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 学教育的人当校长(1 / 1)

秦和

学教育学的人做校长,可能会有更深的教育情结,因为懂得教育的真谛,才会更加热爱教育。他有目标、有信念,又了解教育管理:他懂得教育要符合规律,需要时间沉淀、需要文化支撑、需要在“人”的身上下功夫,需要扎扎实实地规划设计。这样,他就不会脱离教育的主轴。

校长的规划设计对学校至关重要

学教育,很根本的东西,是要获得对教育的理解。教育的过程是一种熏陶,是潜移默化的影响;教育不是说教也不是灌输,而是形成内在品质的过程。

我总在想,我们是在培养学生,为学生成才服务,要使他们成为钢筋铁骨,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重要是在“人”的身上下功夫。

教育学还要关注资源配置的问题。一所学校光有大楼和资金没有用,关键是老师和学生这两个主体,教和育都要体现在学生身上,人才培养自然就成为核心。学教育学是一个返璞归真的过程,学教育学的人当校长,他的视野、站位、空间都会不一样,我有时觉得,作为校长应该深入地了解教育内涵,能够从教育的深层次方面,从整体的宏观层面处理好规模、质量、结构和效益之间的关系以及把握好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

为什么很多学校的专业趋同?是由于缺少研究与设计、缺少学科专业结构的科学布局。究其根本,还是调研得不够,盲目跟风。从学校发展需要来讲,如果每个学校都能围绕自身发展目标进行全方位的规划和设计,不偏离轨道并能持之以恒的话,那么满足各种需求的办学特色就形成了,而不是相互抄袭,没有自己的中心轴。

我国当前非常缺乏职业化校长。校长的学识和管理是两个概念,好校长未必是优秀的学术专家,而优秀的学术专家也未必能成为好校长。校长要忘掉自己,舍身奉献,专注于学校的管理和建设,全身心地为老师和学生服务,而不单是把自己的学术做好。校长的教育思想和规划设计对学校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一个好校长,他的人格魅力和作风会影响到每一个教师和学生,会影响到学校的文化和精神建设。校长是一个学校的灵魂,有好校长才有好学校。做一个好校长是一辈子的事情,朝朝夕夕都要考虑老师和学生,要把这两个主体服务好、调动好,同时,更要考虑到学校的健康可持续发展问题。

如果一个学校5年或10年一换校长,很难沉淀出大学文化与精神。哈佛之所以成为哈佛,是因为每一任校长都连任多年。如果一个好校长在一个学校连续工作多年,其教育思想和理念会一直得以延续,那么这个学校真的就很幸福,也一定能够成为一所好学校。为什么国外教育家比比皆是?是因为有一批甘愿奉献者,他们一开始就会考虑,如果当校长我的精力是否允许,我能否对得起这个职责,我是否愿意放弃我的学术。无论校方还是校长自身都会非常慎重地选择。因为选择是痛苦的,更是责任,一旦认定了就不可改变。作为校长,要为老师搭建好平台,为学生铺好路。

当然,好校长不如好制度。校长应做好顶层设计、文化设计和制度设计。如果一个学校由人管人上升到制度管人,再上升到文化熏陶人的时候就达到了管理的最高境界,也就实现了办学的民主化和法制化。开始办学就要有这些设计,再按照这些设计一丝不苟地执行下去,一定能产生重大的社会效益。

教育是塑造学生灵魂的,是使学生成为有知识、有文化、人格健全的合格公民,是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建立内在抵抗力。这样才能说学生受到了良好的教育,成为新一代知识青年。我认为,学生只有拥有了正确的价值观和回报社会的责任感,才可能在日后真正融入社会,有所作为。

社会在发展、转型和创新,教育就是要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人。现在教育与社会需求对接不上,因为学校缺乏对社会和市场的预测性以及前瞻性调研,而前瞻性调研往往是科学设计的基础。所以,校长需要全身心地投入学校的规划与设计。现在教育出现的问题是缺乏对教育本质的研究,缺乏对校长这个职业的深刻理解。如果每个校长都能做到鞠躬尽瘁,那么中国的教育事业就发展起来了。

学生是学校一切工作的归宿

大学止于至善,在明明德。大学在培养学生的同时自身也在成长,大学、老师和学生相互依存,不可分割。所以,校长、老师不应该挑剔学生犯错,因为学生如果是完人就不用上大学了。教育其实就是一群不完善的人领着另一群不完善的人一起走向完善的过程。因为都不完善,所以止于至善,永远在不停地追求。

教育是为社会服务的。想服务好就必须想得早,想得长远,想得透彻,紧盯国家需要和社会需求。而我们的社会要满足各种需求,就需要有各种层次类别的教育。现在学校与社会脱节,造成人才既过剩又稀缺。我们办学需要科学设计、科学规划、科学发展,杜绝急功近利。

目前,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备受关注。为什么很多岗位空着,而很多大学生却无业可就?关键是用人单位的岗位需求与高校专业的契合度不高。如果就业结构和质量不发生变化,如果高校的定位和特色不发生变化,如果不进行分类管理,我认为就业危机还会持续出现。这就需要校长从战略高度上考虑学校的定位、培养目标与社会需求的符合度,专业设置与就业岗位的符合度,这些都属于教育本身应该深入系统研究的问题。

办什么样的教育,培养什么样的人,要靠顶层设计。华桥现在发展都是按照顶层设计一步步往前推进的,她有自己独特的办学理念、办学思路、办学定位以及发展战略。

我校的校训是“致远、务实、求精”,意指不做则已,要做就做到最好,扎扎实实地把学校建成百年私立名校。庆幸地说,从办学之初,我就一直致力于研究、探索和实践中国民办大学的公益性办学模式,一直探索符合我国国情的民办高校的体制、机制创新等一系列问题,坚持不照搬国际,不效仿公立,走“民、特、新”的发展道路。同时,也坚持从理论到实践,不断地梳理和完善。我认为,成功就是明天比今天好,成功就是做好身边的每件事,成功是由很多小成功奠基、飞跃而达成大成功的。成功是需要有定力的,成功就是坚韧不拔,坚持不懈。

教育不是虚幻的,我们方方面面都要围绕着“育人为本”这个理念去做,考虑如何使学生真正成人、成才、成功。成人——重在品德教育,成才——重在使学生学会学习和实践,成功——重在艰苦奋斗的过程,也是一辈子要努力的事情。

(文章原载于:《人民政协报·教育在线周刊》2011年10月19日C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