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 专业思想引领幼教实践(1 / 1)

——走近朱敏

贺春兰 胡虹娅

孩子的成长需要幼儿园充满爱的、辩证的引领

教育在线:是什么让你在幼教领域一坚持就是十年?

朱敏:成就感,这是一种很细致的成就感,来源于生命对生命的反馈,可能只是孩子一句稚嫩的问候。你会觉得你和孩子,彼此创造了一个温馨的家。

教育在线:作为民办园的掌门人,你的教育理想是什么?

朱敏:让每一个孩子获得理想发展。这里有两层含义:一是面向全体孩子,二是面向每一个孩子的每一方面。让每一个孩子不同的智能在高速发展时期得到张扬,在滞缓发展期得到帮助。

孩子快乐地成长从而身心得到发展是一个最佳的目标。不要横向地去比较他们。学习本身对孩子并不是负担,负担是标准划一的评估、比较。而这一评估又恰恰没有考虑到孩子自身的发展速度。在一定阶段,没有发展不代表孩子就没有发展的希望了,要等待他自然成熟;即使真的不能发展,也没有关系,他还有别的方面的专长。这需要家长的理解。

教育在线:阅读媒体关于你的资料,有一句话给我很深的印象,你提出对孩子要“一蹲二抱三牵手”,听起来很亲切。

朱敏:“一蹲二抱三牵手”即蹲下来讲话、抱起来交流、牵着手教育。它是二十一世纪幼儿园的财富。我简单谈一下“蹲”和“抱”。去年11月有这样两个同质的新闻引起热议,都是商场的“跪式服务”,一个在哈尔滨,一个在天津。园里组织老师展开了讨论。而我们之所以强调“蹲下来”而不是“跪着”,也考虑到一个尊重人和自尊的问题,既要尊重孩子又要尊重自己。民办学校收费相对较高,家长会下意识地认为:我交钱你服务。所以,我们要求老师在家长面前一定要有自尊,而且要引导家长,并不是无条件地被动服从。“牵手”体现的是老师的主体作用,现在学界盛行的有“儿童中心论”“双主体论”。但孩子是不会天然成长的,需要浇灌,也需要剪枝。如果要达到有效学习,必须有老师的引导。教育就是这样,是一个需要怀着充沛的爱心去艺术地辩证地牵手孩子们发展的过程,一味地迁就或武断地拒绝和拔高都不行。

在本土化优先基础上的国际化中产生中华民族的新未来

教育在线:你们的定位是提供优质教育,你如何看今天的市场需求?

朱敏:我国经济发展很快,教育需求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部分人群对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应该有一批这样的学校来满足这种需求。

教育在线:你非常提倡教育的国际化,这与你在多个国家和地区居住的背景有关?

朱敏:多年以前,在新加坡,人家问我是不是台湾人、香港人。在美国,人家问我是不是日本人。我很受刺激,不能再让孩子们遇到这样的尴尬。于是回国后,我立志给孩子们提供多元文化的土壤,让孩子们具有国际意识和国际视野,最终在与本土文化传承的结合中缔造出新的文化、新的品格和气质,以铸造出中华民族的新未来。

教育在线:你在强调国际化的同时还特别强调本土化?

朱敏:国际化的前提首先是本土化。母语优先,本土文化优先。否则,异域文化就会是一种侵略,让人丧失自我。而没有自己本源的人是没有立足之地的。

教育在线:这样的思路怎么来?

朱敏:起源于我们的英语教学。我们的老师多是基督徒、志愿者。当时我们明确要求不能传教,但外教们关于圣诞节的活动设计一下子就将孩子们吸引了。我突然意识到,不能随英语教学的开展单一传递西方文明,还是要以中国文化的滋养为主。于是我们把中西方的节日都列出来,做各种各样的活动。其实我们的新年文化同样丰富。当我们搞了反映中国新年的主题活动如包饺子、放鞭炮、扎灯笼等时,外籍老师也同样被我们的文化震惊和吸引了。

不能因个人的偏好限制孩子的发展

教育在线:锡华教育的理念是“使普通儿童获得理想发展”,强调“培养孩子们做豪迈的中国人”,为此,你特别在二十一世纪幼儿园开设了多元文化课程?

