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以来,学校发展规划被认为是一种静态的学校发展蓝图,是由学校校长、有关专家等所进行的学校发展顶层设计,虽然规划文本也经过了教代会的讨论,但其制订与实施过程却与学校的师生员工、社区人士、家长等学校相关利益群体基本上没有太大的关系。造成上述问题的原因,主要是以往的上级主管部门对学校资源的分配和使用拥有绝对的权力,学校发展和工作安排都是上级部门说了算,校长、教师和社区等没有参与决策的机会。如此状况,不仅造成学校管理者对学校发展、资源利用不承担什么责任,而且造成学校发展的自主性、主动性缺失,限制了学校的未来发展。
同样的情况,也出现在欧洲各国。为了改变这种状况,20世纪六七十年代,英国政府进行了大规模的教育改革,其主要手段之一就是采用学校发展规划,并通过颁布《教育改革法案》要求每所学校均需制订和实施学校发展规划,还要求地方教育局向所辖学校下放资金,提供信息,赋予学校更大的自主管理权。这一做法于20世纪80年代逐渐进入我国,当时有代表性的实验有:上海市教委与英国文化委员会合作,在一些中小学开展的“学校发展规划”实验;由英国政府国际发展部援助,在甘肃、宁夏的4个县670余所学校进行的学校发展规划实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与中国教育部合作进行的学校发展规划(SDP)项目,等等。从试点的情况看,学校发展规划项目深受欢迎,普遍被认为改进了学校的管理方式、提升了校长的治校理念、加强了学校与社区的联系,是一种有效提升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尤其是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薄弱学校改造、学校特色创建等方面的作用更为显著。
应当承认,学校发展规划是一种学校管理理念的更新,尽管它具有必不可少的国家或政府意志,但同时它也倡导学校内在发展,关注学校以及相关人员的发展意识与能力,重视学校教职员工以及其所在社区人员的真正参与。它所强调的是,如果发展是为了实现学校教职员工及其所在社区人员的共同愿望,那么,它就不可能模仿任何一个外部的模式,必须采取上述全体人员所自主选择的目标、内容和方法。同时,学校发展还是一种自主的过程,尽管外在的帮助是必要的,但这种帮助不能演变为对学校人员思想、能力以及积极性等的压抑或控制,唤醒学校教职员工、社区人员的自主性以及相应的意识、责任和创造力等,才是实现学校发展的关键因素。由此,通过多方参与、群策群力,不断改进学校的硬件和软件,改善学校的管理、教学和科研,并在长期、持续、自觉的行动过程中,调动校内外各种积极因素,努力将学校的愿景一步步转化为现实。
本人参与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与中国教育部合作的学校发展规划(SDP)项目至今已有12个年头。回想这一经历,深感学校发展规划的价值与意义,特别是其坚守的“尊重儿童权利”、在学校管理中重视“学生视角”的倡议。因为,长期以来我们习惯于从成人的视角认识世界、看待教育,习惯于在学校管理中按照成人的思维方式来安排、实施教育教学活动,儿童的兴趣、个性、探究精神等常常被忽视。记得几年前在贵州盘县组织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学校发展规划(SDP)项目”的培训时,我们从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找来了十多位四五年级的小学生,让他们给自己的学校画一张“学校不安全地图”,然后再说一说学校哪些地方安全、哪些地方不安全、为什么。这些孩子们说:“学校大门口不安全,外面路上有很多汽车,搞不好就会被撞上!”“什么时候学校再组织我们去春游,那多有意义啊!”“学校的主席台虽然有台阶,但只有一面。总有同学喜欢直接从上面跳下来或不小心摔下来。如果装一个滑梯就好了。”“我们班的老师上课,总是皱着眉头、没有表情、不高兴,我们挺怕他的。”“上学的路上,经常有高年级的同学向我要钱,我们都被劫过。”“学校厕所的灯不够亮,我们上厕所有点害怕。”“课桌的角如果做成圆形的,就会更安全一些。”“学校的单杠、双杠螺丝都松了,我们不敢去玩。”等等。学生们站在儿童角度说的每一句话,都使我们感叹、震撼,引起我们深深的思考。当时,一位参与培训的小学校长说:“从来没想到学生会这样看问题,他们给我上了难忘的一课!”
可见,注重“内在发展”“管理改善”“自下而上”“广泛参与”,特别是关注“学生视角”的学校发展规划,具有重要的价值与意义。基于此,我们编写了这部书稿,期待能够从国内外相关研究、实践中有所感悟,有所思考,并使我们的学校真正成为关注学生健康成长,发展他们的兴趣,提升他们的认知水平,尊重他们的权利和尊严,使他们的禀赋、个性、潜能等都得到充分发挥和展现的精神家园。
本书共分为七章,具体分工如下:
第一章、第二章:王莉方、楚江亭;第三章:潘安琪;第四章、第七章:姜男;第五章:郑策;第六章:姜绵茹。姜男和王莉方进行了书稿框架的设计和汇总,并对书稿分别做了一审和二审;我负责了全书的体例编撰、通稿,以及最后的修改、审阅与校订工作。
感谢各位作者对编写工作给予的大力支持,感谢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的倪华老师为本书贡献的智慧与力量。
尽管编写人员做出了很大的努力,但由于多种原因还存在不少遗憾。敬请各位读者批评指正、不吝赐教!
楚江亭
2015年8月2日
于北师大英东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