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胡锦澜
张惠娟 王英
2012年4月18日,某媒体一篇未署名的文章以记者调查的名义对北京民教信息科学研究院进行了大篇幅的批评性报道,文章直指北京民科院所从事的业务为虚假文凭的泛滥提供直接的便利。文章见报当天,即被各大网站纷纷转载。第二天,北京民教信息科学研究院通过自己的网站发表声明指出,该报道系严重的诽谤,并表示已经报案,将通过法律程序维护尊严。
此事发生后,本刊带着疑问再次对话年轻的院长胡锦澜。
用技术为教育带来改变
教育在线:读到网上对你们的批评报道,确实让人不得不对你和你的机构经营的正当性产生怀疑。在我的印象中,你素日低调地穿梭在教育圈子中,但业务上究竟在做什么?
胡锦澜:谢谢,我所在的北京民教信息科学研究院(以下简称北京民科院)创建于2011年年底,是在原北京民教联盟信息科学研究院的基础上组建而成的,是一家专注于民办教育信息化和围绕着教育信誉体系提供的第三方公共服务平台。
总的来说,就是通过操作性的技术手段来解决教育领域众多由于信息不对称所造成的诚信缺失问题……事实证明,这项服务受到广泛的欢迎,我们自身也成为汇集多方面信息的节点和中心。
教育在线:还是不很明白,学信息技术的你怎么想到投身教育这个行业,你能为教育做出怎样的改变?
胡锦澜:讲个故事吧。在2008年我们单位的一次招聘中,我发现很多应聘人员的毕业院校没有听说过,但他们都称毕业证可以在学校的官方网站查询到。后来我们了解到,这些学生都是民办院校毕业的,其证书确实能在学校网站查询到。但是,当我们核实学校的时候却又发现,这些学校都是子虚乌有,和正规的学校名字相似,却只有一个网站。我们将这些求职者的“文凭”一一对照后发现,好几个都是这种情况,显然,这对正在求学的学生是不公平的,也必将对民办教育的大环境产生冲击,也让世人对民办教育的教学质量等一切产生怀疑。
但我们确实发现,市场经济背景下,特别是在当前用工荒的背景下,一些用人单位在招聘的过程中也坚持实用原则,没有更多地关注学生是否是正规的大学毕业,是否具有大学本科或者专科毕业证,却在乎这个学生是否诚实,是否有过一段真实的学习经历。但由于民办学校的归口管理分散,没有一个网站能完整地查询这些民办院校和其培养的学生的真实信息。当时我们就想,能否建立一个这样的第三方的学生信誉公共服务平台,为更多的用人单位和真正的民办院校非学历教育毕业的学生提供一个查询鉴别的服务。
经过与相关教育专家多次沟通以后,我们于2008年注册了CRHSI.COM.CN这个域名,2009年开通了第一版“中国民办高等教育学生信息网”,从此便与教育结下不解之缘。
截至目前,我们已经建立了全国民办院校资质库,用户可以通过资质库查询民办院校的相关办学资质和招生简章备案信息;开通了24小时热线服务;同时也与正规的民办院校合作,建立了完善的非学历教育学生信息采集标准和数据库,将他们的非学历教育毕业生的信息采集入库,为用人单位提供查询,并且我们承诺是终身查询服务。3年过去了,我们为全国30多万学生提供了就业推荐等信息服务。为社会了解民办教育的发展做了相当多的信息筛选、过滤和整合的工作,同时,由于我们的这种第三方服务平台的建立,也使得文章开头提到的那些办理虚假文凭的网站、机构和个人生存空间缩小。
教育在线:对你们的业务,公众的需求怎样?听说你们的网站24小时都有人接听热线,百姓都向你们反映些什么问题?你们能做哪些推动呢?
