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 将“个性化教育”进行到底(1 / 1)

——访金鑫

陈曦

随着物质生活的丰富,人们对教育的需求日趋多元化、个性化。2010年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特别提出“关注学生不同特点和个性差异”,“坚持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统一”。个性化教育被提升到国家战略层面。学大作为先行者,早在2004年便以市场化模式开启了个性化教育的探索。

适合的才是最好的

据金鑫介绍,学大根据学生不同的个性和需求,设置不同的教学方案,配备不同的教师团队。在他看来,最适合的教育才是最好的。

教育在线:你是IT背景出身,当时为何选择教辅领域作为创业方向?

金鑫:1999年我大学毕业后在一家知名IT公司工作,当时正是IT业风起云涌、崇尚创业的时代,很多人都想打造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2001年,我和两位同事、学大另外两位创始人李如彬、姚劲波凑了10万元启动资金,租了一间不足20平方米的办公室就开始创业了。我们建了一个大学生家教网,运用先进的互联网技术,为家长、学生与老师之间搭建平台。

当时的家教市场非常繁荣,我们的签约老师曾达到30多万。但家教的随机性很大,教学质量与老师个人关系密切,而且老师都是孤军作战,不可能形成团队配合,也不可能真正实现“因材施教”的目标。于是,我们想是不是可以创造一种新的教育理念和模式来解决这种弊端?它不同于传统的校内教育,应该是一种针对不同个性的学生,设置不同教学方案的全新模式,并且按照新的理念来组织、培训和管理老师,安排教学。这是学大个性化教育的起源。

教育在线:这个模式从设想到实施应该遇到很多困难。

金鑫:是的。新的理念和模式的产生与新生命的孕育过程没什么两样,从想法的萌动到初具雏形,仿佛一个新生儿出世前的阵痛,我们都感受到了这种萌动带来的兴奋和痛苦。回想当时的情景,犹如一个人走夜路,没有方向、没有参照物,前路充满不确定性,我们顶着压力,孤独前行……不知不觉,身后多了很多跟随者,一个人的夜路走成了一条热闹大道。

教育在线:个性化教育如今已成为一种趋势,包括新东方、安博、学而思等知名教育机构都加入其中,与其他机构相比,学大的优势在哪里?

金鑫:单就“1对1”模式而言,我们跟他们其实没什么不同,但我们的经验相对更丰富,毕竟我们做了10年,在这个领域的师资、管理等方面都是领先的。比如,我们研发出国内第一套中小学个性化管理系统PPTS(Personalized Private Tutoring System),对学员进行系统、全面的个性化分析诊断,并为每个学员定制一整套个性化学习方案,配备一个教师辅导团队。不仅帮助学生发现学科知识漏洞,更积极帮助学生调整情绪和心态,通过有针对性的训练与辅导,建立与学生相适应的学习策略,在提高应对高水平考试能力的同时,全面提高综合素质。

很多人认为“1对1”就是一个老师对一个学生,其实这是一种误读,我们实施的是一个教师团队对一个学生的策略,注重发挥团队作用。教师团队包括咨询师、学习管理师、学科教师、心理教师、教育专家,学科老师只是整个教学过程中的一环,他通过个性化教育辅导系统平台帮助学生解决问题、科学管理学习,而后期的跟踪服务则由团队中的其他成员完成。

教育在线:你们如何为学生配备个性化的教师团队呢?

金鑫:我们会根据学生特点和需求帮他们找到最适合的老师。我们不提倡传统的“名师观”,名师固然重要但资源有限,而且每个学生情况不同。老师没有最好的,只有最适合的。最适合的教育就是最好的。

教育在线:提起个性化教育,大家都会想到1对1模式,是不是“1对1”就等同于个性化教育?

金鑫:1对1模式很有针对性,从某种程度上开启了个性化教育大门,但它容易让学生忽视同伴互助等社会化过程,而小组教学刚好可以弥补这方面不足。个性化理念下的小组教学模式不同于常规意义下的小班教学,它遵循学生个性化的需求,为每个学生设计一套符合自身个性发展的方案,同时利用生动活泼的小组课堂,通过师生、同伴间交流互助,实现学生社会化发展的目标。所以小组教学模式也是个性化教育不可或缺的部分,目前已在学大进入成熟应用阶段。

个性化教育不单是提分

金鑫认为,“个性化”教育绝不仅是“提分”,而是通过改变影响学生成绩的非智力因素,促进学生健康成长,获得人格的完善发展。

教育在线:当下中小学课外辅导市场异常火爆,但很多人认为它们加重了学生的课业负担。你如何看待这种现象?

