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难处之人(1 / 1)

遇诈欺的人,以诚心感动他;

遇暴戾的人,以和气熏陶他;

遇奸邪的人,以忠义激励他;

遇恶性的人,以包容善诱他。

【提要】

人与人相处,难免会遇到一些境界,如果能把一切的境界,当作是一种磨炼,那就会是成长的助缘;就如黄金、白玉经过琢磨以后,才能制成各式饰品。相对地,若能处难处之人,相信我们的性格会变得更加圆融、成熟。因为,在人生旅途中,不可能诸事顺利,总会有跟我们个性、想法、处世方式不同的人;遇到不得不去面对应付的难处之人,更能体会与人沟通的不易。

【正文】

学佛先学处世,能处难处之人,能做难做之事,才是真正会处世。如孔子循循善诱、谆谆教诲、有教无类,不放弃任何一个莘莘学子;观音菩萨则是千处祈求千处应,苦海常做渡人舟,不舍弃芸芸众生之中的任何一个。我们做人则应当学习古圣先贤的精神,难行能行,难忍能忍;做事,要做难做之事;处人,当处难处之人。关于怎样与难处之人相处,有四点意见:

第一,遇诈欺的人,以诚心感动他。当今社会,有很多人能欺则欺,能骗则骗,像金光党,针对人性的贪心和同情心来骗钱;怪力乱神的神棍,以人性的愚痴、无知来敛财;甚至很多的业者,以不实的广告、迷人的**来推销产品、诈骗钱财。当你遇到这种诈欺的人,当然不能随他诈欺,不过你可以诚心诚意地教育他、感化他。

第二,遇暴戾的人,以和气熏陶他。对于暴戾之人,因为对方性情暴躁、乖戾,你便不能跟他一样以暴制暴,否则,只会让事情一发不可收拾。因此,当对方暴戾时,你要更和气,以和平的心感化他、熏陶他,用平常心来影响他,使他去除暴戾的性情。

第三,遇奸邪的人,以忠义激励他。如果遇到奸邪、不正派的人,讲话邪知邪见,对国家没有忠心义气,与人交谈都是歪理、邪念,对于这一种人,我们必须用忠义来激励他,以正气来摄受他,使他感受到你的忠肝义胆、正知正见,这样他便有可能被你降服。

第四,遇恶性的人,以包容善诱他。有一些人,生来就有劣根性,不肯受教,像这样的人,我们也不能舍弃他、不管他。过去在寺院的禅堂里,有一个恶习难改的人,大家建议将他开除。堂主却说:“把他开除了,他回到社会上,不是要让更多人受害吗?如果寺庙都不能感化他,又有什么地方能使他改过呢?”所以遇恶性的人,我们更应该包容他,用慈悲来诱导他,使他心生惭愧,改过向善。

我们与人相处,不能只挑好人、善良之人、正直之人;对于习气重的人、品行不良的人,我们也不能完全排斥,能以待己之心待人,以责人之心责己,则世无难处之人,亦无难做之事。

所以,“处难处之人”有四点意见:

一、遇诈欺的人,以诚心感动他。

二、遇暴戾的人,以和气熏陶他。

三、遇奸邪的人,以忠义激励他。

四、遇恶性的人,以包容善诱他。

【思考】

1.若遇诈欺之人,应如何相处?

2.若遇暴戾之人,应如何感化他?

3.若遇奸邪之人,应如何导正他?

4.若遇恶性之人,要如何善诱他?

【延伸阅读】养生之道

虽是大鱼大肉,何及素菜清粥;

何堪肚满肠肥,我爱快步轻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