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 为什么一说去上学孩子就犯困,就想睡觉? —— 帮孩子化解心理压力(1 / 1)

/心理困扰/

瑞天是个8岁的男孩,正在上小学二年级。本来都好好的,可是最近瑞天却突然生病了。主要症状是睡不醒,一天到晚总是犯困、睁不开眼睛,走路也摇摇晃晃的,像是要睡着了,甚至还要人搀扶。他已经好些天没去上学了。家长带他跑了很多家医院,检查结果都是没问题。家长实在弄不清楚这是怎么回事。这一天,母亲带着瑞天来到了心理健康中心。

我们先一起做了初步的交流,主要是为了便于我直接观察瑞天。

奇怪的是,眼前的瑞天看起来很正常,行动、谈话、意识都很正常,也没有睡不醒的样子。母亲也觉得奇怪,她已经注意到了,平时瑞天跟正常孩子一样,但他就是怕上学,一说去上学就开始犯困,就想睡觉……

瑞天睡不醒究竟是怎么回事?

安置好了瑞天后,我与孩子的母亲进行了单独的交流。

瑞天的母亲介绍说,瑞天一个多月前开始出现这样的症状。有一天放学后,家长忽然发现瑞天既不看电视,也不玩,吃完晚饭后上床就睡着了。一开始,家长以为孩子是玩累了,也就没在意。后来才感觉不对劲了。瑞天的觉多和平常的孩子玩累了觉多不一样,瑞天随便趴在哪里都能睡着。吃饭的时候也打瞌睡,甚至连筷子都拿不住,饭碗都端不住。走路的时候也摇摇晃晃、迷迷糊糊的,家人怕他摔倒,就搀扶着他。不过,好像家长越这样,他的症状越严重。这可把父母急坏了,他们不停地问:“孩子这是怎么啦?”

“瑞天还有别的症状吗?”我问道。毕竟心理诊断需要多方面了解情况。

随着沟通的深入,瑞天的母亲忽然想起来:“本来这个孩子胆子就小,好像生病后胆子就更小了。他晚上都不敢一个人睡觉了,必须有人陪着才能入睡,好像心里有什么害怕的事似的。俗话说,有病乱投医。我们带孩子看了无数家医院,也查不出问题来。孩子到底是怎么回事?这真把我们急死了……”

现在可以初步诊断,瑞天没有身体疾病,而是有心病。

那么,瑞天到底有什么心病呢?

经过进一步沟通,瑞天的母亲想起一件事来。就在瑞天发病的前一天,在教室里,一个同学想抄他的作业。瑞天不让抄,就用力地挥了一下手臂,没想到手上的铅笔碰到了同学的眼睛,那个同学立即大哭起来。瑞天胆子很小,见状也被吓坏了。随后同学的家长来了,赶紧带孩子去了医院。老师把瑞天叫到了办公室,大声说:“你看,你把人家的眼睛给弄坏了,你爸爸妈妈要出钱给人家治,万一治不好可怎么办?!”瑞天感到自己闯了大祸,更害怕了。万幸的是,同学的眼睛没有大事,很快就好了。这件事慢慢也就过去了,瑞天从来没敢跟父母说起这件事。后来,是老师向他的父母介绍了这个情况。当父母问起来的时候,瑞天还是什么都不肯说,而且,也不让家人再说起这件事。

/心理解析/

这件事与瑞天的病有关吗?

可是肯定地说,这就是瑞天心病的根源。瑞天睡不醒,实际上是在不知不觉间进行自我心理防卫。

瑞天不小心碰到了同学的眼睛,他感觉自己闯了大祸。这件事对一个孩子来说,实在太可怕了,他的心灵陷入了极度的恐惧之中。怎么面对困境呢?平时,人们感到心理压力太大的时候,确实更容易犯困。进入睡眠状态,确实是一个暂时逃避困境和压力的自我心理防卫的办法。瑞天就是在潜意识里启动了这样的心理机制:突然生病了,睡不醒了。这样躲进病里,躲进睡眠中,就没人再提起碰眼事件,让他的心灵暂时躲过了困境。这跟鸵鸟把头埋进沙子里来逃避困境,有异曲同工之妙。但是,这样做,并不能真正解决问题,碰眼事件给瑞天造成的恐惧并未消除。所以,瑞天依然感到害怕。

在瑞天生病时,家长的过度关注,又给瑞天带来心理暗示。一方面,让瑞天陷进病人的角色难以自拔;另一方面,让瑞天得到了“意外的好处”——父母的呵护与照顾。这些都强化了瑞天的症状。这也是瑞天在家里症状更严重的原因所在。

/心理对策/

沟通至此,瑞天的母亲长长地出了一口气:“没病我就放心了。”转而又问:“现在我们该怎么办呢?”

我的建议是,采取具体措施帮孩子化解心理压力。第一,权当没有生病这件事,停止一切治疗,特别是不要当着孩子的面谈论他的病。第二,消除“意外的好处”,不在孩子出现症状的时候给予额外的关注,包括过度的呵护、照顾、搀扶等。第三,在轻松的氛围中和孩子谈一谈碰眼事件,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认知,消除不必要的恐惧。第四,在友好的气氛中,跟老师沟通一次,请老师也来帮助孩子化解压力。

大约两周后,瑞天的母亲传来反馈信息。家长就碰眼事件跟孩子聊了几次,孩子不再那么害怕了,睡不醒的症状已经基本没有了。现在,孩子已经基本恢复正常,能够去上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