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子漏了,要修补一下;衣服破了,也要缝补一番。我们的眼耳鼻舌身的行为,很容易犯错,如果错了不改,就如同东西坏了不补,就会成为废弃物。所以修身养性,是我们为人处世的第一要件,兹有四点意见提供参考:
第一,修身能令气质高雅
一个人平时如果懂得重视自己行、立、坐、卧的威仪,所谓“行如风、立如松、坐如钟、卧如弓”,一言一行,都能讲究分寸,真正把内心的慈心美意,融化到眼耳鼻舌身的根器里,则此人的气质必定高雅,必能受到他人的尊重。有人以为人生只要有钱就好,平时不重视行为,但是金钱能买到新衣服,穿起来却不一定雍容大方;金钱可以买到化妆品,妆扮起来也不一定有气质。气质要靠平时的修养,要从内在养成,不是靠外在的妆扮可得。
有的人五官不是很美,但是有修养的气质,一样能令人心仪,所以从五官四肢、动作行仪中,可以看出一个人的气质。
第二,修身能令态度庄重
人的手脚肢体,并不是时时摩拳擦掌,就能让人看重你,也不是时时奔跑跳跃,就能让人喜欢你。最重要的是,态度要有规范,不能当坐不坐、当站不站;平时说话的表情,动作的手势,都要表现出庄重的礼仪。你的态度表达得很有分寸,你的行仪自然让人尊敬。有的人听了一句不如意的话,就失去了自己的风度;遇到一件不如意的事,就态度粗暴,有失庄重,这都是不足取。
第三,修身能令言行亲和
做人,不管你的地位多高,势力多大,金银财宝堆积如山,但是你的言语、行为傲慢、粗俗,也不会有人尊重你。国际佛光会提倡“做好事、说好话、存好心”的“三好”运动,就是要我们言语行为能够让人听了欢喜,啰唆的话不要说,无意义的话也不讲,伤害人的语言,粗鲁的动作,都要能加以注意。言语行为要能散发亲和的力量,让人跟你在一起,听你说话能如沐春风,看你的行为动作很有艺术动感,自然近悦远来,朋友都乐于和你亲近了。
第四,修身能令进退得宜
孔子说:“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所以一个注重修身的人,当说则说,当行则行,要有进退。现代的人,不当说的时候放言高论,应该发言的时候,却又静默不语。在《阿含经》里提到五种“非人”,其中之一就是“当说不说”。不过,一个人如果说话言不及义,或是唠叨不休,即使家人也会生厌;假如行止进退不知分寸,自己站的位置,自己坐的地方,一概无所知,则天地之大,哪里有你容身之处呢?所以,注重修身的人,对于访友、工作、家人相处、社交礼仪,都要懂得进退,否则难免被人嫌弃、看轻。所以,修身是很重要的。