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读书是生命流动的感觉(1 / 1)

日本教育家小林宗作说:“世界上最可怕的事情莫过于有眼睛却发现不了美,有耳朵不会欣赏音乐,有心灵却无法理解什么是真,不会感动,也不会充满**……”而能发现、能欣赏、能感动的基础来自于阅读。我深知:一个人的阅读史应该是他的成长史。我告诉学生读书是一种享受,读书能使我们视野开阔;读书能使我们更美丽;读书能使我们思想深邃;更重要的是读书能使我们多活几度生命,因为我们可以在书中感受过去,观察现在,想象未来。因此,让阅读成为习惯是我引领学生精神和灵魂提升的必经之路。

1.培养兴趣,热爱阅读

培养阅读习惯一定要早,有人讲“爱看书的孩子不会变坏”,可见读书的习惯对孩子成长的重要作用。为了能够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我利用平时早读、语文课的起始5分钟,以“读书积分卡”、“小书虫奖章”、“读书擂台赛”等形式,调动学生的读书兴趣,为学生搭起“唯有读书香”的平台,凡读过的书,就有了生命,感谢它们使得我们“见树见林”。

2.精心挑选,重点阅读

平时的语文教学中,我有目的、有计划地向学生推荐读物。如:《窗边的小豆豆》《草房子》《爱丽丝漫游奇境》《青铜葵花》《青鸟》《小王子》《爱的教育》《昆虫记》《长袜子皮皮》《淘气包马小跳》《雾都孤儿》等。

利用阅读课我将学生领进浩瀚的书海,游弋其间,我也在关注他们会不会触礁。果然,我发现一些男生热爱卡通漫画书,翻阅之后发现它们既没有语言的美感,又没有聪慧的智力借鉴,更谈不上思想品德的熏陶。我告诉学生读书好比交朋友,我们只知道交了坏朋友人会学坏,其实读书也一样。因为书中的思想、情节是会影响我们的思想和行为的,你们还是小学生,理解能力还很弱,要慎读一些利弊难辨的书;另一方面组织学生在阅读课中交流各自读的好文章。让学生重视读好书,自觉读好书,让好书伴随学生成长!

3.教会方法,引导阅读

平时教学中,我指导学生耐心地精读优美文章,告诉学生读书的方法。不论哪一学科的教材,开始都要学会朗读,要读得准确、流利、有表情,并从慢速朗读到快速朗读,锻炼眼睛捕捉文字的能力和立即读出句子的能力,这对提高理解能力、书面表达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以及加强记忆,好处都是极大的。

在不断的精读中,学生们逐渐掌握了科学的读书方法,而科学的读书方法本身又让学生提高了读书的效率,从书中获得了更多的兴趣,学生更加喜爱读书,形成了逐渐强化的良性循环。

4.大胆质疑,学会阅读

我还指导和表扬学生多思考、多提问、多查资料,遇到问题就记下来,事后问老师和家长。学生读各种各样情节有趣的故事书,看到任何书中感兴趣的章节,自己都会忍不住地去表演,创造性地发挥,有时候有些学生的自由朗读令我忍俊不禁,其他学生也乐在其中。对于新奇有趣的科学知识书,如《十万个为什么》《天体和动物趣闻》等,常常讨论,这样满足了学生的新奇感和求知欲。我还鼓励学生要读一些学学做做、学学猜猜方面的书,让学生把读书与动手、动脑结合起来,既丰富了生活,又能让学生懂得书能指导实践和操作。

书是营养品,常言道:“书中自有黄金屋。”酷爱读书的人在享受快乐的同时,自己也变得聪明起来。我觉得教师要教育孩子善于读书、珍惜时间。培养学生喜欢读书是老师工作的一个重要目标和任务,持之以恒,学生就会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