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具有联结家庭和社会的起承转合作用。学校不能高高在上,不能仅仅顾及自己作为学校层面该怎么打造学校文化,不能一厢情愿地盲目做自己想做的事情,而应该把自己置于家庭、社区乃至整个社会的统一体的角度去考虑文化建设问题。作为学校,既向家庭、社区、工商企业界、公众等学习,也要树立服务意识去满足家长、社会投资者、用人单位、公共投资者(政府)等群体的实际需求,以此作为指导学校文化发展方向的指南针,这样的学校文化才能最终实现“共赢”的结果。
学校理应成为学生社会生活的一部分,而不是全部。学校脱离社会越多,学生与社会的诸多事务和现实就越脱节;学校文化与社会文化的互动越少,学校文化与社会情境的结合度越低,学生社会责任意识的知觉与觉醒程度就越低,学校文化创新活力就越低,学校文化的孤立程度也就越高。正是在学校与社会的合作共生中,学生心中生起了政治安定、经济繁荣、民族融合、环境保护、乡土情怀等意识,并在以后的工作和生活中点点滴滴地感受和落实其内在的观念。可以认为学校“社会化”恰是学校文化的根基,学校“社会化”的过程恰是学校文化的发展脉络。
学校文化不是内部主义的、孤立主义的,也不是形式主义的。学校文化要成为社会精神文化的中心,得到社会的认可和重视。学校的文化要担负起提升社会文化的功能,通过向社会输出优质的学校文化,来与社会文化良性互动,以有效能的学校文化带动有效能的社会发展。然而现今的学校文化却似乎事事处处受到外界的干扰和掣肘,一遇到问题,即认为这是社会的问题,学校解决不了,或者认为是教育制度和整个社会环境的问题,不是学校的问题。还有很多学校人员认为把学生教好了就好了,何必花时间去社区、去企业。一些学校人员拥有人在“象牙塔”的心理,认为家长是小市民文化,社会公众的大众文化意见肤浅,认为必须关起门来办教育,这样才不会受到干扰。以这样缺乏社会意识的观念建设学校文化,如何能够得到更多的掌声和支持?事实上,学校文化不应是社会文化的适应者,它更是社会文化的改变者、影响者、缔造者、修正者、创造者。一个来自不良社会风气或社区背景的学生,可能有了不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习惯,但经过良好的学校文化熏陶,应能改变其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否则将无法呈现学校教育自身存在的价值。学校文化应该有弥补和修正社会环境不足的功能,并具有重塑的力量。当然这种加以重塑的过程不是孤立的行为,学校应有力量兼具社区、家庭、公众等的能量并使之合力彰显学校文化的效果。
案例分享
瑟谷学校传奇
瑟谷学校(Sudbury Valley School)是美国第一家“自主学习学校”,现在有超过35所基于瑟谷模式的学校,它们分布在美国、丹麦、以色列、日本、荷兰、比利时和德国。这个模式有两个基本的信条:教育自由和民主管理。萨德伯里山谷学校是一个私立学校,入学的孩子年龄从4岁到19岁。
问题一:什么是自主学习学校?
有人称自主学习学校为“无结构学校”,因为瑟谷没有任何课程、没有上下课时间、没有任何学科要求。看在外人眼中,学生们似乎整天就只是玩耍。1968年,美国麻州法明罕市诞生了一所独特的实验学校——瑟谷学校。瑟谷的教学得到教育界肯定,成为美国第一家正式立案的自主学习学校。
问题二:何谓“无障碍学习”?
