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可持续发展原则(1 / 1)

承继上文,学校发展规划的制订除必须遵循从学校实际出发、全员参与、前瞻性原则之外,还应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学校发展规划是持续行动的过程,制订的过程不仅仅是提出学校发展的目标或设想,创设学校发展蓝图的过程,更应是通过制订、实施和评价的系列活动与过程,激励并联合社会各界力量,不断改进学校的硬件和软件,改善学校的管理、教学和科研工作,并在长期、持续、自觉的行动过程中,调动校内外各种积极因素,逐步开发学校及其所在社区的各种资源,发挥学校和社区的潜能,努力将学校组织的共同愿景一步步转化为现实。[19]因此,要想使学校发展规划能够长期、可持续的发挥应有的作用,规划的制订就必须从长计议,切实可行,注重可操作性。学校管理者在制订学校发展规划的过程中应带领师生员工共同参与、合理分工、明确任务,使学校发展的各项工作都按照规划的内容完整展开并得到落实。

在现实的学校管理中,有些学校尽管制订了具有创新性的学校发展规划,但这些规划却没有结出硕果、产生预期的成效,尽管原因很多,但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规划不具有可持续性,缺少实现创新目标所需要的连贯的、具有可操作性的实施策略、途径及程序。正如传统的学校发展规划,一厢情愿地编制详细的发展目标和工作安排,而没有考虑到作为复杂系统的学校特别需要可持续性,以及在发展过程中将会遇到的诸多未知、不确定因素,正基于此,必须高度重视可持续性原则。

还需注意的是,学校发展规划是根据学校发展目标确定未来3~5年内需要重点发展的领域,提高未来学校在这些领域方面的发展能力,它不是一个细节的操作规划,而是既含有长期的对学校重要领域能力提升与改善的规划,又有短期的操作要求与实施方法的发展规划。学校发展规划与学校工作计划是有显著区别的。任何一种规划都是为制订计划提供指导和基础的。学校发展规划与计划是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现代学校发展规划是比较长远的发展计划,是确定未来较长一段时间内学校发展的总方向、大目标、主要战略步骤和重大举措;而学校计划是管理者在行动之前预先拟订的具体内容和步骤,包括对这些具体内容的定性说明和对步骤的时间规定等。相对现代学校发展规划而言,学校计划涉及的范围小、时间短,内容较具体。[20]现代学校发展规划是一种战略性的全局性的方案,是给学校计划提供理念、目标、方向的一个总体设想,具有可持续性。而学校计划则是在学校发展规划的指导下有关具体行动安排的方案。学校发展规划应该比学校计划具有更高的着眼点,具有更大的影响力。因此,在制订学校发展规划时,需要对所规划的学校系统结构进行科学分析,既要提出具有可持续性、可预见性的学校未来发展的总体设计,也要体现相应的指标体系,有具体、可以量化的评估反馈流程,有完善的组织体系,有健全的学校制度保障等。

[1] 陈琳,苏艳芳编.管理原理与实践[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9:83.

[2] 陈琳,苏艳芳编.管理原理与实践[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9:84.

[3] 张新平,褚宏启.教育管理学通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393.

[4] 黄灿明.学校发展规划个案研究[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3:134-144.

[5] 黄灿明.学校发展规划个案研究[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3:134-144.

[6] 伊查克·爱迪思.企业生命周期[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1.

[7] 陈琳,苏艳芳.管理原理与实践[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9:274-275.

[8] 包玲.基于不同阶段的中小学管理策略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30-33.

[9] 韩保清.生命周期理论视野中的学校组织生命周期[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6):30.

[10] 黄崴.校本管理理论、研究、实践[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8.

[11] 黄崴.校本管理理论、研究、实践[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9.

[12] 王全,陈太忠,何芳.校本管理[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9:83.

[13] 此表摘自Yin Cheong Cheng的英文文献.

[14] 张新平,褚宏启.教育管理学通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392.

[15] 苏君阳.知识冲突与教育发展规划的制定[J].北京师范大学(社会科学版),2006(6):6.

[16] 谌启标,柳国辉.美国中小学的“校本管理”改革方案探略[J].比较教育研究,1999(4):20.

[17] 陈大超,刘兴春.褚宏启.普通中小学教师参与学校决策的调查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187.

[18] 练丽娟,叶丽娜,郭景扬.学校可持续发展之路:学校发展规划的制订与实例[M].上海:学林出版社,2009:35.

[19] 楚江亭.学校发展规划:内涵、特征及模式转变[J].教育研究,2008(2):83.

[20] 练丽娟,叶丽娜,郭景扬.学校课持续发展之路:学校发展规划的制订与实例[M].上海:学林出版社,2009: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