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困扰/
心理咨询室里,来访的家长刚刚落座就开始诉苦:“马老师,我们的孩子怎么越来越厌学呢?真让人头疼啊!您说这孩子厌学该怎么治?”
不少家长为孩子的厌学问题而头疼,这又是一位为孩子厌学感到头疼的家长。我笑着请他坐下:“说说看,孩子有什么表现?”
“就是不喜欢学习,考试成绩总是一塌糊涂,升入中学后情况更严重了。上课时不愿意听课,回家后更不愿意写作业。孩子去过少年宫,上过特长班,写过大字,拉过提琴,画过画,学过电脑,但都是去几回就不去了,学费都白花了!你问他为什么不去,他就说上课没意思,看书没意思。”这位家长朋友一脸的愁苦不堪。
“那么,他觉得什么有意思?他喜欢什么?”
“只要不说学习,怎么都行。”家长列举出孩子的爱好,“爱看电视,电视剧看起来没完没了;玩电脑游戏简直是一绝,有时候大人都玩不过他;还喜欢打麻将,昨天晚上还赢了200块钱呢……”
“孩子有这么多爱好,就是不喜欢学习,您看孩子的问题到底出在哪里呢?”我想和家长朋友一起探讨。
“是呀,我也不知道哇。”家长求救似的说,“您看毛病出在哪里?”
/心理解析/
我理了理思绪说:“从上面的情况看,说孩子厌学有点不准确。他不单是厌学,而且厌恶劳动,厌恶一切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学习不过是他厌恶的劳动中的一种。他喜欢的东西都属于娱乐消遣的范围,没有一样是创造性、建设性的活动。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看到一些年轻人只会玩,只会享受,只会消费,而不会做事,不会创造,不会实现自我。这是令人十分忧虑的。您的孩子虽没有那么严重,可闹不好也有可能成为一个只会玩的人。因为他厌恶的不只是学习,而是一切创造性的劳动。
“最近,我接触了一些厌学的学生,情况虽然不尽相同,但相当一部分厌学的学生都是花钱如流水,只知道享受玩乐,对任何具有创造性的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都不感兴趣。这是具有一定普遍性的。”
家长朋友似乎领悟到了什么:“我真没想过这么多,我只觉得他不爱学习……”
“是的,为什么许多家长忽视孩子身上综合性的问题,而只看到智商问题,只看到学习问题,甚至仅仅看到分数问题呢?这是因为,这些家长的眼睛只盯住了分数,别的东西就看不见了。正所谓‘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的确如此。”家长很有感触地说,“我也犯了这个毛病,只顾重视孩子的学习了。”
我在心理咨询中常遇到这种情况:家长火急火燎地来访,愁苦万状地说孩子如何如何厌学,恨不能立刻讨一服药,拿回去给孩子吃,孩子吃了马上就能考个前三名。问他孩子别的情况,有的家长甚至说:“您别管他别的,他什么都不干也没关系,只要考出好分数就行。”这些家长忘了一点,孩子不是考出好分数就能成才的。
心理学告诉我们,一个人成才与否不完全取决于智商高低,还取决于其智慧行为中的两种心理机能系统的相互作用。其中,认知性心理机能系统直接参与对客观事物的认知并处理各种内外信息。人们把具有这类机能的诸多心理因素统称为智力因素,它们包括感知、记忆、思维、想象等。非认知性心理机能系统不直接参与对客观事物的认知及处理各种内外信息的具体操作,但对智慧活动起始动、维持、强化、定向、引导和调节作用。人们把具有这类机能的诸多心理因素统称为非智力因素,它们包括动机、兴趣、意志、性格等。
因此,有人提出了一个与智商相对应的概念——情商。所谓情商,从狭义上说,包括情绪的自我认识、自我调控、自我激励的能力和认知他人情绪、协调人际关系的能力等五个方面。从广义上说,情商指智力之外的兴趣、情感、意志、气质、性格、人际关系等心理因素。有人认为,智商决定人生的20%,情商主宰人生的80%。且不论百分比是否准确,这句话确实从一个角度说明了非智力因素对孩子发展的重要作用。一句话:成才先成人。教育孩子首先要做的是教孩子成人。
表达了上面的意思后,我说:“回到厌学的问题上来,孩子很少有单纯厌学的,厌学只是孩子非智力因素存在问题的表现,也就是情商存在问题的表现,就好像发烧是某种疾病的症状一样。光吃退烧药有时去不了病根,光抓厌学,也解决不了根本问题。”
/心理对策/
家长朋友一个劲儿地点头:“在理,在理。那么,您说我该怎么办?”
“您孩子的问题,主要是生活态度问题。”我恳切地说。
“可现在许多成年人不也是尽情玩乐吗?他们都活得挺好的。和这么个十几岁的孩子谈生活态度,是不是……”家长又生疑问。
“吃喝玩乐的人的确不少,但他们是成年人,知道在关键处把握自己,掌握分寸。孩子可不行,他们还没有足够的把握自己的能力,一旦认准人生就是要尽情玩乐,轻者变成什么事也不会做的平庸之辈,重者则可能成为社会的害虫。因此,我们应该看到孩子厌学背后更严重的问题。”
“给孩子讲人生大道理他听不进去多少,真不好办。”家长有些为难。
“您不必给孩子讲多少做人的大道理,您只要少给孩子钱,少带他进商店,少让他看电视,少让他玩,少跟他谈论抽烟、喝酒、打麻将、坐豪华汽车、住总统套间的乐趣,就行了。家庭生活舒适轻松自然是很好,但如果超出一定限度,家里充斥着一味追求享乐的氛围,孩子必定会沉溺于享乐。”说到这儿,我笑着对家长朋友说:“也许我说得重了一点,但我真心地希望能帮您找到孩子厌学的病根,帮助孩子治好这毛病。”
“谢谢您,要治好厌学这个病,是应该从教孩子做人入手。”家长朋友真诚地说。
我们能达成共识,对他们的家庭生活,对孩子的成长将是一件幸事。我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