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宽容,是人间第一美德。宽容是一丝春天的雨露,它滋润了学生的心田,使爱的种子在学生的心中萌芽、开花、结果……
有人说:宽容是智慧的善良,是悟透人间之难的觉醒,是对人类的爱和信心。教师对待学生,均应一视同仁,无论他是出生于干部富贵之家或是平民百姓人家,无论他是品学兼优的学生或是令人头疼的后进生,都要爱得公正,爱得让学生信服。我们要用爱心对待每一个学生,特别是思想行为有偏差、文化学习滞后的学生,更要用宽容心对待他们。对于学习较差的同学,我们要特别注意保护他们的积极性。我们要容忍学生犯错误,不要漠视学生的上进心。要用放大镜看学生的优点,用缩小镜看他们的缺点,不要动不动就大声呵斥、讽刺挖苦,挫伤学生的身心和人格。对于一个问题学生,也许他身上存在着许许多多的不足,但他还是希望自己能做一个好人;做一个追求进步的人,这就需我们用爱去唤醒他本性中善良美好的一面。对于一个后进生,追求进步往往停留在他的思想上,有时能落实到行动上,但常不能持之以恒,只有在他通过外因与内因的作用,真正取得进步后,有了一种全新的心理体验,感觉到了做一个优秀的人的幸福与愉悦,才能有克服困难继续努力的真正动力。作为一个教师,我们要鼓励学生有自己独特的见解,用宽容的胸怀,对待学生的个性发展,让学生保持年龄段的天性,指导学生不断发现、不断创新、不断超越。而这些感受都来自我亲身的教育过程。
参加工作多年,遇到过各种学生,当然学困生也不少。这些学生成绩不理想,有些行为习惯也不好,很长时间我从心里对这样的学生有抵触,因此,我不像很多老师那样天天把表扬挂在嘴上,我觉得现在的孩子都缺少真正认识自己的能力,大人们都觉得孩子要表扬,这样他们才有自信,可是正是因为有了太多表扬,如果一旦有了不顺心的地方,没有人及时的给予鼓励,孩子就有可能会走入极端,因此,我认为孩子需要表扬,但一定是该表扬的时候,孩子也需要必要的批评和惩罚,这样才能让他们明白自己应该为自己所做的事情承担责任。但是,有时他们又会有一些特殊的行为,让我自责,让我反思。
语文阅读单项验收的成绩出来了,看到孩子们优秀的成绩我不禁喜上眉梢,就在这时我发现了一张待达标的试卷,再一看,“徐震宇”,一想到他每次上课不认真听讲的样子,我就一肚子气。
第二天上语文课,我把试卷发给学生们,对他们说:“大家先看看试卷,自己分析一下错在哪里,一会我给大家讲一讲。”说完,我特意看了一眼徐震宇,只见他把试卷翻来覆去地看,然后又够着看旁边同学的卷子。我心想:自己不找原因还要看别人的,真是不上进。我越想越生气,于是对同学们说:“自己看完了,就坐好,我给大家讲一下。徐震宇,你站着听。”他慢慢腾腾地站了起来,脸上有些不好意思。看到他的那个样子,我觉得这样也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得给他一个改正机会。于是我对他说:“只要你主动举手答对三道题,你就可以坐下了,好吧?”他点了点头。开始讲卷子,我时刻关注着他的状态,所提的问题尽可能优先让他来回答。说来也奇怪,平时不听讲老是做小动作的他,这次非常积极,也答对了好几道题,每答对一个,我就表扬一次,不知不觉就到了下课。其实整堂课他答对的不止三个,只是我们都忘了可以坐下的这一要求。从他坐在椅子上流露出的表情,我看到了久违的成功的喜悦。下课后,他低着头问我:“齐老师,下节上语文,我还想站着听,行不行?”“只要你能专心听讲,站着坐着都行啊!”再上语文课,他就主动站着听讲,有时他回答完问题我会叫他坐下,可他却还要坚持站着听。“为什么不愿回到座位?”“因为我站着听得认真,能多举几次手,多得老师的表扬!”听着他的回答,我感动至极。
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有时宽容引起的道德震动比惩罚更强烈。”这句至理名言在我这次教育学生中得到了很好的印证,使我深深地感受到宽容其实也是一种美丽。
要不是当初宽容这个学困生,给他一个展示自我的机会,真不知道他还要差到什么时候?我要感谢宽容,因为宽容是关爱,更是一种美丽!因为我对学生的宽容,让我感悟到自己平时的狭隘,更让我体会到从未有过的成就感,也让这个学困生重新有了自信,这是怎样的一种力量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