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宣传动员及培训(1 / 1)

(一)宣传动员及社区大会

由于学校发展规划在理念、内容、制订流程以及实施的技术要求上,都不同于传统学校计划,因而,对于学校及所在社区而言,不仅要有一个认识和心理上的准备、适应过程,同时更需要专业层面上的技术支持或必要的培训。在准备、适应阶段,广泛开展有效的宣传动员活动及专业培训显得尤为重要。

宣传动员的方式多种多样,各学校可以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采用当地喜闻乐见的形式,比如可通过广播、墙报、文件、传单、标语、动员大会等广泛宣传、发动,向广大社区群众、教师、家长及学生说明学校发展规划的概念、意义及作用,做到人人知晓、家家清楚、户户关心,并形成一种重要的声势和有利于学校发展的舆论环境。宣传动员工作做得越到位,后续工作的开展就越顺利。该工作不仅要在开局时候做,还要根据不同阶段的状况经常进行,如此有利于学校发展规划的理念深入人心、获得广泛认同。

由于召开社区动员大会涉及较广的人员覆盖及相关程序性事宜,本节重点介绍社区大会的宣传方式。社区大会的功能是搭建学校与社区之间宣传、沟通、交流的平台,在学校发展规划制订与实施的不同阶段,社区大会召开的目的、主题、内容也不尽相同。在开始阶段,召开社区大会的主要目的是就学校发展规划的目的、内涵及相关理念进行广泛宣传,做好动员、调动工作,同时,就学校现状、问题解决,以及未来发展前景等广泛听取社区人员的意见与建议。而在学校发展规划的实施、评估阶段,其主题则围绕规划的主要任务、人员分工、团队合作、工作落实状况等而展开,并不断纠正偏差、完善措施,促进阶段目标的实现(这一部分在后面章节中将主要介绍)。

由于学校所处具体社区的实际情况千差万别,因此,召开社区大会并没有固定的模式。根据以往社区大会的经验,其程序一般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第一,发放邀请函。确定好参与人员后,发放正式的邀请函,明确时间、地点、会议程序等,或电话、邮件等通知到本人。

第二,指定专人负责会务工作。提前准备、布置好会场,并派专人负责会场的接待、引导工作。

第三,会议一般安排是:前半段,校长(或学校主要领导)宣讲学校发展规划的理念、目的、内容、主要策略等,后半段将社区人员分组(10人左右一组),发放大白纸、白板笔书写大家的意见及建议。

第四,安排各小组推举发言人发言,阐明本组观点、想法。主持人引导所有人员打破拘束、畅所欲言,倾听各种不同的声音。主持人提示发言人重复的内容不讲,以节省时间。

第五,主持人简要概括大家的发言、本次会议的共识,说明对学校发展规划将要做的修改与完善。并对大家的参与表示感谢。

一般而言,社区大会的规模以60~120人以内为最佳,参与者所代表的群体应多样化,各个利益相关者群体都应有代表参加。会议的具体时间和地点,由学校根据教育教学安排情况具体确定。为了使社区大会开得有条不紊、取得良好效果,学校还需要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要确定好大会的规模、时间、地点,布置好会场、准备好会标,准备好扩音器、照相机等设备。

第二,要用书面(邀请函)或口头形式(电话等)通知已确定的代表参会,也可通过学生通知或社区委员会通知,也可以派专人通知。

第三,要安排好大会主持人、记录人,以及小组记录人等,确定好会议议程。

第四,需要特别关注弱势群体的参与,必要时可以进行单独分组,或鼓励他们书写出自己的意见与想法,避免歧视、忽视等现象的发生。

第五,社区大会前准备好必要的参会人员登记表、学校发展规划完整本文、访谈提纲、草稿纸等。

(二)学校发展规划培训

培训工作是整个学校发展规划制订和实施的关键,培训效果的好坏直接决定学校发展规划文本的制订及实施效果。培训一般包括两个部分:首先是学校的校长或部分教师先行接受培训或自学,通过培训或自学全面接受和掌握学校发展规划的理念、内容和重要技术;其次是校长和骨干教师回到本校对全体教师及相关人员再进行培训、辅导。

由于对学校发展规划(SDP)的理念、技术等比较陌生,不容易被迅速理解和接受,因此,建议校长和其他学校管理者一起组成骨干小组,先进行学习和研究,在深刻理解学校发展规划的理念、内容,充分掌握其技术、操作程序的基础上,组织全校教师和社区群众进行系统的以学校发展规划为主要内容的培训和学习。这样的培训不一定要一次完成,可分不同阶段、分期进行,而且培训也不应局限于学校发展规划的初期准备阶段,也可以在规划初步形成后、实施过程中有针对性的进行。培训形式可以灵活多样,避免授受式的说教,建议采用互动、研讨式,使之成为校本教研或校本研修的一个重要内容。通过培训不单让教师们了解其意义、理念,掌握学校发展规划的相关技术、方法,更重要的是让教师们能理解、接纳并认同学校发展规划,成为行动的指南,使他们愿意并自觉参与到学校发展的全过程之中,成为学校管理的主人,促进学校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