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切实让每个孩子拥有特长,我们专门开发班级资源,挖掘学生才能,满足学生需求,开设了真正意义上属于学生的课堂,我们称之为“炫彩魔方课程”。
“炫彩”就是闪耀光彩、炫丽多彩的意思。因为我们的课程五花八门,只要是学生需要的,有益于孩子成长的,我们就开设。“魔方”是一种不可思议的益智玩具,能变化出各种图案。我们的课程就像魔方一样,使孩子们在兴致盎然的学习中,掌握多种技能。绚丽多彩的课程让学生学有兴趣、学有新意、学有成就。
这个新课程目前包括三门课程——才艺课、操练课和文化建设课。我们的新课程与传统课程是有区别的。它不拘泥于形式,不局限于时间,只要是有益于学生发展的,有利于学生学到知识、习得能力的,我们就开设。课程不仅限于课堂内,也包含课堂以外的非规范学习。
我们的才艺课学习形式是课堂学习;操练课利用间操时间学习;文化建设课的学习是每学期开学前三周的时间。授课时间不同,但授课人都是学生,采取“小先生”授课制,要么是“老师”独立执教,要么一名“老师”配多名助教,要么是团队合作形式进行课程实践,获得快乐体验。
故事1:开辟才艺课程 人人能做“小先生”
开辟新课程,一方面是为了丰富学生在校的学习生活,让学科知识更加广博,更有情趣;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充分挖掘学生资源。“三人行必有我师”,40多人的集体,该有多少个“小先生”啊!让学生教学生,既给每个学生搭设了展示自我才华的舞台,使其更自信,又开拓了一个学习的场,让来自于学生的智慧、创意,来自于不同家庭的特色技艺走进课堂。这份学习资源取之于学生,用之于学生,使学生在教中树自信,在学中长才干。再者,学生自创的课程有人气,有活力,有新意,在受到学生欢迎喜爱的同时,也在陶冶着学生的性情,涤**着学生的心灵,使学生在课堂教与学中增进友爱情感,树立自信品格,培育鉴美能力。
课堂上,同学们兴致勃勃地做,“小先生”认真负责地教,游走在行列间的是助教,帮助制作有困难的同学顺利完成每一步。40分钟的课堂上,同学们相互配合,动手制作,你帮我,我助你,于是,在同学们的手下诞生了“修女”“水瓶小人”“绿叶毛毛虫”“小草坪脸”“喷气式飞机”……这些小制作的原料极其简单,什么彩纸、塑料水瓶、硬纸板、旧报纸、皱纹纸之类平日废弃一旁的东西,通过同学们的巧手设计、制作,变废为宝。制作的过程就是学习的过程,不仅提高了同学们的动手能力,培养了审美情趣,还开发了同学们的创新潜能,成就感、自信心在才艺课上一点点积累、树立。
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在你教我学、你帮我助的协作下,同学们开心地获取知识,快乐地习得能力。小小才艺课,练就大技能;教学真体验,自信课堂现。
故事2:开辟体操课程 人人乐当“好学生”
本学期,我们班的校园示范项目是“站姿”,通过训练,全体学生上操站姿端正,不做小动作,表现很出色。可站姿好了之后,做操就成了大问题。广大学生上操属于出工不出力,也许是孩子大了,怕丢脸,不好意思用力;也许是就想摆摆样子,不实干,反正做操目的没达到。尽管也天天教育,但收效甚微。我告诉学生,上操是“锻炼身体,保卫自己”。可学生认真听了,却不能用力做。我发现做操最好的榜样是黄昊祥,就教育大家向他学习。可学习的人也寥寥无几。这可怎么办呢?后来,我请小黄上操时教教做操最不认真的姑娘小茗。可小茗不干,耍脾气,死活不学,为这事还差点儿引发同学间的矛盾。我猜小茗一定是害羞,不好意思,怕被同学笑话。于是,我灵机一动,对小黄说:“黄儿,你做操那么好,每次下操都四脖子汗流,身体棒棒的。可咱们班好多同学不知道做操的好,有的同学可能还不会做操。你看你能不能开一门体操训练课程,帮同学们培训培训,让大家也像你一样,从运动中获得快乐?”小黄认真地点了点头:“行,没问题。”
