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任万钧、任芳父女
贺春兰 修菁
我眼中的她/他
教育在线:如何评价女儿?
任万钧:决定让她接班前,我给她规定了几个要完成的任务:读完博士、去国外高校看看、在国内公立高校挂职锻炼下、再在自己的学校从基层做起。现在看,我规定的这几个任务她都完成了,而且完成得都很好。现在将西京学院交给她,我很放心,也很愉悦。人生的成功莫过于创下了一份事业并且后继有人,培养了让自己引以为豪的子女,年老时无所忧愁,还可以发挥余热,干喜欢的事情。
教育在线:对女儿的期许是什么?
任万钧:我希望她带着西京学院能爬到一个办学质量的新高峰,希望她能够跳出民办高教圈子来看西京学院未来的发展。一个人,没有能力,只有忠诚,所办之事达不到一定高度;没有能力,再不专注,那就是老话:富不过三代了。我认为任芳有不怕困难、迎难而上的能力,有敏锐的眼光和思维,懂管理、有办法,所以我对在她带领下的西京学院的未来,很看好。
教育在线:如何看待父亲?
任芳:他是一个很开明的人,善于学习,愿意接受新东西。学校开信息化的讲座,他有时间都去听,去了解现在高等教育领域很热的慕课是怎么回事,翻转课堂是怎么回事。同时,他是一个很坚韧的人,不管遇到多大的困难,都打不倒他。困难面前,他总是抱着怎样去克服的心态。这么多年,还真没看到他在困难面前退缩过。
2007年,学校基建需要更换校园里的电缆。邀请外人来换,需要几十万,为了省下这笔钱,父亲下令暑期全校停电一周,带头带着全校员工下到埋管道的、不足1米宽的地沟里,一节一节把原来的地缆拉出来,再把新电缆放进去。要知道这个管道里还有供热管,为了隔热,供热管外层是用尼龙编织材料包裹着的,而不足1米宽的管道,人下到里面免不了要触到这些编织材料,与汗液交织到一起,会让皮肤瘙痒难忍。但是父亲就是这样一个人,在很多人眼里认为干不了的事,他会挑战极限,想方设法逾越困难。
他从开始创办西京学院就立下一个决策原则:按需发展、量需而行,要干就干彻底,而不是惯常的量力而行,这样一个决策原则留下的结果是,像你看到的,西京学院的校园很大很开阔,学校功能校舍很完善。
我们处在好时代
教育在线:我听过与你同代的一位民办教育办学者对创业路的评价:这是一段含着泪水的坚守。你怎样评价走过的20年创业路?
任万钧:我把这段路程比喻为:含笑带泪的胜利。
教育在线:对于同行对政府政策的诟病,你是什么心态?
任万钧:我认为我们对于政府要报以耐心和希望。政府出台一项政策,为了审慎,从措辞到举措细节,总是要多方论证和研讨,我们要善于换位去想,要理解政府。具体到民办教育领域,其实我们陕西省政府还是很支持和扶持民办教育发展的,陕西省是最早出台《鼓励和支持民办教育发展条例》的省份,现在我们每年可以拿到3000万的陕西省财政补助,未来我倒是希望能够从国家的层面对民办教育的公共财政投入以及财税优惠政策等给予优惠和扶持。
教育在线:和你父亲聊,他好像很少抱怨你如何看自己所接下的这份事业以及当下民办教育所处的外部环境?
任芳:我觉得我们生在了一个很好的时代,无论多么困难,我们都有机会实现自己的理想。对待外部压力,与其抱怨,不如努力办好学校,应对风险与挑战。当出现问题时,是去批评还是找到背后的原因去解决,这不仅需要一个积极的心态,更需要格局与胸怀。
我认为每个人身上都有做一番事业的潜质,只是我比较幸运,有机会拥有这样一个干事业的平台,现在我要做的,就是如何让学校每一位员工身上的正能量得到发挥,让西京学院第二个20年发展得更好。
民办高等教育有未来
教育在线:如何看待民办高等教育现在的生态和未来发展空间?
任万钧:我对大部分民办高校的未来不乐观,因为有两个因素会制约他们未来的发展势头,一是土地,二是欠债。现在很多高校还没有自己的土地,有90%的高校还有银行欠债。还有一个要面对的重要挑战是,生源总量在减少。所以,对于民办高校的未来,一是呼吁国家尽快出台“促进民间力量办学30条”,从顶层加大对民间办学的扶持和保障;二是民办高校自身要为生存而努力,办学质量不提高,生存状况肯定不进则退。
教育在线:今年是西京学院建院20周年。你如何看待西京现在的发展状况,给西京设计的未来发展规划是什么样的?
任芳:西京学院经过前20年的发展、积累,现在一切都比初创时要好,处在现在这个节点上,我们特别需要总结、提炼。所以,我给西京学院庆祝建院20周年定的主题是:回望。我们要总结此前20年西京走过的路,我们去总结创业时的初衷。“无论何时,不要忘记为什么而出发”,这句话说得很好,西京创办的初衷是: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通过今年的总结,我们要回归办学的初心。
我对西京学院的规划是,到2020年,西京学院可以成为高水平西京大学,有国内外的知名专业与学科。
(文章原载于:《人民政协报·教育在线周刊》2014年6月25日C3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