主任,更要懂得:成长永远是孩子自己的事情,任何人都无法代替。孩子们喜欢各种活动,愿意在这课堂之外的活动中展示自己,我努力做到“尊重、相信”他们,“亲近、了解”他们,变“包办代替”为“引导放手”,努力开发每一个学生的潜能,比如,在上次参加海淀区中队会比赛“爷爷与我谈变化”的主题队会活动中,我完全信任孩子一定会用他们的智慧,用他们的内心发现身边的变化,于是我没有对他们过多的干涉,只进行了必要的指导。他们自发的分成了三个小队,每个小队确立了自己寻找变化的方向,利用周末休息的时间,走出校园、走向社会,在地铁上,他们就像个记者,采访乘客地铁的变化,走进社区调查小区的变化,回到家里,与爷爷奶奶交流变化,他们把自己精心收集的资料,通过PPT、相声、歌曲、快板等形式展示出来。每个孩子在这次队会活动中都得到了锻炼,原本上课都不回答问题的学生,现在大大方方地介绍起了他搜集的有关学校的变化,平时不爱表现的孩子这次说起了快板,对于学校活动并不热心的孩子,这次也画了漂亮的手抄报,在他们的积极参与下,这次主题队会搞得丰富多彩,意义深刻。孩子们的个性在活动中得到了展现,他们的自信油然而生。
在参与学校组织的读书节活动中,孩子们更是积极参与,经过研究、策划最终确定了音乐情景剧《守株待兔》。节目确定了,可是人数有限怎么办?孩子们就是聪明,他们把所有学生分成了演员组,道具组,后勤组,各负其责。每次排练学生们都积极的参与,后勤组帮助布置演出场地,道具组负责准备头饰、锄头等,小演员们没有了后顾之忧,全心投入到表演中,在学校的演出中,我们的节目得到了领导老师同学们的一致肯定,效果非常好。尤其要说的是我们班的一名队员,原本是道具组的,但是在排练中,发现需要一棵大树,这棵树从开始演出到结束都不能动,要坚持八分钟左右,他知道了主动要求参与大树的表演,最终坚持了八分多钟,要知道他平时上课两分钟都坚持不了的。我想他在为自己积攒力量,他必定能像一棵大树一样挺直腰板,成为栋梁之才。因为这个节目效果很好,于是我们又参加了北京市中小学生艺术节戏剧类比赛。人数再次减少,这次只能上八个人,被再次裁下的学生没有怨言,他们仍然积极的帮助准备道具,最终我们取得了一等奖。孩子们在日记中写道:“我真想把这张奖状分成一块一块的,把荣誉和幸福攥在手里贴在心上。”孩子情感的朴实与丰厚,体现了对我们这个集体的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