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文化源于优秀网络,优秀网络源于用心建设!校长在建设校园信息网络过程中,应根据学校的办学理念和德育思想,“从学校教育教学的实际出发,建好、管好、用好校园网信息网络,充分发挥校园网络在学校教育、教学和管理中的育人功能,提高学校德育工作的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6]。在这过程中,校长要充分发挥校园信息网络在德育工作的网络文化育人作用,在铺好、管好、用好校园信息网络时,需要做好三个建设:建库、建队和建制。
(一)建库——发挥网络资源库在德育管理中的优势
为了使校园信息网络满足学校德育与管理应用的需要,努力传播先进文化、弘扬社会正气,学校需要在校园信息网络上建立德育资源库。在德育资源库的建设中,要加强网络德育资源库的管理水平,并不断开发网络的德育功能。在校园信息网络资源库中,学校要采用多种方式,多渠道挖掘资源库的潜力,开发和完善校园信息网络的德育功能。建立德育资源库包括:一是德育课件库(包括CAI、WWW、PPT课件等)。二是德育课件制作素材库(包括大量文本、图元、声音、视频素材等)。三是德育仿真实验演示库,在网上形成德育教学、学习、讨论、查询、答疑、测试、阅卷系统。在建设德育资源库过程中,校长要发动教师为校园信息网络提供德育工作的相关资料,也要有选择性地利用现有素材和通用平台。另一方面,校长要组织力量,自行开发基于校园信息网络的一些实用性强的德育软件系统。在德育资源库中还需增加图书、音像等资料,以提高德育资源库的实用性、有效性和多元性。通过德育资源库的建设,提高校园信息网络的文化品位和思想教育价值。与此同时,学校要利用传统的网站、论坛、电子邮件,以及二维码、微信等多种方式为优良信息做好推广和传送服务。
(二)建队——打造强力的校园网络文化队伍
在铺好网络“绿道”后,在德育工作中,老师们面对的不仅是传统的德育环境,而且是一个由多媒体电教室、多媒体网络教室、多媒体音像阅览室、多媒体电子备课系统等全新的德育网络环境。校长要使校园信息网络能更好地应用,充分发挥其德育教学效益,就要“建设一支政治思想水平高、网络业务强、熟悉学生上网特点的网络管理工作队伍,增强对学生网上生活和网络道德发展的指导、示范和监督作用。要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思想政治教育和网络宣传专职队伍,培养一批既具有较高政治理论水平、掌握思想政治工作规律,又能较熟练地运用网络技术的骨干力量”[7]。因此,要加强教师的培训,使每一位教师都能熟练应用校园信息网络来进行德育工作。其中包括制订适合本校实际的培训机制,发展师徒结对一帮一等帮扶制度,让熟练教师带动不熟练教师,并且最终走向共同熟练掌握和运用电教方法,以此提升他们的教育理念与教育素养。校长要打造一支兼具思想教育能力和现代化信息素养的优秀德育教师队伍,其人员必须掌握德育工作方法、网络管理、软件技术开发、音视频多媒体制作、资料素材收集、师生培训和维修保养等各项技能。只有这样,校园信息网络才能更好地为德育保驾护航。打造强力的校园网络文化队伍,也包括学生德育网络队伍的建设,要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打造一支德育工作“绿色小网管”。这样形成的浓厚绿色网络文化氛围,有利于学生在网络环境下的发展与成长,最终成就一张学生津津乐道、符合学校校情、品位高雅的网络文化“名片”。
(三)建章——使网络德育管理走向制度化
校园信息网络的打造,使学校的德育工作搭上了“快班车”,充分把握“快班车”的方向盘,并保持动力强劲推动学校的德育工作不断前进。学校德育工作不断发展与进步是好事,但是千万别忽视了管理。校长要制订一系列的管理措施和制度,“坚持依法管理、科学管理、有效管理,综合运用法律、校纪、技术、思想教育、学生自律等手段,将管理和教育、自律和他律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依法监管、学生自律、规范有序的信息传播秩序”[8],以打造健康向上的网络育人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