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 “解脱”后的坚守(1 / 1)

——走近环球雅思创办人、原董事长张永琪

贺春兰 解艳华

2011年11月19日,一纸2.94亿美元的并购协议,让环球雅思成为英国培生国际教育集团(Pearson)的下属子公司,也让上市仅一年的环球雅思借机实现“曲线退市”,对于环球雅思来说,意味着又一次“转身”。

11月21日,培生集团宣布收购环球雅思全部流通股,交易宣布后,环球雅思股价大涨97%。消息一出,业界哗然,媒体、同行矛头第一指向环球雅思创办人张永琪,一时间,他被推向舆论的漩涡——在外界看来,他是培训机构上市后卖掉公司的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在短短1年零1个月内,他的口袋里多了数十亿人民币,迅速成为中国教育培训界拥有真金白银的“首富”,而这一定是有“预谋”的。艳羡、质疑纷至沓来,不同版本的小道消息也从不同渠道流出。2012年农历春节之前,“套现成功”“身家十亿”“解脱”等字眼成为京城媒体给张永琪贴上的标签,某家曾经近距离接触过张永琪的媒体这样描述当时的张永琪:“纠结”“焦灼”“敏感”。

如今,两个月过去了,环球雅思退市是否尘埃落定?卖掉公司的张永琪目前状态如何?未来有何打算?带着这些疑问,记者走进了位于魏公村的环球雅思北京总部。

卖掉公司是为了“安全降落”

作为教育培训界上市后卖掉公司的先行者,张永琪受到诸多质疑,也背上了沉重的思想包袱,但他坚信这是一条正常的路径选择。

教育在线:走近之后,我发现环球雅思做得很有品质、充满企业文化,如今不管所有权归谁,它总是你一手创造的产品,而且做得非常出色,当时是何机缘让你产生了一定想把它卖掉的感觉?

张永琪:环球雅思的发展分几个阶段,从一开始进入教育培训业,做大规模、融资上市,再到现在纳入培生旗下。你问的这段时间,是从2010年10月份上市到2011年11月21日出售股权全部签约办完手续,中间也就一年零一个月。

确切地说,这中间有很多因素推动企业走向这个结果。其实在上市之前,很多企业家包括我都没有考虑下一个目标是什么。像我们这种企业,不能传宗接代做成家族产业,所以下一步就是走向国际化,如果自己冲出国外更好,但上市后发现自己力量比较小,尤其作为中国企业更有难度。正好出现了培生收购的机会,他们出的价格不错,虽然也只能说是现在不错,过两年可能还低估了呢(笑)。第二个原因就是2011年中国在美国的上市公司,尤其是教育企业的整体表现差强人意,环球上市后也感觉到很大压力,所以就借着培生这把金降落伞“安全降落”。其实对于大部分(教育)企业来说,这是很正确的一条路,将来很多企业也应该沿着这个方向走,只不过时间长短而已。

教育在线:就是说实现像环球这样的“金降落”。

张永琪:对,他们需要这样一条路径,或者在企业资产、股市比较好的时候卖掉套现,或者引入战略投资者换手。这是很正常的,不卖掉怎么能体现价值呢,就像买股票,股票不管涨多少都没意义,真正套现以后才会受益。

教育在线:大家好像都有同感。对创业者来说,企业就像自己的孩子,应该善始善终把它带到最后,但是中途你把它放弃了。既然刚才你说卖掉公司很正常,从媒体报道来看,之前你好像又背上一些包袱,这些包袱是什么?

张永琪:这个包袱可能就是中国企业家和西方企业家不同的地方。中国企业家觉得自己创办的企业永远是自己的,一定要传下去,认为“传承”是最光荣的。因此大家会有这样的想法,在中国都是因为干不下去才转让企业,这是因为正常的企业转让在中国还不多见,或者不被看好。不过现在观念也在转变。

教育在线:所以舆论也会对你有压力。

张永琪:对,有很大的压力。我现在的包袱就是,卖掉公司这个做法太超前,大家质疑你的目的。

教育在线:我也会觉得,你当时面临什么样的困境非要出手呢?实际上从你只有一年的过渡来看,可能很早就有这种想法,是不是在上市之前或者上市初期就开始筹划?

张永琪:说我从一开始就运筹帷幄、缜密筹划,那太高估我了,我从来没有那么详细地去规划一件事,但潜意识里应该是有的。所以这跟我骨子里的一些成长发展路径还是有关系的。

“解脱”之后还不走

从所有者到职业经理人,一夜之间,张永琪的角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张永琪说下一步依然是在环球雅思继续坚守,扮演好目前的角色,在他心里,自己的坚守已经不仅仅对个人,对整个中国教育的信誉都有影响。“解脱”之后的张永琪肩上的担子是更重了而不是减轻了。

教育在线:你现在角色不同了,从所有者到管理者,对公司的情感会有变化吗?

