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大陆敦煌学研究院之邀,依昱、依淳今将前往大陆敦煌参加本月七日至十四日的“一九九〇年国际敦煌学术研讨会”。过去大陆对这一方面的研究只限在国内举行,这次共邀集十多个国家,百多位学者参加,是规模最大的一次会议。在会议期间并将开放敦煌地区从未开放过的洞窟,供与会者参观。
据闻一九八四年日本研究敦煌学权威学者藤枝晃访问中国时,曾言:“……敦煌在中国,敦煌学在日本……”而引起学者们的普遍觉醒。这次依昱发表的论文题目是——《敦煌写本〈大乘百法明门论开宗义记〉之研究》,依淳的是——《克孜尔千佛洞与敦煌莫高窟中本生画之考据与说明》。
“学以立名,问则广智”,适应时代的潮流,无非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佛光山万寿堂新增建的工程,已趋完工,巍然耸立的七层大楼,远远望去,颇有布达拉宫沿壁建筑的气势。人的一生,有两个问题,一是“生”,二是“死”。
生时,有父母养育、老师教导;长大则结婚、生子、创业、功名富贵……
年老则要照顾,生病则要看护,死时的殡葬、告别式、火化、安葬……为人子孙者要跑好几个地方,才能完成这人生最后一件事。万寿堂有鉴于此,为让那些濒临老、病、死的惶恐和痛苦,能够得到安稳与慰藉,有系列的整体规划——
三至七楼为奉安灵骨与牌位。
二楼专为病危者及看护的家属居住用,内有厨房、浴厕、医务室等设备,同时可供六位患者使用,分别是“如意居”、“有德居”、“菩提居”、“般若居”、“福慧居”、“和悦居”等。弥留时,并有法师为其助念。
一楼有东西两个客堂,可供信徒洽询及亡者家属休息,及“九品厅”、“莲华厅”、“圆满厅”、“福寿厅”等为停灵、凭吊告别祭奠之用。
火葬场的工程,不久将有计划地在高雄县政府辅助下开工。
一般的丧事,从生病往生到安葬,家属都疲于奔命,而佛光山对一个人生的完成:从生到死,则提供了一系列的服务,且每天早晚除课诵外,并在春秋两季举行超荐佛事,不仅生亡两利,也净化了丧礼奢靡的风气。
位于台北县金山乡的“中华大佛山”员工,在董事长周邦本先生、张纯芳小姐和高凌风夫妇带领下,一行三十多人,下午一时三十分来访,其中有些员工是第一次到佛光山,从建筑式样、路旁法语、佛殿对联、佛门礼仪……在座谈时,都有人问起,如:“一山五岭天下少,两院七众世间稀”指的是什么?
这是一幅写在朝山会馆服务台旁的对联。“一山五岭”指的是佛光山的地形,在一座山上,有五个丘陵,类似人的手掌——
大拇指:指东山,专属本山出家男众活动地区,有男众学部、大智殿、大觉寺、传灯楼(以上对外不开放)及大佛城、地藏殿、万寿园。
食指:是信徒游客活动的地方,有大雄宝殿、东禅、西净、朝山会馆、麻竹园、佛教文物陈列馆、净土洞窟、信徒服务中心、民众图书馆、慈悲基金会、云水医院。
中指:是本山出家女众活动地区,有女众学部、国际学部、研究部、大悲殿、大慈庵(对外不开放)及文教基金会。
无名指:是慈善教育区,有大慈育幼院、佛光精舍、普门幼稚园、普门中学等。
小指:是文化事业区,有编藏处、佛光出版社、觉世旬刊社、普贤殿等。
(一般游客对佛光山的了解,大都只限于“食指”一区而已。)
“两院七众”是指在佛光山修持的人众有男、女两众(院)具有七种身分:比丘、比丘尼、沙弥、沙弥尼、优婆塞、优婆夷、式叉摩那等。不管在地形上或道场修行的成员,都是非常难得的聚集,故有——
一山五岭天下少
两院七众世间稀
座谈中大都对佛光山弘法事业、人事制度及我的人生观问题,发问最多。我个人非常平凡,只要对佛教、对大众有利的事,我都会让人利用。因我的被利用,可以让多数人受惠,我觉得是有价值的。在处事上,中国的民族性是不喜人好、不喜人突出,故“一枝独秀”的风格,较易受到排斥。所以老庄哲学可以训练我们凡事不要操之过急,采低姿态较易生存,何况真金不怕火炼,污泥能出莲花,没有挫折、逆境如何陶冶力量?
世界非只有我一人,事业、光荣非一定要集中在我身上,一个有用的人才会受到别人的排挤、批评、毁谤,无能者谤从何来?所以对那些不友善的眼光和态度,要同情、怜悯他。在这佛魔各半的世界里,容许异己的存在,找出内心的平衡点,随缘生活,随遇而安,随喜而作,随心而住,凡事坦然就能释怀。
大佛山佛像找我开光,我抱着与人为善的方便,和蒋纬国将军只随喜参加,大家怪我给人利用,真是阿弥陀佛!
下午三时,慈庄、慧军至小港机场接由台北南下的陆铿先生。
陆先生是云南人,新闻记者,现年七十一岁。第二次世界大战时,与艾森豪将军的盟军至欧洲采访(随团的八位记者之一),曾任江西庐山特派员,二十六岁时,任《中央日报》采访主任。
晚,七时,在东禅楼集合部分学生、职事,请陆先生讲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