就是让学生自己决定想学什么、想学多少,不要强迫他学习他不需要或不想要的东西,让他拥有自主学习的自由。1862年,李奥·托斯托也公爵在他的《教育与文化》一书中便写道:“即使是一世纪之后,我也怀疑这种学校能否存在。一百年后,自主学习学校也不可能建立。”但是瑟谷学校打破了这样的怀疑。
瑟谷学校令人印象最深刻的是他们对学习所保持的态度。瑟谷的创校精神植根于亚里士多德两千多年前的名言:“人类天生好奇。”也就是说,人们随时都在出于本能的学习。儿童也是一样,随时随地在自然地学习着他想学习的一切。不论年纪大小,每个学生一进入瑟谷学校就得为自己负全责,为自己的未来做种种决定。学校里的大人、工作室、设备和图书馆都在那里,等着学生使用,但是不会主动引导学生的学习。瑟谷的教育理念很简单:天生的好奇心会是学习最好的驱动力,孩子们会因好奇心而主动地探索他周遭的一切。
在学校的生活中,除了学习还是学习。你可以让学生坐在规定的课程中学习,也可以让他们在与他人的互动中学习,更可以让他们在校务的运作中学习。学习的对象可以是教师,可以是同学,也可以是比自己还小的孩子。学习的事情可大可小,可多可少。学习的方式有时候是错的,有时候是对的,只要不断地去检视、修正就好了。如果整个学校都处在这种学习的气氛之中,那么孩子们便会逐渐意识到:“其实学习便是一种生活,而生活也是不断在学习之中。”那么孩子以后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可以抱着这种乐观的态度,自在生活。
另外一件有趣的事,就是学校的结构。瑟谷学校是一个完全民主的地方,由“校务会议”全权管理。校务会议中,老师和学生每人一票,票票等值。学校一切相关事务都由校务会议决定,包括:校规、预算、行政、聘任、解聘及处罚。结果是一切顺利运行,每个人福祸相关,校区内看不到破坏与脏乱,充满了开放与信任的气氛。这些现象在别处各种大大小小的学校里是看不到的。而且,瑟谷学校并没有接受任何政府或私人企业资助,全凭着学费办学。每个学生的花费大约是公立学校成本的一半,当然更远低于别的私立学校。
问题三:瑟谷学校具体是怎样的呢?
我们选取几个方面近距离地了解一下。
“班级”观念。在瑟谷,“班级”代表两群人之间的一个协议。有时候学生们无法自己解决问题。他们会找人帮忙,这个人必须能提供他们缺乏的资讯。当他们找到这个人了,就开始谈判:“我们会做这个做那个,你会做这个做那个……好吗?”如果每个人都同意了,一个班级就形成了。
学徒制。瑟谷学校建立了学徒制度,什么时候留在学校里,什么时候离开由学生决定,如果学生觉得自己需要更专业的“师傅”来教自己,他可以跟着其他师傅当学徒。
阅读。二十多年来,瑟谷学校从来没有任何阅读障碍的学生。阅读使我们受到很大的考验。就像所有其他的事,我们让孩子们自己决定。我们不催促他们。没有人会说:“该学会读书了!”没有人问:“要不要学怎么念书呢?”没有人建议:“你不觉得应该念书了吗?”没有人假装兴奋地提议:“念书多好玩呀!”我们的原则是:等学生主动要求。
课程。瑟谷是一所很“酷”的学校。我们不排课程,一切都跟着学生的兴趣走,因此,我们总是跟得上流行,非常前卫的流行。20世纪70年代中期,全美国都在流行牛皮饰件。我们的青少年马上被感染了。木工老师吉姆·纳许正好也是一位牛皮手工专家。吉姆和孩子们向校务会议提出申请,要把一间普通教室改装成牛皮工厂。他们来了一大群人,极力争取。皮件社团接着成立,监督该厂的一切细节。他们花了许多时间研究要怎么设立工厂,怎么省钱。学校出了些钱,又募了些款,工厂很快就设立起来。
社团。具有同样兴趣的人总喜欢成立某种组织,来举办各种活动。我们也不例外。别的学校设有俱乐部或划分科系。我们不喜欢那么做。那些听起来太缺乏弹性了,好像必须一成不变似的。我们不要分科系。那怎么办呢?我们决定办社团。社团由校务会议指定成立,独立运作,只有申请经费或设备时才经由校务会议批准。任何人都可以加入社团,选出社团主席来主导一切。社团有几个特点:开放给每一个学校成员,经由民主程序运作,任务达成即可解散。
