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树立“以德立校”的办学理念(1 / 1)

“以德治国”是我国政府进行国家治理的基本原则和方针,“以德治国”思想落实到学校也就体现为“以德立校”的办学理念。办学理念是学校办学的理想和信念、灵魂和指针以及学校可持续发展的精神支柱。要树立“以德立校”的办学理念,校长要率先示范。校长是学校的灵魂与核心,在思想品德、气质言行上必须成为师生的表率,成为广大师生的楷模。具体而言,校长要有自己的教育理想和追求,并且在实现自己的理想和追求过程中做到以德修身、以德自律。也就是说,校长必须过好权力关,因为权力是把双刃剑,它既可以用来为广大师生办事和服务,也可以为己谋私利。所以,只有校长不断提升自身的道德素质修养,过好权力关,做到既严于律己、以身作则,又能在学校管理中体现公平、公正与公开。这样,才能够取信于民,实现“以德立校”。

其次,要树立“以德立校”的办学理念,校长必须处理好“依法治校”和“以德立校”的关系。其实,“依法”和“以德”的关系涉及的是外在的他律和内部的自律关系,具体运用到学校管理中也就是要求校长不要只用“硬权力”进行控制,而应多用“软权力”来施加影响。约瑟夫·奈将权力分为硬权力和软权力,硬权力依赖的是劝诱(“胡萝卜”)和威胁(“大棒”);软权力则是一种影响力,它是吸引民众而不是迫使民众进行改变。这种软权力在政治领域可以是有吸引力的文化、政治价值观和政治制度,被视为合法的或有道义威信的政策等[1]。在学校管理中,这种软权力的来源之一便是校长的人格魅力,这种人格魅力来自校长的道德修养,对师生的人性关怀;这种人格魅力来自于一种以价值为本的领导力,具体体现为重视情感联结,强调道德责任、自我牺牲、团队合作精神等;这种人格魅力还在于其精神的感召力,它使学校办学理念能成为共同体广泛共享的理想。萨乔万尼也认为,校长权力发挥的作用是有限的,校长应该成为道德领导。道德领导不是去控制员工,而是善于引导员工的理念,因为控制得越多,得到的顺从反而越少。作为道德领导的校长,总是善于把正确的教育理念转化为教师信念,通过塑造愿景、培植价值和态度,使师生凝聚在校长周围,并朝着学校的办学理念共同努力。

最后,树立“以德立校”的办学理念要求校长加强学校精神文化建设。学校精神文化建设是学校文化建设的核心,它主要体现在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和学生道德教育两方面。一方面,“以德立校”要以教师为本,抓好师德师风建设,提高教师的道德修养水平。教师的道德修养是教师为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心理素质,在完成教育和教学任务过程中,按照教师道德的要求所进行的自我锻炼、自我陶冶、自我改造、自我教育、自我完善的过程[2]。没有良好的师德,就难以实现以德育人,“以德立校”自然就成为一句空话。另一方面,“以德立校”就是切实把德育放在学校教育工作的首位,努力使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良好的行为习惯。德育是将社会道德转化为个体品德的教育,主要涉及对学生进行的思想品质、政治品质和道德品质的教育。德育是中小学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对学校一切工作具有导向、动力和保证的功能。只有通过以德育人,不断改进道德教育工作方式方法,才可能真正实现“以德立校”的办学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