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 “干事业,透支生命也值得”(1 / 1)

——记金秋萍

潇潇

熟悉金秋萍的人,都称她为“工作狂”。她在科协、教育、工会等领域工作期间,都曾取得过令人瞩目的成绩,多次被评为全国、省、市先进。2002年7月,她率领团队白手起家,创办了江苏省第一所全日制本科独立学院江南大学太湖学院,也是无锡市唯一的民办本科大学,2011年她又将独立学院转设为完全独立设置的民办本科高校——无锡太湖学院,开辟了江苏省高等教育先河。2013年12月,江苏省教育厅、无锡市人民政府联合签订《加大支持无锡太湖学院创新发展的协议》,明确将太湖学院建成特色鲜明的应用型本科高校和江苏省示范性民办本科高校。

在她的带领下,短短15年,学院获得跨越式发展,目前在校生2万多人,设立物联网工程学院、机电工程学院、土木工程学院、商学院、会计学院、文法学院、艺术学院等10个二级学院,设置通信工程、物联网工程、自动化、机械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30多个与无锡市现代产业体系紧密契合的专业,学校也荣获多项荣誉。

“人的一生很短,最重要的是提升生命的质量,丰富生命的内涵,多做对人民有益的实事。为了中国的教育事业,我会生命不息,工作不止。”

金秋萍认真实践自己的人生格言。她出身于贫农家庭,父母都是共产党员,早年的家庭教育和事业奋斗中的艰辛磨炼,培育了她刚强正直、拼搏进取的人生准则。她下过乡、当过农民、做过工人、当过教师,这些经历,造就了她坚韧不拔的性格和吃苦耐劳的品质。

插队回城在无锡市总工会工作的十几年中,金秋萍从基层做起,一步步走上领导岗位,先后担任工人文化宫主任、宣教部部长、市总工会纪律检查委员会书记、市总工会副主席、市职工大学校长、市科协副主席、省科协常委等职。

2001年,时任无锡市科协副主席的金秋萍,迎来了又一个人生的重大转折点。21世纪初,国家高等教育体制改革进入快车道,政府鼓励社会力量兴办民办高等院校。对教育事业情有独钟的她内心萌发了强烈的创业愿望:创办一所按新机制运作的民办本科大学,为无锡的高等教育事业添薪加火。

对她的选择,许多人难以理解,身为副处级干部,已荣获了众多国家级荣誉,可谓功成名就了,何必再去冒风险、吃苦头?可她并不这么想。“人活着,为社会多作奉献才有价值!”这是她几十年不变的人生信念。她毅然选择了新的挑战:再走艰苦创业路,创造事业第二春!她曾当过5年无锡市职工大学校长的办学经历,更坚定了她的这一想法——早在担任市总工会副主席期间,在各级政府和工会的支持下,她曾四处奔走,将当时分布在各产业局的职工学校合并为无锡市职工大学(现无锡城市职业技术学院的前身)。在市科协工作期间,她把只有两名工作人员的无锡市科技干部培训中心,发展成在全国科技界影响力大的无锡市科技进修学院。两次办学的经历,坚定了金秋萍再次创业的决心。

然而,真要闯出新路,创办民办本科大学,谈何容易!从一个 “吃皇粮”的机关,到白手起家、事事都得自己上门求爷爷告奶奶的民办学院,那个难啊,真是一言难尽。起步之初,有不理解的,有冷嘲热讽的,有人说,如果白手起家就能办一所本科大学,简直是“奇迹”了。也有许多好心人为她担心,劝她不要自讨苦吃了。

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认准的路,就要坚定不移走下去!困难面前,她选择了勇敢面对,执着坚定,“咬定青山不放松”。金秋萍身上有着一股不服输的劲儿。她创业艰难,没日没夜地奔走、呼吁、求助、争取……常常顾不上吃饭,顾不上睡觉。汽车上备着饼干、方便面、矿泉水,办事的路上嚼几口干粮、灌几口水,就算一餐饭,有时倚在座位上打个盹,就算睡觉了。