“混龄制”。混龄制是瑟谷的秘密武器。我们从来不明白为什么学校要分龄上课。在真实社会里,人们并不以年龄分组工作。同龄孩子的能力和兴趣也不一定相同。我们发现把孩子不分龄地放在一起,会自然混龄,就像社会一样。孩子们学习速度不同的时候更有趣。他们会互相帮忙。他们必须如此,否则进度会太慢。他们愿意如此,因为他们不需要彼此竞争成绩或小金星。他们喜欢如此,因为帮助别人学习是非常有成就感的乐事。这种景象令人异常感动。学校到处充满了混龄活动。混龄也满足孩子的某种情感需求。16岁的大孩子和6岁的小孩子挤在沙发上,念故事书给他听。这可以满足大孩子照顾别人的心理需求,而且也让小孩子觉得舒服、安全——身边充满了大人和大孩子照顾他。相对地,一个12岁的小女孩教一个16岁门外汉如何用电脑时,也会觉得非常自得。
游戏。在瑟谷,游戏是生活的一大部分,也是学习的一部分。但是他们学到的,不是那些心理学家分析的结论。他们在其中学到如何专心,如何没有限制地尽情表达,不顾劳累、不急迫地、不用做到一半停下来的专注。他们学到的教训,会跟随他们一辈子。
时间表。瑟谷没有上下课的钟声,没有课表。任何一个活动要维持多久,都由成员决定,时间够了,就是够了。学校每天由早上8:30到下午5:00。有的人早上9:00进了暗房,忙得忘了时间,到下午4:00才又冒出头来。
校务会议。每周四下午一点整,校务会议准时举行。主席就位,又一次会议开始了。校务会议是学校的生命中心。校务会议主导瑟谷的一切。学校生活的大小事情都由校务会议决定。所有的决策权也都由校务会议掌握。学校几个重大决议案都是在这个会议中决定的。1986年,经过连续六小时的会议讨论之后,成立了学校的法庭制度。11年后,法庭结构改变。6年后,法庭结构再次改变。这些改变都是经由许多校务会议中的讨论而产生的。所有严重犯规在此讨论,法庭判决也在此公告。学校各项规定都是在校务会议中提出、讨论、投票通过。这些全部归集在学校的“律书”中。
荣誉制度。荣誉制度深植人心,我们都习以为常。皮包、皮夹、背包、有价值的东西经常放在那里没人管。没有人会去碰它。有人犯规时,处罚是又快又严的。破坏荣誉制度的人会发现没有人能容忍他的行为。信任与尊重的感觉,比我们想象的都深刻。大家都能遵守。偶尔有正在假释期的少年犯或小偷入学,但是他们反而是维护荣誉制度最不遗余力的人。我们曾经收过一个偷车贼。他却是学校里最值得信赖的一个孩子。荣誉制度靠的是执照系统。每一件事都有执照。
委员会及委员。每年秋天学校开学,校务会议要选出各式各样的委员和委员会,来操作学校每天的大小事情。我们最不想要做的就是一堆烦琐的行政公文。所以我们用典型瑟谷精神处理行政事务。校务会议说明工作特质,大家选出一个人来做。没有人连任,每一个人都做一年,不论是小孩或大人。谁来整理电话留言?谁来分发信件?谁来采购行政用品?谁来管理档案?我们创造了一个行政委员做这些事。谁来修屋子?房舍维修委员。谁来修院子?庭院整理委员。
经费预算。创校时,人们说:“教学和行为部分也许可以用民主的方式办理,但是一旦碰到经费问题,就铁定不可能。每个人都在钱的问题上拥有一票的话,你马上就破产了。”他们都错了。不分老少,每个人都下定决心要学校成功,要学校不破产。别的事情也许有不同意见,在这一点上我们倒是全体一条心,没有异议的。
家长。对大部分学校而言,家长是个大麻烦。他们抱怨、批评、占用时间。最糟的是,他们会干预孩子的教育。在瑟谷,家长一向是学校的一部分。我们觉得如果想要办学成功,家长就必须配合。教育是家长的责任。他们生了孩子,就有责任把孩子养育成可以独立生活的成人。学校是来协助家长的,而不是取代他们。至少在我们这个崇尚个人自由的社会中是如此。