朱敏:是这样的,一开始,体现多元文化内容的活动是片段式的、松散的、随意的,我想我们不能因为个人视野的狭隘限制了孩子的发展,不能因为某个老师个人的偏好而将国际化变成小山村,于是,我们特别聘请了专家、教授按照上述的理念开发系列的多元文化的教材。我总在想,教育是一门艺术,但教育还是科学,关系孩子的终身发展和国家的未来,在尊重老师个人创造的同时还应该体现国家意志和民族利益,因此不能失之随意、不能因园所文化和老师个人的爱好而被随意删减。

教育就是教育,不论国办还是民办。我们对外籍老师特别要求:你必须全身心地投入,但绝不能变成你的教育,复制成你的本土的教育。

不能轻易追风迷失自我

教育在线:前几年,“蒙台梭利”“瑞吉欧”盛行的时候你们没有动。而这一两年,等大家纷纷起来质疑的时候,你又特别引进了“蒙台梭利教学法”?

朱敏:对。当“蒙台梭利”“瑞吉欧”遍地开花的时候,我们没动。为什么?首先,我考量了自己园里有没有能承担的老师,结果是没有。我们觉得时机不到。而且我也知道,当时的蒙氏已被商业化了,成了大家吸引家长的一个砝码,能够领悟并贯彻其思想精义的少而又少,大多买一套教具就自诩蒙氏了。那时候,我们是在全力准备老师,老师的培训是要花大量时间的,不是一蹴而就的。今天经过摸索,我们相信:理念成熟了,老师也具备了。于是在二十一世纪幼儿园分园之一的亦庄园国际部我们全面开展了蒙氏教学。

今天,二十一世纪幼儿园经常面临着扩张的**,但很多时候我拒绝了,优秀的能实施你的理念的师资并不是一夜间就能培养出来的。二十一世纪幼儿园集十年之功走到今天,我珍惜她的品牌和文化。

教育在线:面对教育的每一次波澜,你并不是跟风而动?

朱敏:绝不能无原则地左摇右摆。当你决定做不做的时候,你首先要了解它,并且了解你自己。你行不行?老师行不行?市场需不需要?作为一个办园者,要把持得住不能迷失方向。绝不能跟风而动,给教育“注水”。盲目跟风市场的结果有可能就是被市场抛掉,因为忽然这样忽然那样,你不知道自己的特色在哪里,家长也不知道你的特色在哪里。

你的轻易跟风,草率实验还可能影响孩子的一生、耽误孩子的未来。

做出特色便不怕竞争

教育在线:当前民办教育发展的整体环境不容乐观?

朱敏:我习惯首先检讨自身,我的要求是不是合理?自己生存的本源找到了没有?抓住了没有?做教育一定不能以自我为中心,个人利益要服从国家利益,要从整个大教育的需求来看民办教育,才不会失掉自己的市场。不能期待国家把公办的奶断了给我喝。一句话,立足特色找空间。我常常对老师说,不能低头拉车,要了解国家法律、政策,要学会整合资源,最大限度地发挥政策的优势空间。

教育在线:无论“春天论”还是“冬天论”,你的内心都波澜不惊?

朱敏:关键是要有一个好的心态。如果你是一个压力感很强的人,你起步就失败了。我自信我就不怕竞争。孩子的需求是多元的,没有一个幼儿园能够涵盖所有的需求,做自己有能力做好的事情、特色立足。我们不能眼看着家长无可奈何地把孩子送进来,然后无可奈何地等待着孩子被同一个模子浇铸。

参政议政从学前教育开始

教育在线:听说因为你在管理中特别加入了提案制度的内容?

朱敏:园领导每年至少要有一个针对园所建设的提案,如被采纳,有奖。一线教师只要参与就有奖。我们给老师们话语权,老师们就会尊重孩子的话语权。“参政议政”从小开始。孩子们关心的面很广,大到总统大选,小到一棵草的生命。孩子是小公民,从小要给他们足够的话语空间,而不是培养一只大人想让他说什么他就说什么的“小鹦鹉”。二十一世纪幼儿园的文化就是这样,一个由管理者、教师与孩子之间的民主链构成的特有的文化。

(文章原载于:《人民政协报·教育在线周刊》2005年1月25日A4版)

图7

图8

【图说】

2007年1月16日,教育部出台《民办高等学校办学管理的若干规定》,并于2007年2月10日起施行,在此背景下民办教育产权问题凸显。2007年7月5日,教育之春沙龙聚焦“民办教育的产权困境”。民办教育学术界和实业界齐聚人民政协报社,争分夺秒交流交锋。(见图7,图8为后续报道)也正是在这次沙龙上,教育之春沙龙持续聚焦“民办教育发展、制度困境与地方探索”。就在此书编辑过程中,民办教育促进法修订完成,1+3文件出台,而法律精神和中央一系列精神的落地,则亟须地方积极也创新地贯彻执行。

(文/贺春兰,图/舒晓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