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为你医病(1 / 1)

唐代的曹山本寂禅师,是泉州莆田(今属福建)人,二十五岁时受具足戒,后来得法于洞山良价禅师,之后前往抚州(今属江西)的吉水开山,后命名为曹山,表示思慕曹溪之情的意思。

有一位学僧在本寂禅师的门下学道多年,始终不能契入禅的旨意,为此非常苦恼。有一天,终于鼓起勇气到法堂,向本寂禅师叩问法要。

学僧问:“老师,学人通身是病,请求您慈悲为学人医病。”

本寂禅师看了他一眼,只说了两个字:“不医。”

这名学僧非常讶异,但仍不死心,继续追问:“佛门向来讲求慈悲,身为佛弟子更应遵循佛陀的本怀,广度迷茫的众生,为什么学人有病,老师却不肯为我医病呢?”

本寂禅师瞪圆了双眼,大喝说:“就是要让你求生不得,求死不能!”

学僧一听如雷贯耳,当下若有所悟。

养生法语

人在世间,生也好,死也好,最怕的就是“求生不得,求死不能”。现在一个老师忽然对学僧说出这样严重的语言,彼此又没有仇恨,何必要这么绝情呢?

其实,禅门就是在所谓的绝处逢生里,在这种“求生也不得,求死又不能”的绝处,能够逢生,不就是最好的疗病方法吗?

而在世间的军事学上,也有所谓的“置之死地而后生”。参禅,也如同作战,一般人平常都想从左右逢源中,得到很多的利益。但是禅者最重要的,不就是在“求生不得,求死不能”之下,还能找到另外的生机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