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 “在办学上,我们彼此尊重”
——对话李罡及女儿李一嘉
解艳华
25岁的女儿李一嘉倾情加盟北京现代音乐研修学院(北音),轻而易举赢得美国顶尖化妆学校的信任,并实现合作,为父亲创办的学校打了一个“漂亮仗”。在生活上,父女彼此尊重,在办学上,二人理念高度趋同。
“北音特效化妆学院成立。”今年8月,北京现代音乐研修学院院长李罡在微信上发了这样一条信息。信息后面,附了一句话:“我女儿从美国学成归来,循着父亲的足迹,蹒跚起步,竭尽全力。请大家支持。”这条信息像是卖了一个“关子”,女儿加入北音,女承父业,还是另有发展?在民办教育圈,“子承父业”“女继母志”的案例已不少见,儿女与父辈之间的冲突摩擦也不时上演。北音的情况是怎样的?
9月20日,新成立的北音特效化妆学院迎来了第一批16名学子,给这批学生授课的是来自美国电影化妆学院的教师Wendy Ann Rosen,院长女儿李一嘉成为化妆学院主要负责人。谜底自此揭开,学院的成立是李罡女儿一手促成。一年前,24岁的李一嘉单枪匹马赴美国洛杉矶电影化妆学院,并向学院高层提出合作请求,经过数月谈判,终达成合作,迎来了国内首个特效化妆学院的成立。
“我基本都没插手,都是她在操办。”李罡说,以前一些国内知名化妆培训机构也曾向该学校提出合作请求,但都“铩羽而归”。“没想到一嘉办成了,而且很轻松。”用李罡的话说,这件事情女儿做得很漂亮,但只是做了一件“小事”。说这话时,李罡疼爱地看了一下女儿,赞赏之情溢于言表。
现在,李一嘉正忙于翻译美国教材和学生事务。在学生面前,她是一个严厉的老师,谁的化妆盒子用完没有清洗,化妆台上摆放凌乱,都会受到她的批评。她告诉记者:“我希望学生们来到这里不仅仅是学习化妆技术,更重要的是职业道德和专业理念。要从一开始就给他们树立起尊重自己职业的观念,我希望改变整个行业的发展。”说这话时,外表娇小瘦弱的小姑娘眼睛里闪着光芒。
当然新时代的年轻职业人生活总是丰富多彩,结束一天繁忙琐碎的学校工作,晚上李一嘉会去参加一场音乐剧的排练,她在剧中担任女主角。李罡并不阻挠,在他看来,让女儿体验不同的人生历程,会享受到更多精彩。
在记者眼里,这是一对很合拍的“上阵父女兵”。
女儿的初衷是改变化妆行业的生态
教育在线:为什么想要成立一个特效化妆学院?
李一嘉:在美国读书的时候,我就对化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经常会上网浏览相关信息,也会买来产品试验比较,后来我的硕士论文就是围绕建立一个向亚洲人推广化妆产品的视频网站撰写的。刚从美国回来时,我曾参加过国内一档歌唱选秀节目,在比赛中,我发现中国的化妆行业要落后美国、韩国一大截,不仅是化妆技术,更重要的是他们对化妆职业的定位和认识,比如,韩国化妆师会很尊重客人,不允许自己服务的艺人在演出中有一点瑕疵,而中国的化妆师经常是草草了事,这无形中将化妆水平和化妆师的档次拉低了。
另外,我们经常会看到美国大片中的骷髅妆、僵尸妆等,他们有一批技艺精湛的特效化妆团队,并把特效化妆作为产业来经营。中国不仅没有知名的专业化妆品牌,连顶级的特效化妆师都很稀缺,我们会看到抗战片中死人造型中流的血都很假,在高清设备下经常出现明显的瑕疵。所以我很着急,这个行业怎么会这样。我在美国的时候,经常看一档家喻户晓的特效化妆师比赛节目,也了解过美国电影化妆学院。由此,我就想着能否结合自己的专业背景,将美国最顶尖的化妆教育资源引入国内,没想到很快就成功了。
教育在线:女儿办成了资深人士没有办成的事情,你认为原因在哪里?
李罡:这应该得益于她多年的留学背景和国际视野,她了解美国人的思维和交流方式。她英语沟通能力强,学的是传媒管理专业。做事又比较勤奋,比如前期她进行了长达9个月的调研,光预算就做了20多页。为了挑选最好的化妆用品给学生用,她光去上海、广东、香港的美博会就去了好几趟,教室里的桌椅板凳都是她去工厂量身定做的,连美国来的老师都赞不绝口。
我们精神追求高度一致
教育在线:当初女儿提出建立特效化妆学院设想的时候,父亲的反应是什么?
