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孙珩超
张宁锐
1999年,正当很多国企创办的学校被剥离给社会时,孙珩超以宝塔石化集团为基础支撑,办起了银川大学,十余年探索,因为校企之间的良好互动,学校得以快速发展。今天,校企融合正在成为教育部职业教育改革力推的方向,孙珩超的探索可资借鉴。
人生:受过苦难更懂责任
孙珩超认为,农村经历让他养成了一种宽厚、坚韧的个性。在他看来,现在鼓励大学生去农村支教、当村官,为农村带去了先进的思想、文化,冲击了当地的落后观念;同时也从农村社会继承了很多优良传统。
教育在线:每个人身上都有明显的时代影子,巨大的动乱后曙光乍现,造就了一批被称为“78级现象”的社会脊梁性人物,你正好在那个时代步入大学。能否分享一下你的童年和大学时光?
孙珩超:我那时是“孩子王”,从小学三年级到初中、高中一直当班长,高中还是学生会主席。只要我在教室,我们班没有一个敢出去玩儿的。我们班样样不落后,班主任很放心。
那时我踌躇满志,也有毛主席“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的志向,还没上高中,《三国》《水浒》《岳飞传》《说唐全传》几乎能倒背如流。但“**”前搞“三反、五反”运动,父亲遭受打击,全家人被迫迁到农村,在当时也很没地位。从此我就和农民风里来雨里去。大家干活儿一闲下来,就围着我让我讲书。当时文化生活很枯燥,农民听讲书可高兴了。为此,他们还抢着替我干农活。
经历过很多苦难,更懂得自强。恢复高考之后,我在繁忙的劳动之余,见缝插针地复习,于1979年考入西北政法大学。
教育在线:这些经历对你后来创业和办学应该很有帮助。
孙珩超:是的。它是一笔人生财富,让我养成了一种宽厚、坚韧的个性。
教育在线:这也是你们那代人的共同特点。现在国家也鼓励很多大学生到农村接受再教育,你怎么评价?
孙珩超:鼓励大学生去农村支教、当村官,这非常好。
那年我陪复旦大学校长到宁夏西吉县三河中学调研,看到一帮复旦大学研究生,扎着我老家妇女的头巾,穿着自己做的纳底布鞋,脸蛋晒得黑黑的,在大西北的山村里给孩子们讲课,非常朴实。
晚上,支教老师把他们的床腾给我们住,他们自己则把课桌拼起来睡。这些老师没有工资,学校给的一点补助也不舍得花,看哪个学生困难,就资助学生了。我当时特别感慨:有过这些经历的人,不知要比那些宅在家等爸妈找工作的孩子,强过多少倍。去年我为宁夏团委组织的支教同学送行,这些同学告诉我到农村之后更懂得如何爱戴父母、勤俭节约了。
这些大学生为农村带去了先进的思想、文化、信息,冲击了农村的落后观念;同时他们也从农村社会学习、继承了很多优良传统。
教育在线:在农村受苦会让人懂得承担责任。
孙珩超:是的,责任不容躲避。一位佛学大师曾劝我皈依,我说,我心中有佛,红尘中自有佛。我办企业帮助很多人就业,办学校给很多山区孩子提供学习知识、技能的机会,我觉得在现世中做些有益的事,比在清静山寺里自修更好。佛教有“大乘”“小乘”,“小乘”修自己,“大乘”修众人。
职教:一个政策不能解决所有问题
随着职业教育迎来较好的政策机遇,办职教的人越来越多。孙珩超呼吁,职业教育要差别化发展,不要一拥而上。他建议不同地区设立职校的标准、专业特色和办学特色都要有差别,本科层次的职校与普通本科也要不同。
教育在线:是什么样的动机让你创办银川大学?
孙珩超:一方面,企业需要人才,办职业教育与办企业相得益彰;另一方面,作为企业家要承担社会责任,办学可以为家乡,尤其是农村的孩子提供学习知识、技能的机会,这是践行社会责任的义务和使命。
教育在线:对于践行社会责任,很多企业家选择捐资助学,而你选择亲自“下水”办学。后者除了出资,还要付出更多心血。
孙珩超:相比捐资,办学确实难很多。为了确保对银川大学持续、稳定的投入,我们特别成立了独立法人性质的教育投资控股公司,以避免企业兴衰对教育事业的影响。所有投资到学校事业中的资金,都归属教育集团,用于学校发展,我们永远不从学校中取利。我有一个心愿,40年后,我要把一个优秀的职业教育特色的大学交给银川市政府。
教育在线:办职业教育现在迎来了较好的政策机遇。
孙珩超:是的。我前几年一直呼吁把职业教育作为一个办学方向,而不要被某个办学层次卡住,不能是考不上大学的上高职、考不上高中的上中职。2010年出台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基本上回应了这个呼吁。全社会、各级政府都认识到:没有职业教育,实现工业现代化、装备制造业先进化,都不可能。
职业教育备受重视,也就吸引更多人投入其中。所以我今年提案呼吁:要差别化发展,不要一拥而上。首先,设立学校的标准要有差别。东南沿海的发达地区,城市基础设施好、财政投入足、师资力量强、工业底子厚,这些标准要往高拔,为更先进的工业产业服务,向更高端的职业教育发展;对那些少数民族地区、欠发达地区,办教育则要有不同标准和不同政策,要把建校标准设低一些,否则就办不成,而这些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迫切需要职业教育。
教育在线:还是应该有个基础性的标准吧?否则,像实训场地,如果达不到一定条件,职业学校对学生的培养质量就会受到影响。
孙珩超:这个我们赞成,如果总体标准比较高,政策扶持上就要差别化对待。一刀切对西部欠发达地区的职业教育是勉为其难,甚至遏制它们的发展。
教育在线:标准可以分层。
孙珩超:对,中国这么大国家,一个政策怎么可能解决所有问题?
不仅如此,办学特色和专业特色也要有差别。职业教育一定要根据国家产业布局、产业形成的特点来办,比如广州有个学校叫××能源化工学院,倒不是说广州就没有能源、化工,但肯定不是优势所在。而在广州办海洋产业方向的职业技术学院,就很合适。有一年,挪威一家造船公司委托我们培训船员,他听说我校有个鹤泉湖,问我能不能放船。我说能放旅游快艇,而他却要放一个退役军舰,这不开玩笑了?
根据产业布局办职业教育,可以优化资源的配置,避免浪费;成熟的产业基地已经培育了成熟的产业技能人才,职业学校在这里招聘双师型教师不费劲。此外,本科层次职业学校要与普通高校有差别。教育部应鼓励中专和大专层次的职业学校升级到本科层次,以培养较高层次的专业技术人才。但升级到本科一定要限制它办职业教育的特性不变,如果转为普通本科,意义就不大了。职业教育的本科层次是普通本科无法替代的。
教育在线:办本科层次的职业教育比办普通本科高校,在某种意义上难度更大。
孙珩超:想办好这种职业教育,需要三个条件:第一实验,第二实训,第三实习。实验是小投入,有个几千万元就能配齐;实训是中投入,没有模拟工厂,学生就引不进去,训练不出来,耗材成本也非常大;真正的职业教育还在实习,实习不是模拟,要进工厂,对自己过去所学的技能、原理进行全真环境下的检验。
我去年的一个提案是鼓励大中型企业办职业教育,因为小企业规模扛不住,大中型企业规模大,办职业教育,可以将产学研结合起来,用人、实验、实习也能结合起来。
(文章原载于:《人民政协报·教育在线周刊》2011年11月9日C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