每个人最终都得离开瑟谷,进入社会,独立生活。他们后来的生活状况正足以显示学校教育的成败。我们不能凭借一般标准:成绩、修课、学分、年级。我们这里没有这些制度。文凭本身似乎与瑟谷精神背道而驰。文凭是学校发出的证明文件,这里面必然有某些价值判断。这不是违反了我们的立校精神吗?我们终于想出了两全其美的办法。想法很简单:我们办学的目的是让学生进入社会时,有能力独立生活。文凭的条件便以此为标准。
我们做了校友的追踪调查,这方面的数据越来越多。调查结果显示,校友们普遍都很独立,自我意识清晰,人生有目标。他们的共同之处是:他们知道自己的童年没有被剥夺。在瑟谷,他们的童年要多长就有多长。我们能够给他们的最好的教育,就是不要去干涉他们。仅不去剥夺他们的自主性,我们便帮助了他们——比那些一心想“帮助”孩子学习的人更来得有益。
曾与我们分享童年的成人们,这就是瑟谷传奇——你们的故事。
资料来源:[美]丹尼尔·格林伯格(Daniel Greenberg).瑟谷传奇[EB/OL].http://blog.sina.com.cn/s/articlelist_213694862541.html.2012-03-14?qq-pf-to=pcqq.temporaryc2c http://blog.sina.com.cn/pugongyingxueyuan.2012-03-14.
案例分享
夏山学校
一、简介
夏山学校(Summerhill School),位于英格兰东萨佛郡的里斯敦村,1921年由教育家尼尔创办。夏山学校施行的是民主的或称自由的教育方式,因实行因材施教的教育方法被誉为“最富人性化的快乐学校”。
夏山学校起初是一所实验学校,但今日的它已不是实验学校,而是一所革新的学校,充满了自由的活力。当初尼尔与妻子一起开办学校所持的共同理念,就是“创造一个不是让孩子们来适应学校,而是去适应孩子的学校”(“The function of the child is to live his own life – not the life that his anxious parents think he should live,nor a life according to the purpose of the educator who thinks he knows best”.)。快乐是生活的目的,衡量成功的标准,在于“工作愉快与生活积极”,因此,学校应该使儿童学习如何去生活,而不只是知识的传授。
二、夏山的历史发展
1921年,夏山学校建立于德国德累斯顿,创立人是教育家A·S·尼尔。
1923年,学校再次搬迁到英国的英格兰。
1927年,学校搬迁到萨福克郡,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学校停止授课,被当作英国军营。
1973年,尼尔去世后,他的妻子艾娜负责学校的继续运营,直到1985年。现在学校由尼尔的女儿佐伊·尼尔·瑞德赫德负责运营,继续进行教育实验,并使夏山学校成为一所引人注目的国际学校。
1999年12月31日,英国《泰晤士报》将尼尔评选为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12位教育家之一。
三、夏山的创校与办学精神
教育目标:适应个别儿童的需要以培养其自动学习的能力。
学校使命:给予孩子们自由,让他们按照自己的意愿成长;给予孩子们权利,让他们能掌控自己的人生;给予孩子们时间,让他们能够自然地成长;给予孩子们快乐的童年,保证他们不会感受到成人制造的压制和恐惧。
学校价值观:自由。对于孩子来说,自由就是能够免于恐惧,免于对成人的权威的恐惧。孩子有权利决定怎样运用时间,譬如他们有权决定要不要进入课堂上课。不过自由并不等于没有限制的特权,他们并没有权利侵犯别人的自由,譬如他们可以不上课,但是不能在半夜打鼓,打扰到别人的睡眠。
