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天,洞山良价禅师前去探望罹患重病的学僧德照。
德照一见良价禅师,就凄楚地说:“老师,您忍心看着弟子就这样不明不白地死了吗?”
良价禅师问:“你是谁家的弟子?”
德照回答:“我是大阐提(比喻无佛性之人)家的弟子。”
良价禅师两眼逼视着德照,沉思不语,德照非常焦急,就问道:“当四面的高山向我逼近时,老师,我该如何是好?”
“我以前也是从人家屋檐下走过来的。”
“那么,我和老师在屋檐下相遇时,要不要互相回避呢?”
“不必。”
“假如不回避的话,您又要叫我到哪里去呢?”德照着急地问。
良价禅师指示说:“五趣、六道、十法界,到处是路,你何必忧虑?如果你不放心的话,可以去垦地种粮。”
德照听了以后,就说:“老师,请珍重!”然后就坐定入灭了。
良价禅师叹息:“你虽然能这样出去,但是却不能这样回来呀!”
养心法语
德照世缘尽时,仍不忘寻找生死之外的出路,就如他说的,当生老病死逼近时,要如何才好呢?良价禅师指示他“到处是路”,可是哪一条路才是正路?这就不是人人可以找到的。垦地种粮,就是我们还要补因、种因、修因,这才是修道者应该注意的课题。
德照安心入灭,是因为他已经找到了出路。可是,正如良价禅师所说,他出得去,却回不来。可见就算是一个禅者,要能来去自如,生死自如,确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