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之计在于晨,一事之计在于明;
一家之计在于和,一生之计在于勤。
【提要】
过去袁了凡先生每天都用“功过格”检讨自己的功过,反省一天之中有多少功德过失,如果我们也能学习古德的精神,每天反省自己,必能改过迁善。而且在工作上能够全力以赴,在人我相处上,能够以和为贵,每天做好事、说好话、存好心,日子就能过得很实在、很充实。所以,懂得善用时间的人,也就能够把握每个当下,让一日当百年过,并且记得要为人间留下一些贡献,才不枉费来到世间走这一回。
【正文】
随着时代的科技化,现代人的生活讲究方便、舒适,却因此养成好逸恶劳的习性,将岁月蹉跎了。如唐伯虎说:“人生七十古来稀,前除幼来后除老。中间光景不多时,又有炎霜与烦恼。”人的一生,扣除睡觉、生病、老年、幼年的岁月之后,还有多少时间可以利用呢?所以我们应当把握有限的生命,好好规划自己的“一日到一生”,让一日当百年过,为人间留下贡献。“一日到一生”有四点:
第一,一日之计在于晨。每天早晨,应该计划好今天所要完成的事情,有了计划与目标,就不容易虚度一日的光阴。拿破仑说:“我如果无所事事地度过一天,就会觉得自己犯了窃盗罪。”一日之始,如果没有好好地规划,不但容易遇事慌张,处事不圆满,而且恐有事情遗忘、漏失之虞,甚至得过且过地浪费光阴。陶渊明说:“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一日之晨好好计划,才不会“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第二,一事之计在于明。孔子说:“智者不惑。”一个有智慧的人,凡事必能明辨是非、始末能明。当我们在工作上,遇到了要处理的专案,在人事上,遇到了要解决的问题时,对事情的处理方法,以及理解程度是很重要的,如能明白事情的真伪、缓急,就能做出正确的决定。所以,我们对每件事情都要能明明白白,且有正确的见解,才能防止错误的发生,所以一事之计在于明。
第三,一家之计在于和。家庭里,虽然每个成员各有各的性格,如能以尊重、欣赏、支持的角度包容对方,便是和气相处之道。俗语说:“家和万事兴。”一个家庭的和谐,直接影响一个人的心智成长,以及人际关系的往来,甚至影响到整个社会的安定。朱熹说:“循礼保家之本,和顺兴家之本。”家庭是国家之根,和乐是家庭之基,所以一家之计在于和。
第四,一生之计在于勤。人生,最重要的就是一个“勤”。牛顿说:“你若想获得知识、获得食物、获得快乐,你都要下苦功,因为辛勤是获得一切的定律。”一个人,只要勤劳,一定能学有所成,创造赫功伟业;一个人,只要懒惰,必然会败散积蓄,虽志广难成。《颜氏家训》云:“天下事以难而废者十之一,以惰而废者十之九。”所以,“天下无难事”,只要能勤,必能成功。
人的一生要不断地更新,尤其在自己身心的调整上,要懂得规划人生,为自己订下一日的计划、一月的计划、一年的计划、一生的计划,为自己许下愿心。
所以“一日到一生”,有四点:
一、一日之计在于晨。
二、一事之计在于明。
三、一家之计在于和。
四、一生之计在于勤。
【思考】
1.试述本文之旨趣。
2.如何让一日当百年过?
3.何谓“天下事以难而废者十之一,以惰而废者十之九”?
4.如何规划“一日到一生”?
【延伸阅读】能忍自安
但恐后人不让路,你急行时我跑步;
功利至上求快速,人人气喘在路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