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颜之推的家庭教育思想(1 / 1)

颜之推(532—约595),字介,琅邪临沂(今属山东)人,生活年代跨越南北朝至隋朝。出身于士族家庭,父亲颜勰博学多识,梁朝时任职咨议参军。颜家世代相传《周官》《左氏春秋》等儒家专门学术,因而早年得到家学的良好熏陶,奠定了一生的学术思想基础。颜之推从士大夫的立场出发,写出了我国第一部系统的、完整的经典家教名著《颜氏家训》。这部名著虽然有其历史局限性,但其中的家庭教育思想尤其是其儿童教育思想产生了深远影响,时至今日仍颇具学习借鉴的价值。

《颜氏家训》共二十篇,是颜之推为了用儒家思想教训子孙,以保持自己家庭的传统与地位而写出的一部系统完整的家庭教育教科书。这是他一生关于士大夫立身、治家、处事、为学的经验总结,在封建家庭教育发展史上有重要的影响,被后世誉为“家教规范”。

一、士大夫教育思想

颜之推延续了从人性论角度论述教育作用的传统,认为人性分为三品,性的品级与教育有直接关系。他说:“上智不教而成,下愚虽教无益,中庸之人,不教不知也。”[1]由于绝大多数士族子弟都属于中庸之人,他们只有通过接受教育才能获得知识。他从接受教育与个人前途的利害关系出发,强调了士大夫受特殊知识教育的必要性。“若能常保数百卷书,千载终不为小人。”此外,他从“利”的角度,从知识也是一种谋生的手段等方面论述了知识教育的重要性。

颜之推对当时许多士族子弟不学无术、饱食终日深恶痛绝,批评他们庸庸碌碌,夸夸其谈,不务实学,脱离实际。因此,他主张学习的目的在于“行道以利世”,要掌握“应世经务”的真实本领。他认为教育的目标在培养治国之才。但他的治国人才涵盖很广,包括:朝廷之臣、文史之臣、军旅之臣、蕃屏之臣、使命之臣、兴造之臣。这种观点冲破了儒家以培养较抽象的君子、圣人为教育目标,以儒家教育统括一切专门教育的传统,使教育功能的发挥,不再局限于道德修养与“化民成俗”方面,转而重视对各种专门人才的培养。也因此,颜之推主张教育内容侧重知识的广博,除了经史百家等书本知识外,他特别强调要掌握一技之长,以为立身之本,所谓“积财千万,不如薄技在身”。因此,他认为教育应包括处身士大夫社会生活所需要的“杂艺”,即琴、棋、书、画、数、医、射等,甚至提出士大夫子弟也应重视农业生产知识。

二、家庭教育思想

(一)固须早教

颜之推认为,儿童早期教育的理论是开展家庭教育的价值基础。早期教育之所以重要,至少有两条原因:其一,幼童时期学习效果较好。“人生小幼,精神专利。长成以后,思虑散逸,固须早教,勿失机也。”[2]就是说人在幼年时单纯专一,容易接受教育,而长大以后思想复杂了,就不容易**了,所以一定要抓住早期教育的最佳时机。其二,人在年幼时期,心理纯净,各种思想观念和行为习惯尚未形成,可塑性很大。

因此颜之推认为家庭教育要及早进行,有条件的还应在儿童未出生时就实行胎教。而早期教育最重要的就是培养儿童良好的行为习惯,最好儿童出生之后,便应该让明白孝仁礼仪的人“导习之”。他提出:“当及婴稚识人颜色,知人喜怒,便加教诲,使为则为,使止则止,比及数岁,可省笞罚。”[3]就是说,应在婴儿识人脸色、懂得喜怒时加以教导训诲,叫做就得做,叫不做就不做,等到长大几岁,就可省掉鞭打惩罚。

(二)威严有慈

颜之推主张正确处理慈爱与严格要求二者之间的关系,慈爱和严教结合。他非常反对当时许多家庭对子女溺爱的现象:“吾见世间无教而有爱,每不能然,饮食运为,恣其所欲,宜诫翻奖,应呵反笑,至有识知,谓法当尔。”[4]颜之推推崇棍棒教育,认为肉体惩罚是家庭教育中不可缺少的有效手段。他说:“笞怒废于家,则竖子之过立见。”如果在家庭内部取消鞭笞一类的体罚,那么孩子们的过失马上就会出现。

颜之推主张父母对孩子从小就要严格要求,勤于教诲,不能溺爱和放任,但也不能过于严厉。理想的家庭状态应是“父母威严而有慈,则子女畏惧而生孝”。家庭教育的关键是处理好“爱”与“教”的关系,做到严慈有度。

(三)均爱勿偏

颜之推在反对溺爱子女的同时,也反对偏爱子女。他说:“人之爱子,罕亦能均,自古及今此弊多矣。贤俊者自可赏爱。顽鲁者亦当矜怜。有偏宠者,虽欲以厚之,多所以祸之。”[5]家庭教育中,切忌偏宠,平等对待子女。偏宠孩子,意愿与效果相反,会引起不被偏爱的子女的强烈反感和抵触情绪,还会造成子女间的矛盾。颜之推以“刘表之倾宗覆族,袁绍之地裂兵亡”等由偏爱导致骨肉相残的悲剧为例证,值得家庭教育者深思。