李一嘉:基本没有反对,从小到大,父亲都比较尊重我的意见,比如我当年毅然决然地选择去英国读高中。当时我在北京十一学校读书,是海淀区重点高中,又在实验班,如果不出意外,可以轻松地考入北京重点大学。但是父亲并没有反对,默默地为我准备出国的学费。后来我又选择到美国洛杉矶攻读传媒管理专业,并考入了传媒学科全美排名第四名的南加州大学,父亲也很支持。
李罡:她提出这个想法我很赞同。因为我们学校本来走的就是“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差异化办学路线,原来学校依靠培养流行音乐人才打下了一片天空,现在各大艺术院校这一块都起来了,但是还没有化妆专业办得特别好的学校。我一直鼓励创新,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正好她有这个劲头,我当然支持。
教育在线:在开展工作过程中,父女俩有无矛盾?
李罡:没有矛盾。我一开始就提出高标准、高起点办学,不能办成批量化生产的培训班,因为我是从这个阶段办学起家的,她现在起步,只能比现在更好,不能走回头路,否则我们多年经营的学校品牌就毁于一旦。
李一嘉:我和父亲的办学理念、精神追求和价值观高度一致。要做我们就做最好的,遇到不懂的地方,我会向父亲求教,他会适时地给我讲解。我们彼此尊重和信任。
教育在线:如何评价你们之间的父女关系?
李一嘉:在成长过程中,父亲是我的人生导师,在面临选择的时候,我都会征求他的意见,我很尊敬我的父亲。在国外的时候,小女孩喜欢时尚,就想做国际代购也是一件不错的事情,后来跟父亲打电话,他只说了一句话:我送你出去,不是让你卖衣服的。这句话给我警醒,我想我应该有更大的人生追求。后来,因为喜欢唱歌,并被几家公司相中,也想过当艺人,父亲就告诫我,一定要弄清楚自己到底要什么,于是这个想法也作罢。
李罡:不给对方压力,循序渐进,水到渠成,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笑)
“不想给后来者留下一个烂摊子”
教育在线:其实你(女儿)在国外名校毕业,又多才多艺,应该有更多的发展道路,为什么选择回归到学校,与父亲并肩作战?
李一嘉:选择教育行业,我想与我们的家风、家教有关。很小的时候,爸爸就整天把如何教好学生挂在嘴边,学校第一届毕业生的姓名至今他都记得,如数家珍。他对教育充满一腔热忱,有很多自己的见解,并且一直坚持,耳濡目染吧,不知不觉就加入这支队伍来了。
李罡:她身上有很多正能量,没那么多坏毛病,对于喜欢的事情,她会很认真负责地做下去。选择回到学校,其实并没有刻意为之,只要她做自己喜欢并且有价值的事情,我都支持。
教育在线:现在想来,你在孩子教育的问题上有哪些经验?
李罡:我觉得家长最重要的是不要给孩子设限,要尊重孩子,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让她去尝试一切可能的事情,不要去控制和规划她的人生。她在国内读书的时候,曾经参加过金帆、银帆合唱团,都是她自己考试通过的。后来她还自己报名参加了英语口语大赛,拿到银奖,我都很惊讶,后来听她说,上高中的时候英语老师是外教,为了练口语,她每天主动找老师练习。到现在引入美国院校合作,她也没觉得是一件多么困难的事情。我想,让孩子敢于尝试,会体验到不同的人生。
教育在线:未来女儿会接手学校吗?
李一嘉:我还没想这么远。
李罡:看她个人兴趣,现在她还年轻,人生经历还不成熟,等她熟悉了这摊业务,到时候再决定,如果她喜欢,就交给她,如果不愿意继续,我也会有其他安排。
教育在线:对学校未来发展有何打算?
李罡:还是走“精品”路线吧,我不想把学校做成“杂货铺”,最后什么都没做好。做学校,我很谨慎,不盲目拓展,虽然也有资本**,但是我还是坚持稳步良性发展,我不想给后来者留下一个烂摊子。
(文章原载于:《人民政协报·教育在线周刊》 2014年10月15日C3版)
[1] 李罡,1996年创办北京现代音乐研修学院,任董事长、院长;1998年创办北京市现代音乐学校,任董事长、校长。 北京现代音乐研修学院是以培养音乐传媒、国际演艺、影视娱乐等应用型、复合型、原创型人才为主要办学定位的民办非学历高等教育机构。学院创立于1993年,1996年开始招收全日制学生。 李一嘉,中国北音国际教育集团执行董事、北音影视化妆学院创始人、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