民主,民主对夏山的学生而言,就是试图在从早到晚、日复一日的共同生活里,找到合理的生活方式。夏山实行民主的最基本机制是定期举行会议,透过会议去实践练习民主。
四、夏山学校的教与学
课程与教材。教师布置学习情境,儿童的学习以个人的经验为基础,是一种个别化而富有弹性的学习方式。每学期初,学生都会有一张空白课程表,由他们自己填写所选的课程。学校会提供各种不同的课程供他们选择。在5~9岁的班级,教师会根据学生的需求先确定本周的课程,而在10~12岁的班级里,学生在学期初就会确定好将要参加的课程和活动。
对家长提供的活动。家长只能有限度地参观学校,每个学期会得到刊发的校讯。没有学生的同意,是不会给家长寄成绩单的,除非家长因为大学的入学向学校提出请求。最令家长期待的是“学期间周末聚会”,家长被邀请在学校停留数日,放松和加入学校生活。夏山学校的立校哲学是鼓励孩子们独立生活和独立抉择,大多数孩子更喜欢家长不是学校的一部分。
教与学的方法。采用弹性课表与混龄编组的学级组织,学习的基本原则是自由、责任与信任,除了知识的学习外,强调情意教育,学生有机会决定自己的学习课程,负起安排与完成自己学习的责任。
学习的空间。学习的空间不再限于传统的教室,它的学习是走出教室之外,甚至学校之外。
教室管理。教室的管理以学生是否指向有意义学习为原则,因此学生可以在不妨害他人学习的前提下自由的走动或工作;校长尊重教师的人格与专业自由,教师可以自行从事实验工作,自行负责教学,并有权选择课程与教材。
师生关系。教师所扮演的角色,由传统权威中心、注入式教学到处于辅导的立场,因此,教师必须对教室内外自我负责,必须自我学习与自我充实,提供学生学习的机会,由于教师的真诚、温暖与尊重,师生的关系相当密切。
五、夏山学校的管理——自治会
(一)自治会存在的必要性
在夏山,孩子们治理自己,对自己的权利争取到底。依尼尔的看法,每周一次的自治会比学校上一星期其他科目的课更具价值。孩子们在许多人面前能够叙述自己的见解,率直地侃侃而谈,所以孩子们大多具有良好的口才。
由广泛的角度来说,自治对生长在自由风气下的孩子们的确非常重要。尼尔表示,他们所定的规则与其本质息息相关,而不只是单纯的表面功夫。他同时强调夏山的教育在于排除对人生无意义的虚伪外观,如同泥水匠被水泥弄污了衣服般的真实,让孩子们能配合时代进步的脉动,在真实的社会环境下生长。
(二)自治会的运作方式
夏山的自治会是由一位年长的学生所主持,它的成员包括学校的学生及教职员、保姆、访客以及任何想听听或参加的人。自治的益处很多,除了它是一个真实的民主,所有规条都在公开的大会上决定外,还是一个很好的练习演说能力的机会。会议会在每周的一、三、五的下午1:45到2:30举行。
自治会分成三个部分:议事、议程、会议。首先朗读议事的报告:这个报告是同学们在聚会之前草拟的,凡是同学们的牢骚、抱怨、不满或渴望得到的东西,都可以提出于议事之中。其次,在议程中学生们可以提出在这一周里的重要建议,并且把他们的名字给自治会的秘书处,这样他们就可以有发言的优先权。
夏山的自治不只是制订规则而已,对团体每个分子应有的行为也加以讨论。就寝时间的规定在各学期初由投票决定,时间依年龄而有所不同。其次活动方面的问题,由运动委员决定。另有学期末的舞蹈委员、话剧委员都由选举产生。为了防止孩子们出校门后,做出有碍学校名誉的事,而特别设立了校外委员。
通常违反规则的人都会心甘情愿接受判决,但不服判决者可以提出申诉。这时议长在会议终了后会重新讨论,慎重地考虑从而调解。如此,可让孩子们知道不满判决时,每个人都有机会申诉、抗议。
此外,自治会具有奖罚的权力。
六、夏山学校的生活
(一)学校活动自由多彩
