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人的外表上去认识,很容易看得出他是男人,还是女人;是漂亮,还是丑陋,甚至是有智慧的呢?还是愚笨的呢?但是,一个人有没有道德?是好人还是坏人?则不是一时从外表便能轻易看得出来。人,给人的观感,除了外表给人的第一个印象以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内涵,往往需要时间进一步相处,才能察觉真相。所以,“审人”之道有四点:
第一,寡言者未必是愚笨
有的人沉默寡言,平时不大爱讲话,我们不要以为那个人一定很笨,都不发言。其实寡言的人不一定是愚笨,所谓“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平时他不爱发言,是因为他懂得自己的身份,适不适合讲话,在不是他应该发言的场合,他会谨守本分,一旦时机因缘成熟,是他发表意见的时候,他会慷慨陈述己见,而且务必达到语惊四座的效果,所以,这种人其实才是真聪明,甚至可以称为是“大智若愚”。
第二,利口者未必是聪明
有的人爱逞口舌之能,凡事经过他的三寸不烂之舌一说,头头是道。但是这种人未必是聪明,因为花言巧语、巧言令色,言过其实,内心缺乏诚意,日久必然被人识破,甚至被人唾弃。所以,这种人逞一时之快,没有远见,未必是聪明。
第三,朴实者未必是傲慢
有的人生性木讷,不善言辞,不喜逢迎,见到人不懂得主动招呼、问候,也不爱自我表现。这种人有时候被认为很傲慢,其实不尽然,他只是不好夸张、不好表现、不好趋炎附势,这是朴实,而不是傲慢,所以,朴实者未必是傲慢。
第四,承顺者未必是忠诚
有的人承事主管,毕恭毕敬,不管对错,凡事顺从,我们不要以为这个人必定是我的心腹、是我的忠臣。其实从另一方面来看,这种人只知为自己邀宠而大献殷勤,完全不顾主管的利害、得失,一味承顺的结果,往往陷主管于不利。所以,我们要从另一方面来看人,完全没有是非观念,没有人格节操,只是一味承顺者,未必是忠诚。
做人,要经常自我审察,看看自己的心念言行,自己的身口意三业是否清净,才能自我健全、自我提升。做人还要懂得“审人”,对于身边所相处的人,是善还是恶,是贤圣还是不肖,是好人还是坏人,是否值得学习交往,也要有所认识,才能自我保护、自我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