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目了然(1 / 1)

法眼文益禅师七岁出家,是五代时候的僧人,为禅宗法眼宗的开山祖师。

有一天,文益禅师举了一个事例来教喻学僧们。他说,过去庵里面,有一位长者,在他住处的门上书写了一个“心”字,另外又在窗子上、墙壁上,也分别写上了“心”字。

文益禅师对于这位长者的举动评论道:“门板上应该要写‘门’字,窗子上应该要写‘窗’字,墙壁上应该要写‘壁’字。”

然而,文益禅师的门人玄觉禅师,却不认同这样的看法,他说:“门板上不要写‘门’字,窗子上不要写‘窗’字,墙壁上不要写‘壁’字。为什么呢?因为它本来就是一目了然、一看便懂啊!”

养心法语

禅,是当下会意的,它就像我们随处可见的门、窗户及墙壁,一看当下就就明白,根本毋须文字来解释说明。所以,参禅时如果加入了概念思维,那么禅就走味了!

参禅的人要懂得方便、善巧,所谓的“法无定法”,能随机应变、灵活运用,才是禅心,何必像此则公案中的长者一般,刻意在有形的门窗上,安立“心”的文字相。因为禅是不能用语言文字道尽的,说破了,就不过是糟粕、知解了。

禅门问道,最忌以世智辩聪强加分别。禅师说的话,有的虽然背离常理,可是却是对的;凡人说法,不敢有一字违背佛经,却仍有画虎不成反类犬的谬误。禅,能够当下会意,便能直指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