胡锦澜:我们网站开通了24小时的热线服务,专门为那些学生和用人单位提供解答。从过去三年中的总体情况看,学生和家长所反映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方面:①学校办学的真实性;②民办学校毕业学生的待遇问题;③学校的招生简章是否有备案;④民办学校的性质问题。而用人单位反映的问题集中在:①毕业生信息的真实性;②毕业生所就读院校的真实性;③推荐工作岗位的问题。
我们根据国家的相关法律和实际情况,对每个咨询者都进行了耐心的解答,同时将集中反映的问题做成专题,通过网站对外传播,让那些非法办学者无处藏身,让那些非法机构的欺骗幌子彻底失效;还原教育本质,让学生和家长明明白白选择学校,减少上当受骗的概率;让用人单位理解民办教育,让民办院校毕业生享受同等待遇;给真正办学的民办教育一个良好的市场氛围。
站在舆论的风口浪尖
教育在线:我们注意到,针对那篇报道你很快做出反应并发表严厉的声明。为什么你会有如此强烈的反应?
胡锦澜:这篇文章指责我们是为假文凭生产为虎作伥。实际上我最反感这种办假学历、假文凭扰乱市场的行为,也正为此,我才创建了“中国民办高等教育学生信息网”,为用人单位提供民办非学历教育毕业生的信息鉴定服务。甚至之前还因为有人利用公司正好提供信誉服务之便和假文凭机构联手而被我开除。
这种有鼻子有眼的、看似真实的描述却是虚构事实,戴大帽子,甚至不敢署名,我对这种不负责任的报道感到愤慨,这也是对我和我单位所从事的这份事业的一种侮辱,也是对那些真正的非法机构的掩盖,我想我们必须要给予回击。所以,我们在第一时间将此事件报告了主管部门和相关连带单位,同时做出严正声明,并且已经报案。
教育在线:你怎么看待媒体与教育发展的关系,包括与你们发展的关系?
胡锦澜:这些年,媒体对教育的发展发挥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作为一个教育机构的代表,我感谢在发展过程中曾对我们关注和报道的媒体朋友,同时也欢迎媒体的监督,但我们反对歪曲事实的恶意诽谤。那么大篇幅的调查和揭露,居然没有调查作为当事人的我,很令我诧异。
教育在线:我注意到你们在本月参与一个舆情管理与品牌建设的活动,发起这个活动的初衷是什么?你期待一个怎样的舆论环境?
胡锦澜:我国民办教育经过三十年的发展,给中国的教育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就目前的境况来看,其舆论环境还不乐观,本是个案的问题却被舆论给整个民办教育行业贴上了“质量差”“不正规”等诸多标签,这是对行业发展的一个制约。行业的健康发展除了需要政府的相关政策支持以外,也需要良好的舆论环境。
这些年,我们在民办教育圈打转,发现实际上学校在发展过程中只是将更多的精力和资源放到了学校的招生和发展上,忽略了学校的舆情管理和品牌建设这一块。也因为没有相应的舆情管理机制,导致了以讹传讹,最后让好端端的学校因为一个事件而破产。我们想通过活动,将这个问题放大,让更多的学校关注相关问题的重要性。同时也呼吁媒体人严肃地直面批评,在对教育真诚支持的背景下执着监督。现在很扭曲的一种现象是,一些人打着媒体人的旗帜招摇撞骗、敲诈勒索,而我们难辨真假。
教育在线:以你的年龄称民科院院长似乎也有些不符合教育界的潜文化,既然是商业化运作,为何不直接称呼公司?
胡锦澜:的确,我很年轻,面对这一“院长”的称呼似乎有些不能承受之重。但我想,今天是一个创新的时代,很多新的领域本来就缺少关注、缺少研究和积淀。就我所从事的教育信用提供这项事业而言,我尝试邀请过业内的一些老同志,发现他们的研究也并不吻合,而我自己愿意终身推进这个领域,为什么我不可以亲自实践和研究。最近我们特别成立了科研部,并且专注于教育信誉体系构建的研究,我们还特别申请了教育部中国教师发展基金会、国家教师科研基金会管理办公室批准的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二五”规划全国重点课题“关于教育公共服务平台及其中介机构的研究”。任何事情总是要起步吧。
教育在线:你的人生信条?
胡锦澜:在可操作层面通过创新性的技术手段来为这个世界带来哪怕些微的改善。我是学技术的,我总觉得一些并不麻烦的技术手段本身就可以给很多长久困扰人们的事物带来改变。
(文章原载于:《人民政协报·教育在线周刊》2012年4月25日C3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