张永琪:还没有。但我发现下面的人变化特快,很多员工说,以前跟着我干特有劲儿,觉得是我自己的公司,现在是给培生打工就不想干了。我说,变革后工资、福利、环境都有改善,你怎么就不好了?他也说不出来;有些人就说:“卖了挺好,反正现在花的是别人的钱,总裁你也不用省了,可以让我们多花一点。”还有的说:“咱们别在这干了,干点别的吧。”

教育在线:利益格局发生了变化。你现在成了大家利益共同体中的一员而不是对立面。

张永琪:对,但是我现在的态度没有变,至少现阶段没有,反而觉得要更加负责;另外从我个人性格来说,我也不爱朝那方面想,跟以前一样早来晚走,哪儿多花点钱还是挺心疼。

教育在线:从花自己的钱到花人家的钱,肯定要比以前有很多限制吧?

张永琪:有,培生在这方面还是比较谨慎的。因为毕竟他们买的不是一条生产线,而是一个虚拟产业。教育培训行业是靠人的知识创造价值,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一个产业;目前他们也有很多担心,出现任何一个小问题都非常警觉。前段时间他们把所有的章都收走了,后来又发回来。我问为什么,他们说“听说有的企业用章盖了很多打白的纸张”,所以这种中西文化的碰撞会不断发生,现阶段还是会有些不信任。

教育在线:你下一步有何打算?

张永琪:我就是站好岗呀(笑)。第一是要负责任,按我们原来的发展计划对新董事会有一个交代;另外我得尽量留人,可能有人一定要走,我们就得输入新鲜血液,继而搭建企业架构,搭好之后再提供一张漂亮的“成绩单”。

我现在还有好多东西需要学习、不断成长,如果业绩好的话,可能会让我管理更多培生的业务,继而走向国际;如果管理上确实因为能力有限做得不好,第一就是警告,第二就是下岗呗。目前我不会考虑新机会。

教育在线:所以你不可能考虑短期内再创业了?

张永琪:短期内不会,除非这条路走不通。当初为什么人家选中环球雅思,可能跟我的性格有关系,我估计他们观察我很多年了。

教育在线:你觉得你是什么性格呀?

张永琪:就是这种性格——把公司卖给人家还不走(笑)。

教育在线:其实他们的风险系于你一人。如果说交易完之后你再去创办一个类似环球雅思的机构,把这些人拉走,那他们买的就是一个空壳。所以他们的投资成败都系于你个人信誉。

张永琪:对,尤其是教育企业。就是别人在投资企业的时候,企业领军人的表现和选择很重要。我和培生谈了将近三年,中间我们的CFO离开了,他们就觉得这个团队没人了,我的英语又不太好。后来我站出来跟他们讲,不管是谁当权,我都有责任继续把环球雅思做好。他们觉得很好,还把价格提高了。

教育在线:确实是不管任何风吹草动,最终他们认可的是你这个人。

张永琪:对,一定是信誉,主要是责任。不管出于什么目的,一定要负责任,不能拿了钱马上卸担子,这种急功近利的做法会把咱中国人的信誉毁掉。当然我也害怕,如果我退出或者拉人出去单干,大家就会觉得我这人不咋地。后半生人家见到我就说这点事……

教育在线:这样的行为对整个中国教育的信誉影响都非常大。

张永琪:对。如果我今后不干了,或者很自私地去干别的事,可以肯定地讲,今后中国的民办教育机构上市也好,或者和外资企业有其他合作,都会受到很大冲击,甚至可能出现信任危机,以后再合作的话,至少得加几道审核。

回归到扎扎实实做好企业

作为先行者,张永琪希望媒体和同行的眼光不要放在“套现”的结果上,他认为,这只是一条可资借鉴的路径,但教育机构最终还是回归到扎扎实实做好企业上。

教育在线:现在环球雅思的收购已经尘埃落定,但媒体和同行对此依然很关注,你认为大家应该更多关注什么?

张永琪:现在大家讨论比较多的是如何融资或上市,但我觉得从大环境来说,教育机构的领军人首先是教育家,其次是企业家,最后再成为战略家,要有三者兼容的能力再考虑融资上市,所以说不要过多地讨论资本、上市;第二,现在大家都陷入如何挣钱、如何套现的“怪圈”,还是应扎扎实实把企业规模做大、教学质量做好。

实际上,环球雅思上市时也因规模太小流动性受到压力,我们属于“早产儿”。从2006年年底开始融资,2007年至2009年努力做上市准备,2010年上市,但是规模太小,所以上市之后压力很大。我们走到今天,很多人不明白,只是说我套了多少钱,所以媒体写得比较多的也是“解脱”“卖掉公司”“十亿身家”等表面的东西,我希望大家更多关注我们这种模式,给大家一个路径借鉴。

教育在线:但实际上前提是责任、信誉、口碑,如果没有这个前提,别人给十个亿,同等的就有十亿的风险。所以还是人家对信誉的认可,这也是你想告诉媒体和后来人的。

张永琪:如果问培生为什么要买我们,其实主要是信誉,尤其是我个人的信誉;第二是我们的产品特色及其所在领域的规模。我们的模式也比较新颖,就是全国直营+连锁,分支比较多,符合中国特色,还有雅思、托福这些国际化的产品;第三,企业规范化运作,尤其上市以后,环球所属学校有了规范的流程,这些可能好多学校还没做到。规范需要投入成本,但这种投入到后面才会“给力”,才有今天的结果。

(文章原载于:《人民政协报·教育在线周刊》2012年2月8日C3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