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记(1 / 1)

本书系教育部普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北京师范大学教师教育研究中心承担的、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委托的“构建我国现代教师教师教育体系研究”的成果。

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的构建“以师范院校为主体、综合大学参与的开放灵活的现代教师教育体系”的目标,本研究对现代教师教育体系的相关概念进行解析,并进一步分析了现代教师教育体系构建的现实基础,进而提出了现代教师教育体系的高质量性、高效益性和公平性、人文性、开放性和灵活性、实践性、专业性和一体化的特征,构建了现代教师教育体系的内涵,认为现代教师教育体系是基于高校分类原则、以二级专业学院作为教师教育机构主体的教师教育制度构成的相互联系的一个整体。

本研究在对独立封闭的三级教师教育体系恢复发展时期、开放的现代教师教育体系初建时期、开放灵活的现代教师教育体系发展时期进行历史研究的基础上,对世界主要国家的教师教育体系进行国际比较研究,并对我国教师教育体系的院校构成现状和制度保障现状开展了调查研究。通过调查研究发现我国教师教育院校构成的现状包括:(1)师范院校、综合院校、职业院校并存的教师教育体系;(2)师范大学对教师教育的促进态势明显;(3)高水平综合大学参与的教师教育体系尚未建立;(4)教师教育层次提升明显,教育硕士和教育博士培养步入正规化;(5)师范院校整体办学实力与高水平综合大学相比还有相当差距;(6)综合院校教师教育地位边缘化趋势明显;(7)职业院校幼儿教师教育和小学教师教育的发展趋势强劲;(8)与国际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教师教育体系实力总体偏低。本研究还对教师教育体系的制度保障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

在历史研究、比较研究与实证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本研究通过对调整现代教师教育体系的因素分析,提出了以师范院校为主体、综合大学参与的教师教育院校布局结构调整的建议,也提出完善和建构现代教师教育制度保障的具体措施。

本书作为此研究的一项研究成果,赖于课题组各位成员的集体讨论和分工合作。具体分工如下:序言由宋萑、廖伟撰写,第一章由朱旭东、桑国元、叶菊艳、康晓伟撰写,第二章由胡艳、毛菊撰写,第三章由周钧、裴淼、赵萍撰写,第四章由宋萑、赵英、廖伟、齐建国撰写,第五章由李琼、宋萑、廖伟、曹夕多撰写,结语由朱旭东撰写,最后由朱旭东与宋萑统稿完成。

最后,感谢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在课题研究过程中给予的大力支持与帮助,特别感谢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司长许涛、副司长葛振江、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培养处处长于兴国、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办公室副主任刘璇璇担任研究顾问,为研究的开展和落实提供了很大帮助和提出了很多真知灼见。特别感谢顾明远教授、朱小蔓教授、韩震教授、陈时见教授、詹小平教授、黄正平教授、孟庆国教授、时明德教授、王智秋教授、李中国教授、饶丛满教授、薛晓阳教授、王本陆教授等学者先进对本次研究提出的许多建设性的意见与建议。感谢接受本研究调查的江苏省、四川省等十二个省、自治区的教育厅领导和各级各类教师教育院校的负责人。感谢王恒、石泽川、冯海洋、张丽梅、李亚、赵静、李琳同学在研究数据整理和实地调研中参与和工作。鉴于时间仓促与能力所限,对于本书中的瑕疵,感谢各位读者的宽容,并欢迎提出宝贵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