金鑫:课外辅导火爆与当前的教育体制和家长对教育的需求有关,也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学校教育存在的一些问题。家长把孩子送到辅导机构,绝大部分是为了提高分数。我们的切入点也是课程、教学。但往往最影响成绩的是兴趣、信心、方法等非智力因素。

让我感触最深的是,学大改变了不少在公办学校被忽视的孩子。这些孩子可能很聪明很要强,但由于各种原因变成了被学校忽视的一个群体。他们来到学大后,我们会给他尊重和认可,让他慢慢建立对学习的自信。比如,有一个羞涩内向的女孩从小就梦想考上大学,但由于家庭不幸,她对未来失去了希望。她当时的成绩连专科都考不上,尤其语文只能考到60分(满分150)。她的语文老师没有单纯讲知识点,而是通过教给她各种记忆方法,帮她重树信心。后来她顺利考上本科,语文考到了128分。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

所以,我坚信“个性化”的作用绝不仅仅只是“提分”,而是贯穿学生成长的全过程,使孩子获得人格的完善发展,奠定积极挑战生命历程的基础,而这些非智力因素的发展,将使孩子在面对未来的职业发展与社会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

教育在线:那个性化教育和学校教育应该是什么关系?

金鑫:学校教育是大众化、基础性的普及教育,但由于投入、管理、体制等原因,难以充分实现学生全面而个性的发展。个性化教育模式很好地践行了“以人为本”“因材施教”的理念,弥补了现行教育体制弊端造成的缺憾,是常规教育良好、有益的补充,为教育改革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

上市后像坐电梯

金鑫认为,教育机构单靠自身发展需要很长时间,而上市能在短期内集中火力快速发展,之前像走楼梯,上市后像坐电梯。

教育在线:去年这时候,学大刚在美国上市。一年过去了,学大有何变化?

金鑫:上市让学大变得更加规范,整体跃升到一个新层次。更重要的是,这种提升抬高了整个“个性化”教育甚至中小学生教辅行业的门槛。

具体来说,一是教师的待遇升级了,颇具竞争力的收入凝聚了一大批好老师,包括不少公办学校的优秀老师;二是产品、服务升级了,我们面向全国推出了免费的在线学科测评系统和网络咨询平台,最大限度地服务于所有学生家长;三是校区硬件升级了,经过改造的学习中心都装上了监控系统、刷卡系统,学生上课的安全保障和环境越来越好;管理团队也升级了,成功吸纳了一大批高端职业化人才。

教育在线:上市以来,你有哪些切身体会?

金鑫:如果单靠我们自己滚动发展,需要很长时间,而上市则使教育机构在短期内获得迅速发展。感觉之前像走楼梯,上市后像坐电梯。

同时,上市意味着能够站在更高、更大的平台上做更多事情,但它并不意味着成功,只是一个新开始,未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对于如何在资本和教育的矛盾之间找到平衡点,我们会把发展速度调整到一种健康、有序、良性的状态,而不是盲目追求速度。

教育在线:很多上市教育机构都在扩展自己的业务领域,学大有这方面打算吗?

金鑫:短时间不会。课外辅导这个领域足够大并且很分散,还没有必要多元化,具体何时会涉足其他领域,跟我们的整体战略以及市场变化、行业竞争和客户需求相关。无论我们的服务最后以什么形式展现,覆盖怎样的年龄层面,我们的个性化服务理念不会改变。

教育在线:学大从三人小公司发展成上市大企业不过10年时间,就你个人来说,成功主要靠什么?

金鑫:我觉得走到今天关键是赶上一个好时代,又找到了一个很好的发展模式。我是IT背景出身,与传统搞教育的人特别注重细节不同,我们更重视宏观战略和模式创新。创业之初,就注重顶层设计,站在行业发展的制高点上,经住了各种**。就我个人而言,一旦确定目标我便会坚持下去,坚持10年便产生了质的飞跃,所以我更愿意把现在的成绩当成是对一个阶段努力的认可,未来的路还很远。

教育在线:谈谈你的人生愿景吧。

金鑫:我希望我们能够成为中国最领先的个性化教育引导者,为推动中国教育体制改革贡献一份力量。

针对个性化教育市场鱼龙混杂的情况,我们有责任和义务创造一种高质量的行业标准,把个性化教育服务提升到一个新层次,成为一种可检测、可衡量、可评价、可控制的高水平教育服务。

(文章原载于:《人民政协报·教育在线周刊》2011年11月23日C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