她的努力,终于得到了越来越多有识之士的理解,社会各界纷纷给了她强有力的支持。2002年7月,经教育部批准,江苏省首家全日制本科独立学院,正式面向全国招生,于当年秋季迎来了第一届500名新生。

金秋萍和她的团队创出了太湖之滨的办学奇迹!举行开学典礼的那一天,省教育厅、市政府、江南大学等各方领导都来了。坐在主席台上,看着台下齐齐整整、精神焕发的首届新生,金秋萍的眼眶湿润了,所有的酸、甜、苦、辣,此刻化作了一声感慨:创业不易!

“创新是发展不竭的动力所在,一个女性,只有当她真正献身于社会发展,服务于高尚的事业,人生价值才能得以体现和诠释。”

学校办起来了,但要办成老百姓满意的大学,却是一个艰难的过程。金秋萍在思索:办大学,不仅是砌大楼、建大校园,更需要大视野、大智慧。对于初生的民办大学,凭什么赢得社会的信任,靠什么在众多高校中独树一帜?她敢想、敢试、敢为天下先,向专家请教,向市场问计,集中各方智慧,决心用“创新”这把“金”钥匙打开成功之门!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她的忘我和诚信感动了大家,她的心血和汗水浇开了太湖学院的满园芳菲。短短15年,太湖学院教职员工在她的率领下,呕心沥血,无悔奉献,艰苦创业,迈过了一道道艰难坎坷,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优、独、民”创新办学之路,学院获跨越式发展。她的人生价值也在一次次与艰难困苦的搏击奋进中得到了升华。

2005年1月,太湖学院顺利通过教育部专家组对学院教学专项检查,并在全国独立学院检查中脱颖而出。金秋萍作为全国300多所独立学院的唯一代表,在教育部召开的大会上作典型发言,办学经验在全国推广,受到教育部领导和全体代表的高度评价。金秋萍的人格魅力和突出的业绩,赢得了同行的拥戴。经全国300多所独立学院无记名投票,金秋萍当选为中国独立学院协作会理事长,并担任中国民办教育协会副会长、全国民办高校德育委员会副会长、江苏省独立学院协会会长、江苏省民办教育协会会长。2007年,她又主持创办了中国第一所创意大学——太湖创意职业技术学院,走在了全国民办高校的前列。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周光召、韩启德、顾秀莲,全国政协副主席张怀西,教育部领导张保庆、杜玉波、杜占元、郝平等多次视察学院,高度评价太湖学院是“全国特色发展的一面旗帜”,金秋萍被评为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荣获全国高等教育突出贡献奖,在全国教育界具有很大影响力。

“我总觉得时间不够用,就像是一个永不懈怠的跋涉者,永远没有终点,只有起点。为了使天下学子美梦成真,哪怕透支我的生命也值得!”

金秋萍是创业者、管理者,更是实干者,要办好一所本科大学,真是千头万绪。金秋萍总觉得时间不够用,她马不停蹄,日复一日,用她的智慧和全部精力,化解了一个个难题。她几乎放弃了所有节假日,忙碌一整个白天后,晚上常常加班到深夜一两点,每天工作长达16小时左右。15年前一次体检,医生诊断出她患有严重的胆囊炎,必须立即住院手术,但她一想到停不下的工作就直摇头:“再说吧,我实在没时间。”就这样,一拖就是15年多,教职工称她是“特殊材料铸就的铁人”。