(四)重视风化陶染

颜之推重视家庭中父母或其他成年人对年幼者的示范作用。他说:“人在年少,神情未定,所与款狎,熏渍陶染,言笑举动,无心于学,潜移暗化,自然似之。”[6]意思是,人在年少的时候,精神意态还没有定型,和人家交往亲密,受到熏渍陶染,人家的一言一笑一举一动,即使没有刻意去学习,也会潜移默化,自然相似。家长的言行常被儿童奉为金科玉律,即所谓“同言而信,信其所亲;同令而行,行其所服”[7]。关系亲密的人所说的话,人们容易相信;所敬佩的人所发出的指令,人们愿意接受。由此,他强调父母必须加强自我道德修养,否则“父不慈则子不孝,兄不友则弟不恭”[8]。

此外,颜之推认为子女也一定要谨慎地结交师友,以免误入歧途。他说:“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自芳也;与恶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自臭也。”[9]在这里,颜之推强调让儿童置身于优良的社会交往环境的重要性。因为人在幼小的时期,可塑性大,容易受到很大的影响,因此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中或者和什么样的人交往,就会变成什么样的人。

(五)重视语言规范

颜之推认为语言的学习应该成为儿童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一事一物,不经查考,不敢随便称呼。学习语言要注意规范,不应强调方言,要重视通用语言。在颜氏子孙中,出现了如颜师古这样的著名语言文字学家,与颜氏家庭重视语言教育有一定关系。

(六)重视心理观察

颜之推还提出了观察儿童心理的可能性。他认为儿童的心理活动可以通过言行等外在现象来观察,这些观察到的结果,可以作为儿童未来教育规划的依据。他说:“江南风俗,儿生一期,为制新衣,舆浴装饰,男则用弓矢纸笔,女则刀尺针缕,并加饮食之物,及珍宝服玩,置之儿前,观其发意所取,以验贪廉愚智,名之为试儿。”[10]这主要是针对婴儿期感知与运动发展的特点,用比较标准化的实物作为测试材料,研究儿童道德认知和智力等心理发展的倾向和差异性。这也是中国古代儿童教育理论中早期儿童心理测试的最早记载。

总之,《颜氏家训》一书提出了关于家庭教育的众多有益思想,如高度重视早期教育的重要意义,指出儿童“精神专利”,易于背诵经典,再如关于爱子与教子相结合的思想直到今天仍有一定的借鉴意义。除伦理思想外,还涉及修身养德、教子治家、经世为政等多方面的内容,具有很强的务实性和可操作性等特征。但《颜氏家训》又不放弃棍棒教育的主张,使其家教理论具有明显的封建专制主义的色彩,也应予以注意。

【自测题】

一、单项选择题

1.魏文帝时制定( ),按通经的多少授予不同等级的官职,将选官考试与教育考试更紧密地结合起来。

A.五经课试法 B.苏湖教法 C.三舍法 D.积分法

2.西晋在太学之外再设的一个中央官学机构是什么?( )

A.国子学 B.宫邸学 C.四门学 D.鸿都门学

3.西晋立( ),以后发展成为与太学相区别、面向高层官僚子弟的学府,开中央官学教育分别士庶的先例。

A.宫邸学 B.律学 C.国子学 D.四门学

4.嵇康是魏晋时期( )教育思想的代表人物。

A.儒学 B.佛学 C.道学 D.玄学

5.《颜氏家训》的作者是( )。

A.颜之推 B.颜渊 C.颜元 D.颜真卿

二、简答题

1.简述南北朝时期学校教育的发展。

2.嵇康教育思想的特色是什么?

3.颜之推在早期教育方面有哪些见解?

三、论述题

1.评述嵇康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

2.试论颜之推家庭教育思想在当前教育中的应用和启示。

四、材料分析题

阅读下述材料,谈谈魏晋南北朝时期教育制度存在的问题,以及颜之推的相关教育主张。

梁朝全盛之时,贵游子弟,多无学术,至于谚曰:“上车不落则著作,体中何如则秘书。”无不熏衣剃面,傅粉施朱,驾长檐车,跟高齿屐,坐棋子方褥,凭斑丝隐囊,列器玩于左右,从容出入,望若神仙,明经求第,则顾人答策,三九公宴,则假手赋诗,当尔之时,亦快士也……自荒乱以来,诸见俘虏,虽百世小人,知读《论语》《孝经》者,尚为人师;虽千载冠冕,不晓书记者,莫不耕田养马,以此观之,安可不自勉耶?若能常保数百卷书,千载终不为小人也。

——《颜氏家训·勉学》

【拓展阅读书目】

1.卢政:《嵇康美学思想述评》,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

2.方碧玉:《东晋南北朝世族家庭教育研究》,新北,花木兰文化出版社,2011。

3.《颜氏家训》,北京,中华书局,2007。

[1] 《颜氏家训·教子》。

[2] 《颜氏家训·勉学》。

[3] 《颜氏家训·教子》。

[4] 《颜氏家训·教子》。

[5] 《颜氏家训·教子》。

[6] 《颜氏家训·慕贤》。

[7] 《颜氏家训·序致》。

[8] 《颜氏家训·治家》。

[9] 《颜氏家训·慕贤》。

[10] 《颜氏家训·风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