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的云岩昙晟禅师,他最初在百丈怀海禅师门下学禅,因未能契入,改参药山惟俨禅师,得证心法。后来,驻锡于潭州(今湖南长沙)云岩山,人称云岩昙晟。
有一天,他遇到沩山灵祐禅师,对方问道:“听说你在药山惟俨禅师处参学很久了,是吗?”
云岩禅师回答:“是的。”
沩山禅师又问:“那么,请问惟俨禅师的大人相是如何呢?”
云岩禅师答道:“涅槃后有。”
沩山禅师再问:“涅槃后有是怎么一回事呢?”
云岩禅师说:“水洒不到处。”
接着,云岩禅师反问沩山禅师说:“那么,您的师父百丈怀海禅师的大人相又是如何呢?”
沩山禅师回答:“我的师父百丈怀海禅师如山一般崇高宏伟,如日一般光明辉耀,声前非声,色后非色,就好像是蚊子在铁牛上,找不到一个下嘴处。”
养心法语
禅师们的悟境,不是常人所能轻易体会得到的。从沩山禅师与云岩禅师二人对大人相的描述可以看得出来。云岩禅师说他的老师虽是“涅槃后有”,但却是“水洒不到处”;而沩山禅师则以“蚊子叮铁牛,无一下嘴处”来形容。
对一般人而言,禅悟似乎是遥不可及的,其实不然。只要在日常生活中,每天能有一个小悟,就是一种进步,这个悟代表着:我懂了,我明白了,我想通了,我找到了。这与禅宗的悟,就能相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