每年招生最紧张的关头,她总是亲临一线,亲自指挥。在她的精神感召下,大家齐心协力,近几年学院录取分数线节节攀升。

她坚持“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的育人理念,对待学生视同自己的子女。她定期召开辅导员、学生代表座谈会,听取各方建议,不断改进工作。她经常深入学生中,同学生谈心交心,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山东省有些高分贫困考生因家境困难未到校报到。“不能让一个学生因贫困而辍学!” 金秋萍亲自安排招生人员冒着滂沱大雨,涉过泥泞崎岖的山路,深入山东边远农村,一家家走访,把贫困生一一接到学校,减免学费,安排勤工助学岗位,帮贫困学生圆“大学梦”。每逢中秋节,金秋萍总要亲自带队看望贫困学生,同他们一起欢度节日。她专门设立了爱心基金,每当有学生、教师患重病或遭遇意外时,她总是带头捐款。父母是残疾人的贫困学生徐逸飞被减免了大学4年的全部学费,并获爱心奖学金,其母知道后彻夜未眠,感叹道:“这样的大学真是我们老百姓自己的大学,这样的院长,真是我们老百姓贴心的院长。”金秋萍长期资助孤儿学子直至完成大学学业,她还长期资助生活困难的残疾女性,鼓励她们战胜残疾,自强不息。

2010年下半年,为了实现江苏省教育厅和无锡市委市政府的战略部署,将学院“转设”为完全独立设置的民办本科高校,金秋萍率领团队,不分昼夜,加班加点,大量引进高素质师资,增添大量图书,置换土地,新建新校区,多方协调,经团结拼搏,不懈努力,2011年1月,学院以99%的高票通过了教育部专家组评审,在全省第一个“转设”为独立设置的民办本科高校——无锡太湖学院,填补了无锡应用型本科高校的空白。

转设后,太湖学院迎来了新的发展起点。近年来,太湖学院大投入、大建设、大发展,一幢幢技术领先、设施完备的工科实验大楼、经管实验大楼拔地而起,一栋栋绿色环保、条件一流的学生公寓楼先后建成,备受学生和家长的赞誉。在她的带领下,学院向全国公开招聘德才兼备、懂教育、善管理的各级班子成员和专家、教授,引进大批“双师型”教师,创新运行机制,强化管理,狠抓教学质量,在全校实施“优秀人才引进工程、专业设置优化工程、教育质量优质工程、辅导员队伍强化工程、文明校园创建工程、毕业生创业就业工程”六大工程建设,构建“高素质、宽基础、重实践、强能力、展个性、善创新”的人才培养新模式。学校重点建设“苏南产业转型发展研究中心”“互联网金融研究中心”“物联网技术协同创新中心”“无锡智能制造协同创新中心”等研究平台,被评为“软件服务外包类嵌入式人才培养基地”,会计学被评为江苏省品牌专业,设计学被评为省重点建设一级学科,信息技术实践教育中心、经管实验室被评为省建设实验中心。她亲自制定了产学研紧密结合的实施方案,强化学生的实践环节和动手能力,在第十四届“挑战杯”、中国工程机器人大赛、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中国大学生服务外包创新创业大赛、第十一届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创青春”江苏省大学生创业大赛、第七届江苏省大学生机器人大赛等一系列大赛中,太湖学院学生荣获一、二、三等奖80多项。太湖学院毕业生深受用人单位欢迎,连续11届毕业生就业率达99%。

一个优秀的集体背后必然有一个高瞻远瞩的领导核心和一支优秀的骨干团队。桃李不言,下自成蹊。金秋萍的人格魅力和无私奉献精神赢得了广大教职工的拥戴。多年来,她的执着、拼搏,她对教育工作默默奉献、辛勤耕耘的“精气神”,获得党员、群众的一致赞誉。全校上下都深入学习她的五种精神,即“持之以恒、坚定执着的坚韧精神;下真功夫、真抓实干的奋斗精神;不等不靠、积极争取的主动精神;勇于实践、敢于开拓的创新精神;兢兢业业、不怕吃苦的奉献精神。”全院上下团结一心,奋力拼搏,形成了“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同舟共济,和谐奋进的良好局面。

正是对事业的完美追求,对创新创业的坚忍执着,使金秋萍一步一个脚印地走向了成功。

(作者写于2015年11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