第二天,“黄老师体操训练班”开课了!没想到,居然有6位同学主动报名参加,其中还包括了小茗。嘿,真是“有心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啊!在黄老师的带领下,他们在学校操场最后面的跑道上开辟了一个训练空间,每天上操时间到那儿站队,和全校同学一起做操。可不同的是,有黄老师亲自带操做示范,中间若某位同学做错了,黄老师会及时为他纠正动作。三套操后,黄老师还会及时点评,给每个同学以鼓励和指导。同学们可爱参加黄老师的体操培训班了,现在已经开始预定名额了。黄老师很有心,还特意制作了别致的“结业证”,颁发给表现出色的同学。现在,这些合格结业的同学已经在班里发挥骨干带头的作用了。由最初的“死活不干”,到现在的“踊跃报名”,真是发生了根本的转变。黄老师体操训练班不仅锻炼了他自身的教学能力,还激发了同学的练操兴趣,变“不爱做”为“乐于做”,学生学有收获,学有乐趣,学有劲头。
故事3:尝试文化建设课程 合作创造智慧生
我们班课堂以外的课程还开设了一门班级文化建设课。既然每学期开学都要进行班级文化建设,我就把它开辟成一门独立的课程,将这门课程作为开放课交给每一个学生。人人都是课程的参与者,个个都是课程的建设者,学生是课程建设的主体。我们教室的文化建设关键词是:温馨、文雅、文明、文化,建有特色,做有创意,让教室内的每一面墙壁都会说话,都善说话。让班级文化建设课程成为学生创新才华展示的舞台。
开学初,学生自由组合成立创意小组,不让一个人落空,实行版块承包制,给每个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参与班级文化建设的空间。在这块育人的天地,让学生发展才干,提高技能。
以展板为例,经过小毛的设计,大少、小吴、乐临的制作,一个动态的游乐场的造型呈现在学生面前。翻滚过山车、游戏大转盘,转一转,红色桃心上学生的诗歌创作一目了然。还有旋转木马,安上电池还可以旋转。孩子们把在科学、美术等课上学到的知识作用到班级建设上,将文学创作与艺术构想结合起来,创造性地组成了这个“奇诗妙想”诗歌创作板,成为学生课下欣赏美、展示美、创造美的天地。
像这样别具一格的创意随处可见。再比如墙壁上的插花,是创意团队的杰作,小予带来的塑料花,小琪在纸上画荷花,小希上色,又将吹塑板裁剪成花瓶样儿。美观别致的插花不仅美化了我们的集体,还把英语办公室装饰一新,得到了老师们的夸赞;还有墙壁上的活页“智力对对碰”,是淘气包兰图等同学的创意。讲台前黑板下方的“海湾”由小茗、小舒、小岳等人承包,充分利用墙壁背景的蓝色,展开想象,联想到海湾、海鸥、海豚……景色美不胜收,成为班级闪亮的一角;三角柜经小付、予煊、明珂、嘉怡装饰,摇身一变成为“展示台”,展示着同学们才艺课上创作的工艺品;窗台处成为了“生态小园”,摆满了绿色植物,乌龟、金鱼、金蝉等等,是小硕、小华、小小等人的杰作;墙壁地方有限,学生连房顶也不放过,“空中词语”是小汤、兮兮设计的,无意中的抬头,常用词记在心中。学生在每一版块处留下自己的名字,自豪感油然而生,自信心不断增强。
学生在班级文化建设的课程中,展开想象、分享智慧、挥洒创意与汗水,锻炼了动手、动脑和审美能力,充分发挥了创造潜能,在课程实践中向创新型人才迈进。这就叫“课程新体验,创造无极限”。
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操的培养不只体现在班会教育上,集体活动中,还可以是创新课程里。小小的才艺课的创设,随机的体操课的开发,开放的文化建设课的尝试,让学生在新课程实践中获得快乐体验,为学生开辟了一个个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展示美的舞台,让学生在小小的三尺讲台上,在有限的学习空间里,发挥着无限的创造能力,培育着美好的道德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