每一天的晚上,学生会有不同的活动。例如,星期一晚上,孩子们往往拿着父母亲所给的零用钱到街上看电影;星期二晚上,教职员及年长的孩子去聆听演讲,年幼的孩童(中低年级)分组阅读;星期三晚上是跳舞的时间;星期四安排有话剧的学习,等等。
(二)享有游戏的自由
夏山为坚持学校的方针,常常遭遇一些难题,并允许学生以游玩代替读书。
(三)不实行责罚
在夏山学校,物质的消耗被视为是一种自然的过程。心理上的精力消耗也是无法避免,所以必须设法满足孩子的要求。夏山的任何教职员都不会乱发脾气,孩子们也一样,大家和乐地生活在一起。在被赋予自由、被认同的环境下生活的孩子不会为人憎恶,孩子们也不会故意惹老师生气而做出一些挑衅的事来。
(四)消除憎恶心
通常孩子们为了自己的利益,多少会表现出攻击欲。但在不自由环境下成长的孩子会表现出更激烈的攻击欲,主要是反击他们的憎恶。而夏山的孩子因未感受到来自大人的憎恶,所以不会表现出强烈的攻击欲。学校中具有攻击性的孩子,大多是在家中得不到爱,且不被了解的孩子。
七、来自夏山学生的声音
我们采访了一些夏山学校的学生,了解他们对夏山学校的真实看法。
问题一:在夏山学校,你认为最珍贵的事情是什么,什么最触动你呢?
学生回答:自由。当然还有很多其他的,比如与别人相处要有耐心,自己找到感兴趣的事情去做,对自己和别人负责;另一个是平等。我感觉自己和别人是平等的,我并不害怕说出自己的需求,我觉得别人能做到的事情我也能够做到。
问题二:夏山学校最让你怀念的是什么?
学生回答:所有的事情都让我怀念,不论大事小事。特别是那种友好的和谐氛围。每个人都想着别人,都乐意在别人需要的时候施以帮助。在这里,你是一个完整的个体,而不是冷冰冰的数字。
毕业生的回答:John Burning ham,75岁,是一位作家和插画师。在1948年13岁进入夏山学校之前,他已经去过11所不同的学校。他回忆起在夏山学校的日子,说道,“别人以为我在学校里很难学习和生活,实际上我的同伴都非常专业和学术,我也变成了一个疯狂创造的艺术家”。
资料来源:夏山学校官网[EB/OL],http://www.summerhill-school.co.uk,2014-04-09.
[1] [美]约翰·泰勒·盖托.上学真的有用吗[M].汪小英,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0:182,158.
[2] [加]迈克尔·富兰.变革的挑战——学校改进的路径与策略[M].叶颖,高耀明,周小晓,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24.
[3] [日]黑柳彻子.窗边的小豆豆[M].赵玉皎,译.海口:南海出版公司,2003:267.
[4] 黄武雄.学校在窗外[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50.
[5] 黄武雄.学校在窗外[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39-40.
[6] 谢翌,马云鹏.重建学校文化:优质学校建构的主要任务[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5(3):8.
[7] 黄武雄.童年与解放[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171-172.
[8] 梁歆,黄显华.学校改进:理论和实证研究[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288-2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