仰山慧寂禅师是唐朝时候的僧人。出家之后,他游历诸方,行脚参学,一开始先到吉州(今江西省吉安)去拜谒南阳慧忠的弟子——耽源应真禅师。
应真禅师很慎重地对仰山禅师说:“数十年前,南阳慧忠国师传得六代祖师圆相,共九十七个。而今,南阳慧忠国师留给我们这一个宝物,他画了九十七个圆圈圈的图本。”
接着,应真禅师拿出一本图本,说:“现在,我把南阳慧忠国师所画的图本交付予你,你可要好好收藏、奉持,永远作为镇山的法宝。”
仰山禅师接过这本书,看过一遍之后,就一把火把书给烧了。
几天后,应真禅师遇到仰山禅师,又再次嘱咐他:书要好好珍藏。仰山禅师告知看过后就烧掉了,应真禅师一听,不禁惋惜地责备他:“哎呀,可惜,可惜!这门学问只有少数人会得,你就这样烧掉了,你为什么要这么做呢?”
“这九十七种圆相,我一看就明白了。这圆相最重要的是用得上,不可执著。”
应真禅师说:“虽然你一看就能够明白,但后人未必能懂呀!”
仰山禅师说:“老师您如果要,我可以重新画一本给您。”
隔天,应真禅师上堂时,仰山禅师从众僧中默默地走到前头,打了一个“〇”相,并以双手托起,恭恭敬敬地呈给耽源应真禅师,耽源应真禅师则两手相交作拳示意。
仰山禅师向前跨了三步,向耽源应真禅师行礼。
应真禅师点头微笑,仰山禅师便合十礼拜。
养心法语
禅家的印心传法有很多的方便,所谓“法无定法”,在无定法之中,他传的是心法,即所谓的“心心相印”。
在这则公案里,仰山慧寂和耽源应真禅师两个人,从一开始到结束,都是在印心。最初,应真禅师给了仰山禅师一本南阳慧忠国师的图本,仰山禅师却把它烧毁,表示不执著于这个法;直到最后,仰山禅师做了一圆相,以此来供养应真禅师,应真禅师则点头微笑,这不就是印心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